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请原谅我

19 世纪末的物理学家可以骄傲地指出此前物理学界已取得的两大成就:牛顿的经典力学(17 世纪创立)和由苏格兰理论物理学家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于 19世纪 60 年代创立的电磁理论。

在物理学界,上述两大理论中的任何一个,都堪称其所处时代的不朽丰碑。麦克斯韦发现了光的本质,并将其与早已发现的电和磁现象联系起来。他预测了电磁波的存在,其“速度几乎接近光速”。他指出,“似乎我们有充分理由认为,光本身……就是一种波形式的电磁振荡。”而单从其方程组来看,麦克斯韦揭示了一个存在于自然界中的新常数——光速。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请原谅我

电磁波

牛顿和麦克斯韦的理论精准地预测了随后大量实验的结果,以至于很多人认为,在相关领域几乎没有可供研究的题目了。1874 年,在剑桥大学卡文迪许物理实验室建成仪式上,麦克斯韦发表了讲话,他说:“留给科学家们的唯一任务……或许是把这些计算精确到小数点后多少位。”

时间到了 19 世纪90年代。一位颇具好奇心的学习物理的德国学生认为,好像有些地方出错了。当他将这两种理论放在一起时,感受到了某种程度的不协调。他的怀疑还涉及许多复杂情形,如:是什么替代了曾经的“以太”,填满了宇宙空间?光又是如何穿透这种物质的?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请原谅我

以太示意图

但是,令年轻的阿尔伯特·爱因斯坦困扰的核心问题是,在处理空间和时间上,两大物理学理论似乎并未遵循同一套规则。尽管他当时只是一名学生,却充满了挑战权威的勇气。爱因斯坦肯定地说,把牛顿力学与麦克斯韦电磁学联系起来的主流理论——电动力学,“是不正确的,应该有一种更简洁的表达方式”。他渴望使两大理论彼此协调。

这对爱因斯坦来说并非突发奇想。对这一问题的思考可追溯至他的青少年时期。在爱因斯坦的自传笔记中,他回忆自己曾陷入对类似问题的沉思中:如果一个人以光速移动,会看到什么?会观察到那些像波浪般停滞在面前的电磁波吗?“这样的事似乎不会发生。”他记得自己当时的想法,那时的他大约 16 岁。根据牛顿理论,你可以追得上光,就像一场接力赛中的两个运动员;但根据麦克斯韦的理论,那不一定。科学家试图通过实验测量光在类“以太”的物质中的传播速度,但实验"结果证明,光速始终是恒定的,人根本不可能追上光。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牛顿,请原谅我

狭义相对论示意图

经过几年对这个问题时断时续的思考,爱因斯坦终于找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不止于此——并没有涉及深奥的理论,仅仅通过一些最基本的假设,他就解决了问题。1905 年,爱因斯坦发表了那篇后来被称为“狭义相对论”的划时代的论文。这篇论文优美而简练,所有的假设都基于 19 世纪或 20 世纪早期物理学家熟悉的物理学理论。事实上,有些物理学家也在思考着同样的问题,并已十分接近答案,但均无法获得最后的突破。爱因斯坦独具匠心之处在于,他提出了一套全新的时间和空间概念——一切由此豁然开朗,牛顿和麦克斯韦之间的不协调如冰雪般消融了。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5

标签:爱因斯坦   阿尔伯特   以太   狭义相对论   电磁波   物理学家   光速   物理   理论   世纪   麦克斯韦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