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灵岩山,位于(甘肃省天水市甘谷县)古梧中聚黑水河西,属朱圉山岭余脉。其山势高俊挺拔,巍峨俊秀,奇石林立,尤以灵芝石最为突出。山顶常年积雪成冰、半年不化,有“六月见冰”之说,号曰雪岩。远看如祥云抱月,灵光闪闪;近观似灵璧献瑞,白玉琳琳。故而又叫雪岩山。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山岩上,古庙高耸,层楼悬空;佛光普照,道法弥新。云台祖师降于雪岩山明德坛中有诗云:“洞名朝阳邃幽深,藏形无漏炼无功。识透清明如来体,灵山会上谒世尊。妙妙妙来玄玄玄,撻破渭阳水底天。迷人若肯登彼岸,一叶舟上大羅仙。”可见神灵之岩,自有神灵护佑。正可谓“山有圣更显灵秀,神为民赐寿赐福。”古灵岩寺,因此而得名。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随着气候变暖,冰雪融化,山顶露出了一块十几见方的白石头,状如灵芝,白若冰雪。此石因治理渭河采石而炸毁,为了纪念此石便修建了现在的白石寺。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可见灵岩真仙境,千古传颂不如闻。山人有幸,曾与金川建华、冀城晨光、陇右浦素,在白石寺住持郭会长的引领下拜谒灵山,参佛法之妙,悟道法之玄。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登上岩壁,几个大字朗若烈星、明如皓月,斩钉截铁地写着“此是仙人之旧馆”的字样,甚是让人吃惊。入馆凭栏凝望,万家烟花、了如指掌;举头凝思,星月灿烂、手可攀援。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步入药王殿,门楣“除病解危千金仙方普受惠,坐虎针龙广施兹悯救众生”的对联,刚劲有力 。药王殿,原名“宗师殿”,殿内奉祀孙思邈真人沙胎泥塑像。据考究,孙思邈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道教名人。京兆华原(今陕西耀县)人,七岁就学,日诵千余字。善谈老庄及百家之说,性好道家之学。长期隐居终南山修炼行医、悬壶济世。唐太宗、唐高宗数次征召他到京城做官,都辞谢不就,志在山林,一心向道,终其一生。

  进入三霄殿,殿内奉祀三霄娘娘,即封神演义中在三仙岛得道成仙的云霄、琼霄、碧霄,后被敕封为“感应随世仙姑正神之位”,专司人间转生化劫之职。每逢芳春三月庙会之际,山花烂漫、细柳摇金,香客信众,四方云集,老幼相携,路途不绝。殿两边有楹联曰:“祥麟不祚无缘嗣;威凤偏临积善家。”

  来到灵官殿,殿内奉祀的道教护法尊神王灵官威武凶猛,脸膛赤红,络腮胡须,三目圆睁,锯齿镣牙,虬须怒张,披甲执鞭,确有震妖降魔的气魄。殿两边有楹联曰:“三眼分明遍观大地;一鞭威武永护南天。”

  拜谒祖师殿,殿内奉祀的道教玉京尊神真武大帝,道经中称其为“镇天真武灵应佑圣帝君”,简称真武帝君。民间称其为荡魔天尊、报恩祖师、披发祖师。明朝以后,在全国影响极大,近代民间信仰尤为普遍。《佑圣咒》称真武大帝是“太阴化生,水位之精。虚危上应,龟蛇合形。周行六合,威慑万灵”。

  因此,真武大帝属水,当能治水降火,解除水火之患。明代宫内多建真武庙的原因就是为了祈免水火之灾。历来敕封不断:唐太宗封其为佑圣玄武灵应真君;宋真宗再号真武灵应真君;宋钦宗加号佑圣助顺真武灵应真君;元成宗加号元圣仁威玄天上帝;明太祖加号玄天上帝,明太祖复封真武荡魔天尊;明成祖封号北极镇天真武玄天上帝。其中,明成祖尤为崇奉真武,御用的监、局、司、厂、库等衙门中,都建有真武庙,供奉真武大帝像。永乐十年(1412年)又命隆平侯张信率军夫二十多万人大建武当山宫观群,促使武当山真武大帝的香火迅速进入了鼎盛时期。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登上佛儿坎,来到观音阁,殿内塑有南海礁石,奉祀南海观音。其塑像面临渭河,照看逝水;聚神凝思,聆听潮音。身临其境,如临极乐国土,尘念顿消。“天有不测风云,人有旦夕祸福。”在自然界的灾变与人间社会祸难不可能消除的情况下,观世音菩萨顺理成章就成为了人们心目中永恒的信仰。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转身进入文殊院,殿内奉祀文殊菩萨沙胎泥塑像。文殊菩萨是如来佛祖怙恃之一,又称法王子,为智慧之象征。身紫金色,跨坐青狮,五髻冠项,形如童子。右手持金刚宝剑,能斩群魔,断一切烦恼;左手持青莲花,花上有金刚般若经,象征无上智慧。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抬头来到光明顶,窟内奉祀的沙胎泥塑普贤菩萨像:头戴金冠,身披袈裟,手执如意,神态庄重,跨坐六齿白象”。大象造形逼真,四肢健壮,粗鼻下垂,目视前方,似欲启步远行,世称为十大愿王。《法华经》指出:只要能虔诚信奉,普贤菩萨将与诸大菩萨一起出现守护此人,使他身心安稳,不受一切烦恼魔障之侵。《普贤延命经记》指出: 普贤菩萨是理德和大行愿的象征,象征真理。历来行愿无穷,分身尘刹,随缘教化众生,常以智导行,以行证智,解行并进,完成求佛者的志愿,所以又被称为“大行普贤菩萨”。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今问菩萨因何名为普贤?在《悲华经》里说:“我行应当胜诸菩萨。宝藏佛言,以是因缘,今改汝字,名曰普贤。”对普贤一名的解释,历代大师各抒己见,今取唐宗密大师《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略疏注》的解释:

(1) 约自体说:体性周遍曰普,随缘成德曰贤。

(2)约诸位说:曲济无遗曰普,邻极亚圣曰贤。

(3) 约当位说:德无不周曰普,调柔善顺曰贤。

  低头拜谒弥陀佛,其名号梵音为amitayusa(无量寿)、amitaba(无量光),别名无量寿佛、无量光佛、观自在王佛、甘露王。密号为清静。他是西方极乐世界的教主,与观音菩萨、大势至菩萨合称“西方三圣”。代表光明无量,寿命无量,若能虔诚佩戴或供奉阿弥陀佛之本命佛法像,则可摆脱烦恼,不疲不倦,一生顺利,逢凶化吉。

  据大乘经载,阿弥陀佛在过去久远劫时曾立大愿,建立西方净土,广度无边众生,成就无量庄严功德,为大乘佛教所广为崇敬和弘扬。大乘佛经主要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观无量寿佛经》,对阿弥陀佛及其西方极乐世界均有详述,而汉传佛教的净土宗,则完全以往生阿弥陀佛的西方净土作为专修的法门。透过残留的背光和妙音鸟,足可见当时瑞烟缭绕、笙鼓终朝、香客信众、四方云集、老幼相携、路途不绝的场景。

  最后驻足于翻新于大明时期的郭家供养窟,慨叹雪岩山石窟群开凿之久远。

  据壁画记载,大约在15世纪前后,散落在巩昌府伏羌县、西三十里、雪岩山灵岩寺下的郭子仪后裔,为了给家族祈福而广开石窟、兴建寺庙。在原窟基础上翻新于大明时期的郭家供养窟内、残留壁画中保留的关于“大明国陕西等处、巩昌府伏羌县、渭阳里人氏,俱在西三十里、雪岩山灵岩寺下居住。”的文字记载,便将当时的开窟盛况保留到了现在。明确记载该窟由“提调会首郭洲等会下舍人”翻新于大明时期。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规模宏大的郭氏供养窟,深3.2米,宽2.35米,高1.9米,洞窟平面呈长方形,中心偏后置马蹄形,覆有斗藻井窟顶,中心设有背光神坛,左右两厢画有8位帝后朝拜元始天尊的盛况。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古梧中聚雪岩山石窟考

  从人物衣着上来看,其头戴通天冠,身穿直掇对襟,宽衣肥袖,袖口、领口、衫角均镶有黑边,肩披云肩,腰束大带,足蹬云头履。将汉代服饰的特点与宋代服饰的特点相结合的艺术风格,充分反映出了人们当时推崇道家思想,追求闲适、平淡、宁静的生活理念,理应是朱圉造像中的精品。转身而出,顿觉两腋生风云碍头;环望四周,崖柏苍翠不知秋。虽然此非四月天,可见山花入眼眸。不禁让人生发“仰霞观云楼,岂非东瀛众仙岛;瞻灵岩胜境,此乃朱圉大名山”的感叹。

二零一九年农历三月初三

佛乡人氏焦茂红顶礼拜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渭河   武当山   大乘   道教   加号   殿内   祖师   石窟   阿弥陀佛   大帝   菩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