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在甘肃省瓜州县城正南约80公里的祁连山北麓,群山之间有一处方圆数十公里开阔的谷地。在这处谷地中间,矗立着一座并不算太高的小山头,在四周都是平坦开阔的草原和戈壁之中,显得格外突兀。


祁连山上的冰雪融化后汇成地下河,在这座山头下的谷地中涌流而出,汇成了一条河流,因河两岸长有成片榆树林所以叫做榆林河。著名的榆林窟就在榆林河的中游河谷之中。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而在这座高高的山岗之上,屹立着着一座居高临下的小城。城墙和城内几乎所有的建筑物都是用石头堆砌而成,仅加入极少的黄土作为粘结剂,当地人把这座城称为石包城。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地处河西走廊和青藏高原的交汇处,也是多个民族多种文明的交汇之地,地理位置较为特殊。根据现存的相关史料推断,石包城附近在先秦时期已经有人在此戌守,主要防御来自西南方向的古羌人等游牧民族。到了两汉及隋唐时期,则变成了防范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谷浑、吐蕃、回鹘等游牧民族越过阿尔金山以及祁连山进入河西走廊。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始筑年代不详,缺乏相关史料的记载,目前也尚未对石包城进行系统的考古发掘。但是根据建筑形制及地面暴露的遗物推断,有可能最早建筑时期为东汉至魏晋时期,为当时对羌人作战的一处军事堡垒。


石包城的大规模修筑则是在唐代后期的归义军时期。曹氏归义军初期,在瓜州(州治今瓜州锁阳城遗址)、沙州(州治今敦煌)二州境内,设立有新城、紫亭、壅归、寿昌、悬泉、常乐等六镇,石包城就是当时壅归镇的所在地,后期又增设新乡、会稽二镇。


归义军早期的主要威胁来自于来自青藏高原的吐蕃,因此坐镇南山要冲的紫亭和壅归二镇对于防范从南边越过祁连山达坂而来的吐蕃尤为重要,是瓜沙南部之屏藩,因此曹氏归义军在此资重兵以把守,成为当时保护丝绸之路、预防吐蕃北侵的边塞重镇。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现在还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寒江关,应该来源于《薛仁贵征西》的民间演义,相关史料尤其是雍正之前的史料中我未查找到这个名字的相关记载。


唐代晚期、五代及北宋时期,随着吐蕃的衰落和回鹘的崛起,壅归镇也从防范吐蕃转而成为防范从西南方而来的回鹘政权的桥头堡。无论是张氏及曹氏归义军均将其视为与党城(今肃北县党城乡)同等重要的关塞要冲,设有贵戚将帅把守。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在归义军时期主要为土坯所建,分层垒筑,而到了西夏、元、明时期,在归义军所筑的城墙外面,又垒砌了一层石墙,最终形成了现在的石包城的建筑风格。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的地形非常特殊,四周都是平坦开阔的草原和戈壁,只有石包城所在的山岗是一处高高的凸起。站在石包城的城头上,视野极为开阔,二十多公里外的祁连雪峰尽收眼底。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而在石包城周围,东临小河,南濒草滩,西涉沼泽,北靠小丘,四周水草茂盛。所以这个城池上进行防守具备得天独厚的优势,既有天险可依,又具备自给自足的条件,即使在得不到支援的情况下,依然可以长期坚守。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石包城的修建也极为严谨,充分利用了地形地势,面南背北,高倚绝壁,以山为屏,以泽为险,筑石为城,挖槽为壕。南侧和东侧城墙就修在陡峭的悬崖边上,完全不用担心防守的问题,几乎没有被攻破的可能;而北侧和西侧城墙建造在山顶平台之上,虽然并不临崖,但是却在城墙外侧约二十米处挖了一道深约十米的壕沟,并在壕沟两侧又修建了部分墙体,这样修筑的城池几乎是固若金汤,充分体现了古人高超的设计智慧和建筑艺术。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壕沟

整个城堡近似长方形,城墙四壁保存较为完整,东西长约150米,南北宽约80米,残高6--9米,宽2—5米不等在未临崖的城墙之上,修筑有马面、敌楼等附属建筑加强防守。城内分布着石砌房屋、庙宇等遗址,城内东北侧有一处较高的建筑台基,推测应为军官的住所。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在石包城之外,分布着一系列的烽燧、军堡、城池等,组成了一道绵延数百公里的立体防御体系,几乎覆盖了从肃北到瓜沙地区的全部重要通道。


在历史上,在这里发生的重大战事并不算多。一方面是因为相对于河西走廊而言,石包城所在的位置较为偏僻,处于库姆达格沙漠、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交汇的地方,环境恶劣,补给困难,人烟稀少,很少有军队能够在这里翻山越岭长途行军,另外一方面就是石包城的防线极为严实,军队即使能够翻山越岭过来,最近的补给点就在石包城附近,石包城又是铜墙铁壁,易守难攻,如果不能及时攻破石包城则很可能就全军覆没,边际成本极高,因此很少有大规模的军队从这里通过。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城门

1937年4月,由李卓然、李先念率领的红西路军西行支队在肃北地区摆脱敌兵围追堵截后,在大公岔口翻越白雪皑皑的祁连山,来到了石包城并在此进行修整,继而沿着榆林河谷继续向北辗转至瓜州,在瓜州血战后在星星峡与陈云部汇合。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我们回过头来再单独聊聊曾经活跃在瓜沙地区的归义军政权。

盛唐时期,唐王朝的疆域东至朝鲜半岛,西达中亚咸海,南到越南顺化一带,北包贝加尔湖。为加强对西域的统治,唐政府在新疆设立了安西都护府和北庭都护府分管天山南北。安史之乱时,唐朝征调陇右﹑河西诸军入援内地,吐蕃乘虚进攻陇右和河西地区,先后攻陷了凉州(今甘肃武威)、甘州(今甘肃张掖)﹑肃州(今甘肃酒泉),唐政府将河西节度使治从凉州移到了沙州(今敦煌)。沙州和内地的交通被阻绝,但沙州人民仍坚守了二十余年才投降,从此沙州地区被吐蕃贵族统治达六十余年。

河西的富庶导致了吐蕃将河西地区作为搜刮财富的来源,在这里实行严苛统治,陷落后的河西人民惨遭吐蕃的蹂躏,丁壮者沦为奴婢,种田放牧;“羸老者咸杀之,或断手凿目,弃之而去”,昔日富强繁华的河西大地俨然成了人间地狱:很多昔日繁华的乡镇都成了废墟,昔日沃野千里的地方变成了荒芜沙地,人民日夜思归唐朝。

吐蕃的血腥统治也激起了河西人民的强烈反抗,848年,沙州豪族张议潮率众揭竿而起,他率部队披甲执锐,与吐蕃军在城内展开混战,城中唐人纷纷响应,吐蕃兵力不足,很快便从城中逃走。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张议潮塑像(敦煌博物馆)

在抵挡住吐蕃的几次反攻后,起义军在沙州艰难地站稳了脚跟。此后,张议潮以沙州作为根据地,厉兵秣马,又先后收复了瓜(治今甘肃瓜州东南)、伊(治今新疆哈密)、西(治今新疆吐鲁番东南)、甘(治今甘肃张掖)、肃(治今甘肃酒泉)、兰(治今甘肃兰州)、鄯(治今青海乐都)、河(治今甘肃和政县西北)、岷(治今甘肃岷县)、廓(治今青海贵德东)等州土地。

851年八月,张议潮向唐都长安派出使团,献上瓜、沙等十一州图籍。至此,除凉州而外,陷于吐蕃近百年之久的河西地区复归唐朝。唐朝廷决定在沙州置归义军,以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十一州观察使。后又经过三年的血战,归义军于861年克复凉州。至此,陷没吐蕃百余年之久的河湟故地全部收复。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河西十一州

在敦煌莫高窟的第156窟中有一幅《张议潮统军出行图》,刻画的就是唐朝廷敕封张议潮为归义军节度使后其统军出行的画面,绘有人物多达两百余人,是敦煌莫高窟最具代表性的壁画之一。

石包城遗址:河西走廊的桥头堡,归义军的戈壁丰碑

归义军后来历经张氏、曹氏两个氏族统治时期,后来在回鹘势力的压迫下,势力范围也收缩至瓜沙两州,但始终奉中原王朝为正朔。北宋景祐三年(1036年),归义军政权最终为西夏李元昊所灭,第八任曹氏归义军节度使曹贤顺以千骑投降西夏,归义军政权最后灭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0

标签:阿尔金山   吐蕃   榆林   青藏高原   河西   敦煌   河西走廊   节度使   桥头堡   丰碑   甘肃   戈壁   城墙   遗址   时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