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文/37度暖爸

2020年,我国修订的《未成年人保护法》认为,学生欺凌是指发生在学生之间,一方蓄意或者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压、侮辱,造成另一方人身伤害、财产损失或者精神损害的行为。2021年校园霸凌被写进刑法。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有了法律的保护我们的孩子真的安全,不会再遭受校园欺凌了吗?不会,法律起到惩罚和警示作用,但无法彻底预防犯罪。本篇从育儿心理和亲子活动为切入点,分析遭受校园欺凌孩子的心理特质。

校园欺凌特点分析

校园欺凌是指在校园中故意、重复地伤害他人的身体、心理或情感的攻击性行为 (Olweus, 1993) 。在我国 , 对初中生进行回溯性调查后发现 , 在农村地区有 33% 的学生遭受过欺凌 ; 在城市地区有25.8% 的学生遭受过欺凌 (Zhang, Zhou, & Tao,2018) 。这表明校园欺凌现象普遍存在于我国农村与城市地区。校园欺凌不仅会对学生造成身体伤害 ,同时也会诱发严重的心理问题。欺凌受害者更容易患抑郁、焦虑、饮食障碍等心理疾病 , 甚至会对其未来的工作及生活造成消极影响 (Olweus, 2013) 。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施暴方:一般来说他们不认为自己存在过错,对欺凌对象存在蔑视心理。通俗点来说:我看不起你,随时可以收拾你,而你不能反抗。校园欺凌,由于同辈间的集体恐惧和明哲保身的处事原则,也让施暴方更加肆无忌惮。

受害方:大多数父母存在情感忽视,孩子自卑,自觉不如人,无力感强烈,父母不能作为自己的依仗和支持后盾。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换个角度看,校园欺凌更像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

《女心理师》中的墨宇在公司就是个“老好人”,典型的讨好型人格。即使自己不愿意也会在下雨天给同事买奶茶;下班后返回公司帮别人做方案;被放鸽子依然笑嘻嘻地讨好……在公司犹如一个小透明。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在回溯童年经历时,贺顿(咨询师)发现墨宇有遭受校园欺凌的经历。父母将遭受欺凌的全部责任推给了墨宇:要反思、不计较、学会交朋友……孩子的感受是:你们不爱我,我不重要,我没有人可以依靠,我可能天生就是不被喜欢的人。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父母的情感忽视,无异于将儿子赤裸裸地交给了施暴方,更像是父母与施暴方的秘密合谋。而墨宇的欺凌遭遇也才刚刚开始……

总有阳光照耀不到的黑暗,儿童的欺凌事件可能随时发生,只有父母不断提升孩子的心理对抗能力,才能为孩子穿上抵抗外界伤害的铠甲。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盘点导致欺凌发生的因素

1、情感忽视

情感忽视是一种隐形伤害,是指孩子从小只能获得来自父母的回避和否定,情感需要没有被接纳。这会导致孩子产生消极的自我概念,认为自己是不被喜欢的、是不够好的、是无依无靠的、自卑感强烈。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盘点常见的育儿场景:

回避:当孩子想找你表达、玩耍、询问时……父母回应“我在工作/家务,你先自己玩”,长期如此回复孩子,是对孩子的情感忽视。孩子会认为自己不重要,父母的事情才重要。

否定:指责、不被肯定、说教,都是否定的表现形式。本质上是父母要证明孩子是错误的,我才是正确的,所以你要认错并改正。

如果存在情感忽视,孩子即使遭受了欺凌也不敢说,因为说出来可能还要遭受指责,说了你也不会帮我,我为什么要说?遭受情感忽视的孩子,就像是无根的浮萍,只能任由外界的暴击,他们没有对抗的底气。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2、身体弱小

孩子的心理状态,会影响身体发展,身高体重的差异,会是孩子遭受欺凌的一个重要因素。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正在经历身体的二次发育,男生的力量有了飞跃式的发展,旺盛的荷尔蒙无处宣泄。加上男性骨子里遗传的好斗基因,增加了青春期校园欺凌的发生概率。

让孩子保持一个好的身体状态,也会增加孩子抵抗校园欺凌的信心。举个简单的例子:如果你的孩子很强壮,施暴方首次欺凌却被“反杀”,他们第二次就会好好考虑一下了。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3、父母的打骂

当孩子经常在家遭受父母的打骂,久而久之不仅挫伤自尊、自信,也会让孩子习惯服从于比自己“更强大”的人。说白了,孩子习惯了被欺负!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除了日常养育中需要注意让孩子身心一致的健康发展,父母还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反欺凌的意识。

培养孩子的反欺凌意识,要从小开始

除了上述几点在亲子互动中要尽量杜绝以外,父母还需要帮助孩子建立起反欺凌的意识:

1、明确校园欺凌行为的定义和形式,让孩子能够识别哪些言行是欺凌行为;

2、告诉孩子:遭受到欺凌第一时间告诉老师,如果来不及,优先保护好自己,你可以反击,害怕只会让他们更加猖狂;

3、如果你遭受到欺凌,无论结果怎样,老师态度如何,你一定要回家告诉我们,因为你是我们的孩子,我们很爱你是你坚强的后盾,更不允许别人欺负你。

反欺凌的意识,最好从小建立,让孩子能够区分哪些言行是欺凌行为,长此以往养成习惯,孩子也就拥有了对抗欺凌的勇气。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儿童反霸凌绘本》是一套被育儿心理机构推荐的预防儿童遭受欺凌的绘本。全套书8本,每本书一个主题,以儿童的视角,通过细腻的插画分别展示了:被排挤、嘲笑、财物侵占等8种常见欺凌场景。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1、故事采用第一人称的方式,身临其境,让孩子真正认识霸凌,辨别霸凌;

2、通过故事中主人公的遭遇,告诉孩子遇到这种情况如何处理,这不是自己的错,一定要告诉父母;

3、文中有小贴士,告诉家长和孩子被霸凌正确做法,让父母了解孩子遭遇霸凌时孩子心理变化以及表现;

4、每一册最后都介绍了霸凌的方式,以及自己面对霸凌,恰当的应对方法。

校园欺凌是父母与施暴方的“合谋”,将孩子推到受害者的位置

如果你不知道如何向孩子解释清楚校园欺凌的种类,那么就给孩子买一套吧。全套8本,现在这家小店做活动 39.9全套拿回家,我希望你能明白:宁可准备了一万种可能一辈子用不上,也别让孩子毫无准备的面对欺凌。

优惠链接在下方,点击可以直接购买:

儿童反霸凌绘本 39.9 购买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3

标签:父母   孩子   校园   受害者   意识   习惯   身体   位置   儿童   心理   情感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