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和危险信号有哪些?

常言说,病从口入,虽然癌症的病因目前尚不完全清楚,但专家们普遍认为,约有35%-50%的恶性肿瘤的发生与膳食营养因素密切相关。而消化道作为直接受纳和消化食物的器官,所受到的伤害必然首当其冲,是不折不扣的重灾区。

2020年,我国主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新发病例数位居全球首位,其中包括食管癌、胃癌、结直肠癌和肝癌等。

消化道肿瘤的高危人群和危险信号有哪些?

据估计,我国56.5%的结直肠癌、59.8%的胃癌、48.5%的食管癌和35.2%的肝癌是由不当的饮食习惯,烟酒不忌,喜吃烫食……所导致的,并且由饮食所诱发的癌症数量仍处于上升之中。注意,这些消化道肿瘤大多都是吃出来的!哪些是高危人群?如何发现危险信号?

高危人群:

1、长期咀嚼槟榔史。

2、乳头瘤样病毒等感染。

3、长期主动或被动吸烟者,长期饮酒者。

4、口腔不洁净、尖锐牙齿、残根残冠及不良修复体的反复刺激。

5、长期口腔黏膜疾病(口腔白斑、红斑等)。

危险信号:

1、口腔黏膜颜色或外表形状的改变,如变白、变红、变深,或原先存在的痣面积增大、表面增高、质地变硬并出现溃疡。

2、口内或颈部任何部位不明原因的肿块,或超过两周以上未愈合的口腔黏膜溃疡。

3、颈部淋巴结突然肿大。

4、出现运动障碍,嘴巴张不开,舌头半侧丧失知觉或麻木的症状。

5、咀嚼、吞咽或说话困难。

6、颌骨局部性肿大、左右不对称,有时合并知觉异常,或牙齿动摇等症状。

高危人群:

1、长期吸烟、饮酒者。

2、慢性喉炎、喉角化症、喉乳头状瘤、声带白斑等患者。

3、长期接触粉尘、化学有害气体等致癌物质者。

4、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者。

危险信号:

1、顽固性声嘶。

2、咽喉部异物感。

3、咽喉部疼痛,有时放射到同侧耳内。

4、咳嗽和痰中带血。

5、呼吸困难、吞咽困难、咳痰困难及口臭(较晚期)。

6、颈部淋巴结肿大。

7、颈部肿块,肿块质硬,无痛,且逐渐增大。

8、贫血、消瘦、衰竭等恶病质。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反复反酸、吞咽不适、食管内异物感、食物通过缓慢停滞感等消化道症状,以及反复胸骨后疼痛或闷胀不适感等症状。

3、不良饮食习惯,如长期食用腌渍、热烫、粗硬、霉变的食物。

4、吸烟、酗酒。

5、Barrett(食管下段的鳞状上皮被柱状上皮覆盖)、食管炎或癌前病变。

危险信号:

1、体重无故减轻。

2、食物通过缓慢伴有哽噎感。

3、吞咽食物胸骨有烧灼样、针刺样或牵拉磨擦样疼痛。

4、食道内有异物感、胸口烧灼感。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幽门螺杆菌(Hp)感染者。

3、萎缩性胃炎、胃溃疡、胃息肉、残胃、肥厚性胃炎、恶性贫血等疾病。

危险信号:

1、上腹部出现消化不良、反酸嗳气、烧心等不适症状。

2、消瘦、贫血。

3、上腹部疼痛。

4、大便发黑或大便出血。

5、出现饱腹感或烧灼感。

6、乏力、消瘦、贫血。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肠道息肉家族史。

2、粪便潜血试验阳性。

3、有肠道息肉、溃疡性结肠炎、克罗恩病等癌前疾病。

4、盆腔接受过放射性辐射。

危险信号:

1、大便形状或排便次数变化。

2、腹泻和便秘交替出现。

3、腹部绞痛、腹部有包块。

4、粘液性便血。

5、肛门停止排气。

6、排便时伴有恶心、呕吐。

高危人群:

1、肝脏恶性肿瘤家族史。

2、慢性乙肝、丙肝等病毒性肝炎。

3、各种原因的肝硬化。

4、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

5、嗜酒、食用霉变食物。

危险信号:

1、近期体重迅速下降。

2、右上腹肝区经常性持续胀痛。

3、皮肤、巩膜变黄,或者小便变为浓茶色。

4、食欲减退、厌油、腹泻、饭后饱胀等消化不良症状。

5、长期鼻腔、牙龈反复出血,或消化道出血为黑便、呕血症状。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胆囊结石直径大于3厘米。

3、瓷化胆囊或者萎缩性胆囊炎、慢性胆囊炎。

4、直径 1厘米的胆囊息肉样病变。

危险信号:

1、右上腹或上腹部出现肿块、持续性隐痛或钝痛,有时伴阵发性剧痛并向右肩放射。

2、消化不良,厌油腻,嗳气,胃纳减少。

3、出现不明原因的皮肤、巩膜黄染,伴有消瘦乏力、皮肤瘙痒。

4、尿色深黄呈酱油或浓茶样,大便颜色浅甚至呈陶土色。

5、胆道出血时可能伴有黑便。

6、肝转移时可出现肝脏肿大、肝硬化等症状。

高危人群:

1、恶性肿瘤家族史。

2、肥胖。

3、长期吸烟、过量饮酒。

4、5年内新发糖尿病患者,尤其是非肥胖者。

5、慢性胰腺炎患者。

危险信号:

1、上腹部和腰背部持续疼痛。

2、经常拉肚子、消化不良。

3、皮肤、巩膜发黄。

4、食欲不振,消瘦乏力,伴有恶心、呕吐、腹泻等。

5、梗阻性黄疸,大便色泽变淡,甚至呈陶土色,皮肤黄染呈棕色或古铜色,有皮肤瘙痒症。

6、症状性糖尿病。

如何预防消化道肿瘤?

1、戒烟并且避免他人暴露于二手烟是最重要的预防肿瘤的方式。

这不仅是个人健康问题而且关系他人健康和社会公德,我在实习的时候遇到一位女性肺癌患者,她的老公和儿子长期抽烟,而且经常在卧室抽烟,使得她长期暴露于二手烟,所以为了你和家人的健康,尽早戒烟。中国是最大的烟草生产国和消费国,先前的调查报告表明,吸烟是导致中国人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2、通过健康的饮食及运动保持健康的体重(BMI 18.5-24.9kg/m2;BMI=体重/身高2),保持体重在正常范围内,避免成年期体重增加。

中年期发福是很多人都会面临的问题,如何避免确实具有挑战性,但同时也是对自制力、意志力和行动力的一个锻炼,管住嘴迈开腿坚持运动完全可以做到中年不发福。事实上国内普遍存在运动偏少的情况,我在美国就发现美国的学生非常喜欢运动健身,他们没有把运动当成任务或者负担,而是养成一种良好而规律的习惯,就像吃饭和睡觉一样的,谁也不会把吃饭睡觉当成负担吧?一旦形成习惯,你就会喜欢并且一直坚持下去。另外在饮食上需要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类、豆类等,限制快餐、高糖、高脂类食物及含糖类饮料的摄入。总之,保持健康的体重不仅可以降低肿瘤的风险,还可以预防其它非传染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和代谢性疾病等,对于个人健康大有裨益。

3、增加体力活动及运动,把它变成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多动少坐。

至少要保持每周150分钟的中度体力活动(中度体力活动是指心率增加60%~75%,包括慢跑、游泳、跳舞等)或者75分钟的剧烈运动(快跑、骑行、篮球等团体对抗运动)。如果为了控制好体重,需要设定更高的标准:每天45~60分钟的中度体力活动。

4、多吃全谷类、蔬菜、水果和豆类,并且将它变成你的日常饮食习惯。

每天至少要从食物中摄入30 g膳食纤维,多吃植物来源的食物。另外,我们需要注意保持饮食的规律性,2018年的一项基于人群的研究显示,在晚上9点前吃晚饭,晚饭结束后至少间隔2个小时再睡觉,可降低肿瘤尤其是乳腺癌和前列腺癌的风险。另一项研究结果发现,每天都吃早餐的女性与不规律吃早餐的相比,出现超重和肥胖的可能性降低。

5、限制快餐和高糖、高脂的加工食品。

限制这些食物可以控制卡路里的摄入,有助于保持健康的体重。快餐文化和高糖、高脂的西式饮食是伴随着现代化而来的不健康饮食方式,是导致肥胖全球化流行的重要因素,尤其是儿童肥胖问题需要重点关注。

6、限制红肉和加工过的肉类。

红肉是指猪肉、牛肉、羊肉等,可以从字面上理解为红色的肉,而鱼肉、鸡肉等是白色的,则不属于红肉。每周红肉的摄入量不要超过500 g。加工过的肉类是指腌制、烟熏、发酵等方式处理过的肉类。中国的美食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但是有些不健康的饮食方式我们需要尽可能避免。

7、限制含糖饮料,多喝水或者不加糖的饮料。

这一点对于儿童格外重要,因为大部分儿童喜欢可乐、雪碧等含糖饮料,而儿童肥胖率增长跟含糖饮料和垃圾零食密切相关。作为父母应该从小让孩子少喝这类饮料,如果一定要喝尽量选择无糖饮料。

8、限制酒精的摄入,为了预防肿瘤,最好不要喝酒。

关于喝酒的问题需要详细说明,因为中国的酒文化也是源远流长,很多朋友关心喝酒的问题,我们自己也会遇到该不该喝酒的困扰。有强烈的证据表明喝酒是多种肿瘤的危险因素,例如口腔癌、鼻咽癌、食管癌、肝癌和结直肠癌。一个人饮酒越多,饮酒时间越长,发生癌症的风险越高,尤其是头颈部肿瘤。喝酒也很可能是胃癌和乳腺癌的危险因素,也有研究表明喝酒很可能是肾癌的保护因素,但是总体来说目前的研究证据表明,喝酒的获益远不足以抵消其带来的风险。

除饮食控制外,健康的体魄也离不开适量活动,建议每天运动30分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5

标签:消化道   肿瘤   信号   人群   危险   恶性肿瘤   体重   食物   饮食   健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