妇科临床常用逍遥散新方

“逍遥散”是宋代《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名方,脱胎于张仲景四逆散、当归芍药散之法,后人广泛应用于内、妇、儿、男、五官各科病证。逍遥散疏肝效果一流,名字也很有意境。意思是吃了药,肝气活泼畅通,心情也随之开朗起来,烦恼抛诸脑后,好似神仙一般逍遥快活。

妇科临床常用逍遥散新方

[方名] 逍遥者针对不逍遥而言,肝郁不得条达,自然不得逍遥,故用养血涵木,疏肝解郁的药物,使之重返道遥,故称之为逍遥散,我们根据临床上病证变化的需要,加入一些有助疏肝解郁,调理月经的药物,故谓之逍遥散新方。

[组成] 炒当归、赤白芍各10~12g,炒柴胡5g,炒白术、茯苓各10g,广郁金9g,山楂10g,川断10g,玫瑰花5g,甘草5g,广陈皮6g。

[服法] 经前经期服,每日1剂,水煎2次服。

[功效] 疏肝解郁,健脾养血。

[适应证] 肝郁血虚所致的月经不调,两胁作痛,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神疲食少,或见往来寒热,或乳房胀痛,乳癖等证。

妇科临床常用逍遥散新方

[方解] 本方药是从逍遥散加减而来,逍遥散系四逆散衍化而成。主治肝郁血虚,影响脾土不和的证候,肝胆相表里,其经脉布于胸胁,痛则经气不舒,故见少阳经来寒热,肝郁之胁痛乳胀,头痛目眩,口燥咽干,由于肝脾不和,气血不畅,导致月经不调,或脘胁作胀,神疲食少等症,总观以上诸证,理应采取疏肝解郁,养血健脾方法,方用柴胡疏肝解郁,当归与芍药养血涵肝,三药合用,补肝体而助肝用,这是主要的配伍,加入健脾之茯苓、白术为辅,以达补中益脾之用。“见肝之病,知肝传脾,当先实脾。”故预为防之,加入广郁金,玫瑰花以疏肝,陈皮、甘草以和中,再加入川断,以补肾调经,又加入山楂加强调经之用也,本方药用于妇科,故以妇科经血为重点,是以疏肝解郁,调经和血,是即本方药之意也。

[临床应用] 根据本方药,即逍遥散首载的《和剂局方》中指出:“治血虚劳倦,五心烦热,肢体疼痛,头目昏重,心慌颊赤,口燥咽干,发热盗汗,减食嗜卧,及血热相搏,月水不调,脐腹胀痛,寒热如疟。又疗室女血弱阴虚,荣卫不和,痰嗽潮热,肌体羸瘦,渐成骨蒸"。现在使用者如下:

妇科临床常用逍遥散新方

(1) 无论妇科或内科诸种病证,凡属肝郁血虚,脾虚胃气不和,出现忧郁,胸闷胁胀,嗳逆叹气,脉弦苔黄白腻者,皆可选用本方药治疗。

(2) 经前期紧张症:以胸闷烦躁,乳房胀痛,时欲叹气,月经失调,经量多少不一,色紫红有小血块,脉弦苔黄白腻者,尤为合适,本方药尚可加入娑啰子、青皮、橘叶、泽兰叶、益母草等药。

(3) 慢性肝炎、胆囊炎:症见肝胆区疼痛,神疲乏力,饮食偏少,胃脘不舒,脉细弦,舌苔黄白腻厚,本方药可加入茜草根、茵陈蒿、制苍术、焦山楂等品。

[加减] 肝郁化火,火偏旺者,可加入丹皮、山栀,名丹扼逍遥散;肝血不足,阴血虚明显者,可加熟地,或生地,名曰:黑逍遥散:肝经郁火,扰乱心神,以致失眠明显者,可加入钩藤、青龙齿,谓之安神逍遥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妇科   逍遥   血虚   方药   寒热   黄白   当归   山楂   不和   养血   常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