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子药对(1)-附子配茯苓之方剂介绍

吴文博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医院

附子药对(1)——附子配茯苓之方剂介绍

麻黄——附子;附子——肉桂;附子——细辛;附子——甘草;附子——白术;附子——熟地;附子——当归;附子——桂枝;附子——花椒;附子——茯苓;黄连——附子;大黄——附子;茵陈——附子;黄芪——附子;干姜——附子等等。

附子配茯苓之意义

附子与茯苓属相使配对,一起配伍功效有二:其一,温肾利水,用于阴水证。阴水之证,每因脾肾阳虚,脾虚则水无以运,肾虚则水无以行。附子辛热温肾补火;茯苓甘淡而平,健,脾利水。茯苓得附子则补火生土,使水有所归;附子得茯苓则坎阳鼓动而水有所摄。其二,温阳散寒,除湿止痛,用于阳虚寒湿身痛证。附子辛热性燥,温通经脉,散寒止痛之力亦佳,茯苓健脾渗湿,附子得茯苓之助又能增强除湿之力。

主治:1.脾肾阳虚,水气内停之恶寒脉沉,四肢浮肿,小便不利,或腹痛下痢。2.阳虚寒湿内侵,气血凝滞而见骨节疼痛,恶寒肢冷,脉微而沉。

附子配茯苓之方剂

1真武汤《伤寒论》

组成服法:茯苓9克 ,芍药9克, 白术6克, 生姜(切)9克, 附子5克(炮)。上五味,以水8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每次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若咳者,加五味子、细辛、干姜各3克;若小便利者,去茯苓;若下利者,去芍药,加干姜6克;若呕者,去附子,生姜加重至15克。

功能主治:温阳利水。治脾肾阳衰,水气内停,小便不利,四肢沉重疼痛,腹痛下利,或肢体浮肿,苔白不渴,太阳病发汗,汗出不解,其人仍发热,心下悸,头眩,身瞤动,振振欲擗地者。现用于肝、肾性水肿,心性水肿,耳源性眩晕,慢性结肠炎等属于脾肾阳虚者。

2.附子汤《伤寒论》

组成服法:附子15克(炮),茯苓9克 ,人参6克 ,白术12克, 芍药9克。上五味,以水600毫升,煮取300毫升,去滓,温服100毫升,日三服。

功能主治 温经助阳,祛寒除湿。治少阴阳虚,寒湿内侵,背恶寒,身体骨节疼痛,口中和,手足寒,脉沉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3

标签:附子   茯苓   干姜   细辛   伤寒论   白术   骨节   芍药   方剂   水气   生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