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原来太白山上,白天与夜晚一样寂静,走一天也很难遇到一个人影。除了寥寥无几的香客和住庙的道士,就如世外桃源,景色虽好,却极冷清。只有脚下的蚁虫在草丛下为生存穿行,就如山下为生计忙碌的人。在冷清寂静中看到脚下爬行的蚁虫,就联想到山下的人,虽然琐琐碎碎、平平庸庸,但谁敢轻易放弃勤奋?有什么可烦恼的?咱就是家庭的一分子、社会的一分子、国家的一分子、人类的一分子,一层责任再加一层责任,重重叠叠比太白山还重。不堪负重也不行、烦恼也没用、愤怒又奈何?这个年龄,就应该有山的厚重,就得跟蚁虫一样为生存而勤奋!接受现实、承受委屈和担当。既要忍得风狂雨暴,又要耐得寂寞…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不深入山,不识大山。登到进入云端的太白山之巅,谁不慨叹自己的渺小!能有这样的收获,这次爬山也算没有白辛苦!对自然抱着一种欣赏的态度,对奇山丽水只当画看,万类霜天顺其自然。到了山下,回头仰望,1.77米对3767米,人与山比,何等渺小!有人借寓意夸张说:“没有比人更高的山,没有比脚更长的路!”这是鼓励人们要爬、要走的豪言壮语,这是激情满怀的比喻,前提是你必须爬到顶、走到头。说一套做一套,就是俗不可耐!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就如神话故事“白蛇传”中的法海和尚没能脱俗一样。白蛇自迷许仙,许仙自娶妖怪,和别人有什么相干?你法海和尚本应只管念经,却偏要放下经卷,横来招事搬非,大概也是六根不净,怀有私心吧。为了自己立功,搞什么“水漫金山”,以至生灵涂炭!时至今日,镇江一带不论田夫野老,还是蚕民村妇,都为白蛇娘娘打抱不平、叹惜同情!对法海和尚反而无比憎恨,怨他充能、怨他心狠手辣。法海和尚身为大寺庙的主持,都不能脱俗,我们还有什么理由信神信佛?当心中能装下一座与世无争的青山时,我们就不用千辛万苦,从大老远跑来求前程测福音,或求治病疗伤的良方和灵丹妙药…经过太白山上那狂风斜雨的洗礼,可以无畏无惧,但必须遵循大自然的约束力。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就在入山和出山之际,有几人真正认识了山,又有几人真正认识了自己?山之族,或与大地携手、或与历史牵手,脉络绵延,永不中断,内涵丰富,雄伟壮观。而人是渺小的、可怜的、脆弱的、短暂的。人道青山归去好,青山曾有几人归?青山绿水虽好,可那不是宜居之地,登山无非就是领略一下自然风光,感受一下天然氧吧,舒缓舒缓身体。登山与佛无关,与神何干?烧香上布施,只与和尚道士敛财骗钱有关,而和尚道士装神弄鬼也满足不了他们的私欲和贪婪!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山就是山,山有原始的自然。我看到山间的树与城市的树就截然不同:城市街道两旁的树,被修剪得千篇一律,这是城市园林工的原则,不能有损于秩序,破坏了秩序就等于破坏了城市的美。因此,不允许树的主干疯长,也不允许主干之外有旁逸斜出,旁逸斜出就是多余的,就一定会被修剪掉的。因而城市街道两旁所有的树都是统一的秩序、统一的规则;而山间的树没人修剪、没人管理,自然生长,能长上去就尽情地长,没人勉强它们都长得一样。即便飞播的树种,在立足点上虽然基本平衡,但在出头处仍然自由生长、高低不一。所以,山上的森林千奇百怪,形状各异,有的粗、有的细,有的高、有的低,别有一番自然奇观和景色。山上山下不一样,山里山外有区别,山上可以狂放,山下必守规矩。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五)

注:插图源自网络 鸣谢原创者若有侵权 请通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太白山   许仙   法海   秦岭   太白   青山   道士   渺小   和尚   自然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