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陕西省府谷县黄甫李家大院


游李家大院

李家大院建于清代嘉道年间,距今200多年历史,是目前榆林地区保存较为完整的清中期四合院。2007年6月被列为榆林市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游陕西省府谷县黄甫李家大院

清嘉道年间,黄甫已发展为西北地区著名的蒙汉边贸重镇,商贸发达、经济繁荣,先后修建起360进大院,人称“金黄甫”。而清初从米脂迁来黄甫的李木匠因偶得“外财”(传时有2个赶骆驼的外地人寄存下一驮羊绒,再没来,后来打开一看全是金银),暴发后经营商业,由于讲究诚信,到其子李锦春时,生意做大,商号林立,几乎包揽了黄甫全部生意,并发展到周边集镇,后生意一直做到内蒙,在包头修建起一公里多长的穿心街,成为当时名震陕蒙的巨富。又在内蒙河套开了产井河,可灌田2000顷,仅此,年收入4000大洋。

李家出现鼎盛时期,富甲一方。李锦春虽有良田千顷,家财万贯,但其很重视对子弟的教育培养,延聘名师,对三个儿子进行严加管教。

后长子树德考取武举,次子培德中了秀才,三子裕德于道光二十二年考中翰林院第五十五名,恩赐文举,朝廷旨令其出任南海县令,因尊“后人不得从政”之祖训,未去赴任,在家继续经营商业。李家大院正是李锦春历时五年修建而成。

大院共为三进,呈立体式结构,占地面积为1400平方米。建筑风格为典型的北方四合院,现保存完整的有上下两进,其设计之精巧,工艺之精细,具有清代民居建筑的独特风格,为研究清代建筑布局、风格以及旧时等级制度都有重要参考价值。

来到李家大院,映入眼帘的建筑群高低错落,灰瓦覆顶,布局严谨,雕饰精湛,威严壮观。大门顶为七叠木质斗拱,构思奇巧,制式慎密,檐牙高啄,具有夺人心魄的装饰与形式美,甚为罕见。门墩为一米高的金鸡独立夹耳石雕,大门上悬挂“天锡纯金”四个鎏金大字。原大门里外分别高挂“武魁”“文魁”鎏金巨匾。

现上下两进院共存有房屋三十四间,上下院各北五间、南五间、西两间、东三间,门房三间,书楼一座。形制为硬山式,屋顶为五脊六兽,全是张口兽,整体建筑已超出清代七品官等级建制规格。二门外额砖雕“华封三祝”,内额砖雕“孝友传家”四字。

大院匾牌、额镶、雕刻文字或苍劲,或隽永,或清秀,其砖雕木刻玲珑剔透,集文学、书法、篆刻、装饰、美学等为一院,且凝聚着亲和祥瑞、传承祖训、爱惜名节等传统文化,也寄寓着主人对未来的向往和家风的传承。

建筑上,也体现出古人的聪明才智和建筑的科学性。地基是用煨碳做底层,所以至今墙体不潮湿不损伤。房屋为砖木结构,砖雕莲花脊,起脊出檐,穿风脊子,张口兽,体现着主人的功名等级。正房五间略高于东西厢房,彰显主人的尊贵地位。


正房右上角的楼阁为私塾书楼,松竹梅兰四君子图案镶嵌其上,居高临下,视野开阔而清净优雅。阁楼外挂巨匾,木刻浮雕“泮兆两闱”四个大字,寄托着主人对晚辈的殷切厚望。

由于社会变迁等因素,李家亦未逃脱富不过三代的魔咒。现在李家后人大都生活在内蒙,尊崇祖训“不从政”,从医从教居多。
民国时期,李家大院一度驻扎过国民党军队。解放后为集体粮库,文革时一些建筑遭到了破坏,近年来政府又进行了维修,使大院得到较好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府谷县   米脂   大院   内蒙   陕西省   砖雕   鎏金   正房   木刻   清代   主人   建筑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