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四)

到了拔仙台,进了拔仙庵,有人屈膝跪拜烧高香、上布施、敬奉功德…双手合十,伫足静观,敬献心香一瓣…唉!这些做作我从来不以为然,佛家应无别心、应无势利、更无分心旁鹜,他们此时这么痴迷也许是真心实意,我只看不语,各行其便,各得其宜,这样也好。说信仰自由有些拔高,其实他们各有所求、各有私心、各怀鬼胎,目的性是极强的。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四)

出了拔仙庵,俯首翘望脚下远处的山峦,山坡的原始森林,如海岛上的平流雾气漫过众多山顶,又顺势而下,四处蔓延开来。与大自然相比,我们何等渺小单薄、何等微不足道。站在秦岭最高峰环视周围,山连着山已经成为一种惯性。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四)

雨后清晨,我们在美景中漫步下山,云在身旁飘绕,人在云中若隐若现,好似一幅水墨山水画卷在眼前展开,我们置身其中,美不胜收!

俗话说:“山不在高,有仙则灵。”因为我从来不相信有什么神仙上帝,只相信靠努力打拼。所以,我对“有仙则灵”的说法不太认同。山高山低都没什么神仙。但我对“山不在名,有水则灵”的说法非常赞同,因为这种说法是贴切其意的,没有水的山万物难生、寸草不长,哪有什么生机?死气沉沉,自然就没有灵性。太白山顶不仅有水,而且还是深不见底的“通海之水”。大爷海蕴涵生机,滋润万木花草,这清澈纯净的水,是秦岭的血液、这是秦岭的生命、这是太白山的灵魂!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四)

极目远望,家乡之地。秦岭苍苍,渭水泱泱。巅峰之上,山高水高。巅峰之下,山高水低。风过云开,雨后天晴。居高看远,经过风吹雨浴的秦岭顶端,虽然彻骨寒冷,却一望无边,像悔过的良心,心底特宽。由此,我也明白了一个规律,佛门大多都建在山的最高峰,于是,朝拜的路是向上的,心也是向上的,一切都是向上的。但上到高峰,却觉得非常寒冷,真所谓:人往高处走,高处不胜寒。水往低处流,低处纳百川。平凡的人在低处品味生活的乐趣,追梦的人在攀登理想的云梯,堕落的人在寻找自己的地狱。巅峰可以攀登,但非久留之地,低处才是宜居之地。这就是忏悔过的心境!

秦岭之巅太白山之谜(之四)


注:插图源自网络 鸣谢原创者若有侵权 请通知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太白山   秦岭   仙台   通海   各得其宜   山高水低   佛家   最高峰   巅峰   说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