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时节前后养生要注意哪些?这一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我们迎来了清明节气。

清明时值暮春,气候多变,常阴雨绵绵,我们应该如何养生呢?


No.1清明疾病防治:三类疾病高发

清明时节,气候潮湿,容易使人产生疲倦嗜睡的感觉,让人打不起精神,这也就给了很多疾病乘虚而入的机会。

以下几类是高发疾病,大家要格外留心:


呼吸道疾病

清明节前后,乍暖还寒的多变天气容易使人受凉感冒,发生扁桃体炎、支气管炎、肺炎,此时呼吸道疾病会高发。


过敏性疾病

清明节前后是花粉传播期,人体吸收了在空中飘浮的花粉,就容易出现鼻塞、流涕、打喷嚏、鼻腔以及全身发痒等过敏等疾病。


外出时,在草丛、树林或潮湿、蚊虫多的地方不要逗留太久,回到家后应及时洗脸、洗手。另外,中午日晒最强,花粉的释放量最多,对花粉过敏的人最好不要外出。


清明时节前后养生要注意哪些?这一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风湿类疾病


“清明时节雨纷纷”,潮湿多雨的天气,关节炎等风湿性疾病更容易找上门,也更容易复发。


No.2清明气候多变,记住四大养生口诀

衣:遵循“春捂”,防寒保暖

清明时节天气变化多端,昼夜温差悬殊,衣着不能顿减。人们应根据天气变化,随时增减衣服,注意防寒保暖,要遵循“春捂”之说,有高血压病和呼吸系统疾病的老年人、有痛经史的女性,要尽量使身体“不冻不寒”。食:甘温补脾,清补为主中医学认为“春与肝相应”,清明时节应多吃“柔肝”的食物,饮食宜温,以清补为主。《千金要方》载饮食应“省酸增甘”,宜食甘温补脾之品如荠菜、山药、菠菜、韭菜、银耳、大枣、马兰头、河蚌、螺蛳等。住:早睡早起,避免熬夜人们应有意识地调整作息,早睡早起,避免长时间熬夜,保持充足睡眠。适当午睡以消春困。行:外出踏青,“动”宜适度清明养生重点在养阳,关键是“动”,切忌“静”,不可闭门不出,更不可坐卧太久。人们应穿着宽松衣服多到空气清新之处慢走、打拳、做操,吐故纳新。但是老人春练不要太早,应在太阳升起后。外出踏青时,“动”宜适度。心脏病、高血压、慢阻肺病人,不要逞强登山。扫墓应当注意控制情绪。

清明时节前后养生要注意哪些?这一份养生攻略请收好


No.3清明是饮食养肝的好时节

“清明节养生的重点就是养肝舒心。”中国中医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杨力指出,清明节处在仲春与暮春之间,温度上升,雨水逐渐增加。

中医认为春季主肝。清明时节,人们的情绪波动,容易引发肝火上扬、伤肝阴的情况,所以清明节前后养生重点,都应放在平肝气、养肝阴、去风热上。“只要是应季、新鲜的果蔬都可以食用的。蔬菜多半选择以芽、苗、笋为主,可多食些柔肝养肺的食品。


菠菜利五脏、山药健脾补肺、荠菜平肝和中等;汤品调理可多用健脾利湿、养血舒筋的药材,如薏仁米、黄芪、桑葚等。水果则可以多吃草莓、桑葚、樱桃、菠萝、柑橘、芒果等春季水果。”杨力教授表示。

除此之外,杨力教授还推荐了四道适合清明节气养生的美味菜肴:• 韭菜炒鸡蛋——适合尿多、肾虚的人群。• 荠菜炒豆腐——适合高血压人群。• 山药炖桑葚——适合脾虚、有火,口腔溃 疡的人群。• 生姜炖牛肉——可以补气散寒。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时节   清明   桑葚   荠菜   高血压   山药   花粉   清明节   适合   疾病   攻略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