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学Ⅳ:玄微元素以太和创造(四)


玄微元素以太和创造(四)

Utarva 2016.1~2022.1

空间学Ⅳ:玄微元素以太和创造(四)

笛卡尔、牛顿、特斯拉、爱因斯坦

关键词

引力探究的意义、重力本质、莫雷实验、以太存在、以太分类、新以太理论、重力以太、磁以太、中性以太、电压以太、梵以太、电流以太、空间与空间创造学、空间力学、数学建模、星球的创造、星球的结构、空间变磁与挠动

~~~

四、空间以太元素的分类

以太元素参与了宇宙万物的演化并产生种种的现象。虽然以太作为空间的微观元素,但祂还是有众多的变化,且在持续的演变。

在古印度的韦达经中的数论瑜伽的科学论中,以太被分成21类变体。这21类变体从精微到粗糙依次是最精微的元素即时间元素、(三重假我的)善良属性、激情属性、愚昧属性、心意、眼识、耳识、鼻识、舌识、触识,和粗糙的元素:五种行动器官元素、五种感官对象元素、以太。这些以太变体元素相互转化,精微的或进或出到更粗糙的中间,粗糙的或者解体成精微的,或者是精微的再次组合成粗糙的。

最精微的元素被称为梵元素,是最活跃的、自放光明的、不变的,是梵柱的基础,又被称为至尊元素、时间元素。其它粗糙元素的存在都是以梵柱存在为基础的,梵决定了其它元素存在的周期,或创造或毁灭。其它元素,从精到粗一层层环绕、裹紧梵柱,而梵始终见证创造的开始和结束,自由地进出万物。

另外,在瑜伽数论中,粗糙的火元素、气元素、水元素、土元素,皆始于创造,终于毁灭。21类精微元素同这四大粗糙元素,总称为宇宙中的25类元素。

根据以太各种变体的性质,并结合现代物理概念,采用另外一种分类方式,即将以太分为重力以太、磁以太、电压以太、梵以太、中性以太、电流以太等。


五、新以太理论(倡导发展新以太理论)

1、宇宙万物由原子组合,原子由各种更小的粒子组合,粒子由更加微小的量子构成。原子、粒子、量子都可以被物理实验所观测到;然物质构成尺度越小,其演变就更难以捉摸;当量子崩溃,量子就成为难以观测的状态了。

那不可观测状态的物质,科学家们常常称之为暗物质;而具有运动属性的暗物质成为了能量的载体,其能量就被科学家们称为了暗能量。这暗物质就是古老年代所称的以太。

为了明确赋予各以太变体的力学属性和能量属性,称以太为暗物质不太合适,因为暗物质的概念赋予了以太不确定的属性。

2、以太是构成量子的基质,以太运动组合就显现出了量子,故以太是万物构成的基质,并出入于万物;万物皆在空间里,以太成为万物连接的桥梁,成为万物力量传递的中间媒介;以太充满了整个空间,是确凿的空间元素。

3、以太有不同的变体,变体有精微有粗糙,具有不同的尺寸。由于以太变体的精微程度、运动尺寸的不同,在空间就表现出各种能量属性和力学性质。

以太变体分为重力以太、磁以太、电压以太、梵以太等。就精微程度来说,梵以太是最精微的,尺度最小,运动的活性是最高的,具有明显的意识属性(能量),空间明显属性就是光的运动;电压以太也是精微的以太变体,但是比梵以太粗糙,它的运动属性表现出空间电场穿刺的属性;磁以太比电压以太粗糙,它的运动属性表现出空间磁场的螺旋属性;重力以太是最粗糙的以太变体,表现出明显的空间冲击的属性,重力以太参与空间主要力量的传递作用。

若研究空间力学,将以太的其它精微的变体或者中性的变体,分解归类于四种以太变体,这种近似且等效的分析方法是最简单的。

以太变体在不停的运动,在持续的演化;变体之间也在相互的演化,粗糙的或瓦解成精微的,精微的变体或组合成粗糙的。

4、以太各变体在空间是作螺旋的曲线运动的,运动分解成径向则是空间的旋转运动,运动分解成轴向(或者时间轴)则是振荡(波形);以太是一种摩阻特小甚至可以忽略摩阻的超级流体。

粗糙以太总是缠绕、约束精微以太的运动,而精微以太常常表现为冲激、刺破的作用。

粗糙以太的运动与精微以太的运动,在不考虑以太变体互相转化、重组的情况下,粗糙以太好比工作时泵-马达的叶片,精微以太好比流经泵-马达的流体。

研究空间以太力学的力量传递(冲量变化),可以只考虑比较粗糙两类以太变体,即重力以太和磁以太。

5、在这些众多的变化中,总的能量不曾增多,也不曾减少;能量只是从一种形式转化成另外的形式。在微观的以太空间,能量的转化效率永远为一。

6、当以太运动受阻,会形成蛋型结构的能量体;当以太变体冲击空间,其自身的能量会部分转移,因而活性下降;同时空间部分以太变体获得更多能量,并对空间进行回补、回旋。

7、以太是超级流体,极难以被压缩。但当多种尺度的能量交织,被约束在带有力量极性的蛋型空间,就会出现空间异化的现象;这时各类以太变体的排序、重组、变换,是很剧烈的,此时这个异化的蛋型能量体就产生了创造。

此种条件下,空间以太就被压缩了,就会从空间中诞生出物质的各类原子出来,也会产生空间的原始力量。蛋型能量体被“激活”,释放着光、热,产生重力场,还产生空间变磁-挠场。若该重力场稍微失去平衡,即欠平衡,则产生空间巨大的加速力量;而空间的变磁-挠场会促使蛋型能量体旋转、漂浮并自动调整在空间中的位置。

蛋型能量体的激活,以太变体就连接了上界和下界所有的力量,“祂降落,又飞升”,“产生火焰,分出精微和粗糙”。这就是赫尔墨斯关于造物主的铭文含义。

创造本身在空间所形成的重力场和动磁挠场,会使创造物体本身变得异常坚固,并能改变火、气、水等所携带能量的冲激影响,这是由创造时重力以太和磁以太的运动属性所决定了的。根据这个原理,在空间加速的创造体即使猛烈的加速,也不会因为超音速而产生音爆的现象。

为了帮助理解创造的力量,这里摘抄少许赫尔墨斯的关于创造的名句:

(1)、宇宙就是这样被创造出来,按照这一过程,从这唯一之物中产生了众多的非凡变化。

(2)、祂能从地面上飞升到天空,(产生变化)然后,祂能再降落到地面上,聚集上界和下界所有的力量。

(3)这是强大力量中的最强者,祂能超越所有的精妙之物,也能渗入所有坚固之体。

8、梵以太,是空间最精微的元素,也是最精微能量的载体,是极有活力的,具有意识的属性,能穿透一切坚固的物质。

梵以太,在物质与能量的创造中,扮演上帝的角色,主要作用是释放光灿,建立力量的柱子。这个力量之柱,就叫做梵柱;梵柱是维持物质存在的前提,祂能够调整创造的各种能量,维持力量的平衡。

在印度的哲学概念中,梵柱也被称为宇宙之柱,被称为创造的灵伽,阳性,象征着“空”和“一切,全部”;而缠绕灵伽的其祂力量,就被称为夏克提力量,为阴性,象征着物质世界、能量的碎片和现象世界的一切,也被称为幻像-玛亚。梵柱是通过夏克提来实现祂的意志和创造。

若梵柱崩溃,则物质瓦解。这就是有关创造的教义——“我若查看,万物存活;我若掩面,万物毁灭”,具体的含义。

在量子力学中,科学家们的研究结论是:量子的显现与消失,跟意识的能量状态有很大的关联。

可见,梵柱的建立与撤回,是创造与消解的内在力量,表征了能量转换的方向。

梵以太在梵柱轴线上的旋转、震动,是最小变化的音振,可以表征时间过程。

因此,透彻理解梵以太的性质,才是真正理解创造的本质。

具体怎么促成空间蛋型能量体产生物质与能量的创造,请参阅《创造的八原则》和《空间重力产生并控制之实验方案》,这里不再详究。


未完待续。

空间学Ⅳ:玄微元素以太和创造(四)

迷幻能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1

标签:太和   以太   变体   精微   空间   重力   粗糙   能量   属性   元素   力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