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岁倦鸟该回老家吗?沪漂顶着20倍房价差留上海,中年人已无法说走就走

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齐鑫 刘婷

北漂、沪漂们的中年危机有解了?

近日,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政府参事胡卫表示,建议40岁以上中年人才返乡建设“倦鸟归巢”。

胡卫认为,三四线城市和乡村的节奏显著慢于一二线城市,工作节奏更适合中年人才持续发挥能力优势。应鼓励三四线城市地方政府出台“倦鸟归巢”的人才回流计划,支持乡村振兴和西部大开发,逐步实现人才发展和地区经济的双赢局面。

40岁,青春逐渐远去,生活与家庭的压力不断增加,无论在北上广深继续坚持,还是回老家重新开始,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如何选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答案。

40岁倦鸟该回老家吗?沪漂顶着20倍房价差留上海,中年人已无法说走就走

近日,时代周报记者采访了三名面临选择的中年人,他们当中有人不愿再忍受大城市的竞争压力,决定回老家重头再来;有人顶着20倍房价的差距,一心要留在大城市,为下一代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还有人回到老家后,因老家的工资待遇、产业发展与大城市相差甚远,而后悔不已。

从小县城来,到小县城去

“我要回揭阳了,最早3年,最晚5年。”吴琼(化名)告诉好友,她已将返乡计划提上日程,并有了初步的时间表。

吴琼是一名餐饮人,毕业近15年,她在潮汕开过奶茶店、快餐店、私厨,均以失败告终。

2018年,吴琼踌躇满志,在揭阳市区周边开了一家私厨门店,为小县城里的上班族定制商务午餐。为此,她租下一间约25平方米的店面,租金约2000元/月。房租、装修、包装、食材等,一共投入十余万元。

“现在想想,我当初好傻好天真,每天到菜市场里定最好的牛肉,让亲戚从乡下运青菜过来,为追求食材品质,我几乎做亏本生意。”3月9日,吴琼告诉时代周报记者,餐饮店“水太深”,竞争对手的食材成本仅为她的一半。从开私厨之日起,她从未认真计算过收支,直到亏光资金才醒悟过来。不得已,她关闭了私厨门店,到广州学习餐饮店经营方法。

如今,吴琼在一家大型连锁餐饮店担任店长。两年多的从业经验,重塑了她对餐饮业的认识,也让她学到更多专业知识,于是萌生了回家创业的想法。

吴琼算了一笔账,在广州创业需要投入大笔资金,且需要面对激烈的竞争,难度太大。对个体户而言,高昂的平台费超出她所能承受的范围。在广州创业还需要团队作战,做餐饮店,雇佣一名员工可能就要“吃掉”所有利润。若是回老家,各方面的成本更低,压力相对较小。

考虑到留在广州的种种压力,吴琼决定回老家重新开始。她已做好初步规划:在老家找一个小门店,只做外卖单,先从“单打独斗”开始,再慢慢建立团队,一步一步“收复失地”。

在吴琼眼里,年岁渐长,对留在大城市的执念逐渐消退。将在大城市所学到的专业知识用于小县城,在离家人更近的地方施展身手,也是另一种实现自我的方式。

40岁倦鸟该回老家吗?沪漂顶着20倍房价差留上海,中年人已无法说走就走

8年收入没变,挣钱才是硬道理

与吴琼不同,曾在广州打拼多年的杨娟(化名)在回乡后,不止一次地后悔自己当初没有留在广州买房定居。最近,去大城市发展的念头在她心里不停冒出。

“这世上没有后悔药。”3月8日,杨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最近有辞职的打算,我想去大城市。赚钱才是硬道理。”

杨娟今年34岁,从事服装行业。20岁时,她来到广东中山、广州等地工作,26岁那年因为怀孕生子回到湖北荆州老家。

生完孩子,杨娟想再回到广州,可又不忍心让孩子成为留守儿童。为了孩子,她留在家乡。8年里,她一直在荆州做老本行,但荆州的服装行业让她失望。

“行情不好,很多人都走了。在荆州我们这行工资不高,一个人要干几个人的活,生产设备、信息技术都比外面大城市落后好多。工厂不创新,只想着做加工,我们厂的80后是最后一批人了,现在车间都是40岁以上要带孩子的中年妇女。”杨娟感叹。

杨娟告诉时代周报记者,自己现在的收入和8年前在广州时差不多,当初的企业给她交五险一金,现在她还需要自己花钱买保险。在荆州,能为员工交齐五险一金的服装厂太少,能交的工厂开出的工资又不高。如果去大城市,杨娟的月收入可达到一万多元甚至两万元。看着越来越多的同事离开,她也蠢蠢欲动。

杨娟也曾梦想创立自己的服装品牌,然而人到中年,梦想早已被现实磨灭,去大城市赚钱是她现在最大的愿望。

虽然还没到40岁,但杨娟坦言自己也有中年危机感。她明白去大城市闯荡要面临的各种问题和职场压力,但还是想趁自己干得动的时候多干几年。

“能留在大城市就不要想着回乡,除非家乡收入确实可以,大城市的工资小城市真的没法比。”杨娟感叹。

20倍房价差距,顶着压力去上海

关于选“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问题,李雷犹豫了6年。

2016年,他考博来到上海,在读博的三年多时间里切切实实体会到了大城市的优势。读博期间,他继续着在河南某大学的教学工作,在开封和上海之间来回穿梭,反复感受着四线小城和一线大都市间的差距。

几番思想斗争后,关于“大城市还是小城市”的问题终于有了回答,李雷拒绝“倦鸟归巢”,要“向前一步”。

2021年李雷40岁,这一年他离开生活工作了15年的小城,正式搬到上海。

40岁倦鸟该回老家吗?沪漂顶着20倍房价差留上海,中年人已无法说走就走

“大城市和小城市间的差距不是短时间就能补齐的,长期来看也是一个难题。”3月9日,李雷在接受时代周报记者采访时表示。

李雷认为,从个人发展层面看,上海科研环境好、学术资源丰富,如果回到小城市,他在读博期间积累的学术资源、人脉等都难以维持;在子女教育方面,在上海读书能让孩子开拓眼界,学习到更多更新的知识,升学压力也相对较低。

作为传媒类高校教师,上海能为李雷的学生们提供更丰富的实习、就业机会;在城市服务上,小城市是人情社会,大城市办事效率高,讲求公平公正,生活体验更好。

为了来上海,李雷付出了不小代价,把家里的大房子卖掉又借了些钱,他才在上海买了套小房子定居下来。

“在开封,我把房子以4000元/平方米的价格卖掉,在上海,我买的房子8万元/平方米,整整20倍的差距。”李雷告诉时代周报记者,“我现在只能把妻子、孩子接来,很难有能力再把父母带来身边,他们年龄也不小了,我无法像以前一样一直陪伴、照顾他们,这也是一个现实问题。”

除了面对经济压力、与父母分离两地,在上海的工作也并不轻松,大城市的高校对教师提出的学术要求更高,优秀人才也更多,李雷评职称的压力很大。

尽管如此,李雷依然选择在大城市“扎根”,既是为自己,也是为下一代。

中年人已不能“说走就走”

关于中年人回乡还是留在大城市的探讨,其背后是中年人就业及地区发展差距的问题。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约为3.76亿人,其中,跨省流动人口约为1.25亿人。

“大城市生活成本高,住房成本高,就业成本高,现在竞争激烈,找工作也有一定难度。”胡伟表示,引导一部分40岁以上的中年人回到农村建设,为三四线城市建设出一把力,既有利于一二线城市减负,也有利于三四线城市进一步提高发展水平。

他提议加大职业培训,鼓励单位招录35-40岁员工,发展新业态经济,创造更多就业岗位。

对大城市的中年人而言,很难像年轻人一样“说走就走”,他们已有了一定人脉、技术、经验等方面积累,因此也有了更多顾虑,每个人的情况都有所不同。

在中国人民大学副教授王鹏看来,中年人在大城市打拼多年,已习惯了大城市的收入、生活和工作,其学习能力、知识结构已基本确定,也积累了相关资源。回到小城市的家乡重新创业难度大,择业机会少,孩子也已习惯享受大城市的教育资源,这些都是阻碍中年人回乡的原因。

“增强中年人职业培训有一定帮助,能让他们拓宽眼界,提升技能,此外还应该有更多元化的方式给予保障。”3月9日,王鹏告诉时代周报记者。

王鹏认为对于回乡创业的中年人,尤其是自主创业的中年人,要设立一定的税收、激励和补贴政策,给予老人、孩子医疗、教育、住房等方面的保障,真正解决返乡中年人的后顾之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1

标签:中年人   上海   荆州   回乡   广州   周报   大城市   房价   压力   时代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