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雨靡靡打心扉-

#春日生活打卡季#

春雨靡靡打心扉

也许这是本年的最后一次春雨了,眼看夏季就要来到了。时间过的飞快,整个春天人们都在低迷的情绪里度过,如满腔深爱的话语在还未来及表达,美丽的情人就已经走远。春天还是过去那个春天,花儿一样鲜艳,叶儿一样葱绿,不多不少,不离不弃,她就在那里,安安静静,平平淡淡,无私地吐露着她的真情与厚爱。不管人间发生了什么,也不管世人有没有把她搁在心上。可惜好景不长,这最后的春雨也许是她留恋人间的最后一缕情思吧,也许是她真的是生气了,把所有的花掰儿都撕落,似乎在赌一口气:来去一身洁如玉,不叫红尘作相思。唉!去了便是去了,再也找不回来,拥有时不做珍重,偏在失去时空叹息。世间烦恼的根结所在即是所执,有所执便有所求,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窗外的细雨在哗哗作响,我有一个美丽的向往,活到光明处,清净自由身,无我法自然,心灵通极乐,无尘挂心弦。

春雨靡靡打心扉

乐极生悲,意思是说,乐字的尽头就是悲,因此,悲是世间的常态,因悲字有转好的趋向,而乐却是转悲的。我们的内心是尊悲的,以悲悯文化而串起的文化的旅途,是别开生面的,而酸喜文化的末终只能是了无轻重的滑稽之谈,没有太多悬念可言,也就是说既然喜乐何苦拿来说谈,一笑了之罢了,而对于悲,却有无数的玄机。古之学者,唯有悲从心来方有借酒行文之故,比如苏学士的“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这是多么苦悲的一种滋味。李白的“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也是表达了内心的那种寂寞与孤苦。还有四大名著其实也是悲悯文化的诉求,比如红楼梦,四大家族起初是何等的风光与奢华,最终的下场却是哗啦啦如大厦将倾一般瞬间凋敝,家毁人亡。而西游记讲的却是那种追求释放与西方极乐世界,欲图冲破制度与人性的封锁,达到升仙成佛的境界,其实也是一种压抑的苦闷体现。水浒传里的英雄,大多都经历了许多苦难考验,最终被逼上梁山,那种替天行道的精神揭示了英雄们内心的正义感被压抑被扭曲。三国里更是以诸葛亮的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而著称,明知不可为而为之就是一种悲剧。四大名著对中国人的影响最深,从中能读出中国人一般是喜悲的,比如有的人就是喜欢看哭戏、看悲剧,而大多在独处的时候就能表现出极强的悲观情绪,而我就是其中一个,春本明媚而多艳,却因未来及寻探就离去而油然生起悲来。又看到这丝丝的春雨也许是这个春天最后一场而莫名地惋惜,也许有我这样情绪的人不在少数吧,人生本来苦短,过一日少一日,今天再富有也无法享有半刻昨日时光了。因此,咱们的骨子里就有悲的因子,只有在苦悲中人才可以得到升华,才可以接近理想中的境界。也许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方净土,而那方净土时常被现实所淹没,只有在独处的时候,或者在悲悯的时候才会出现,因为只有这时,灵魂才更加贴近我们的肉身。这种不被干扰,不染尘缘,无我忘我境界,就是一切真谛的所在。也许我说没有什么道理,但是,每个人的内心必然有一处理想的净土,在痛苦时就会想到那里躲避,无论身心,都该有一个归处。

春雨靡靡打心扉

雨在下,勾人心思,不免悲从心来,怜今生之多舛,悲人世之多艰,形影相吊,得不到,欲何求?望尘世之污浊,万夫哭嚎,形同炼狱,无人能够幸免,无人能够逃脱,耗尽兹身之心血,争来夺去,虽身得几百万重,复用己身者又几何?余秋雨先生的文化苦旅我还未及读完,就字表之意,不仅是文旅之苦吧,也许是国人的精神自然,也许是一条贯穿历史的长线,穿引起来,更利找到梦回大唐的线索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春雨   水浒传   净土   心扉   名著   境界   情绪   内心   春天   英雄   文化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