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孩子奶奶跟孩子沟通时,常用的方式,语气都是“命令和催促”,比如,

“羊羊,快点去收拾玩具”


“羊羊,赶紧去喝水”

“羊羊,赶紧去洗澡”

结果,孩子往往是反抗式回答“不去”“不喝”“不洗”,甚至“充耳不闻”,把她的话当耳边风。

然后,奶奶只好开始用更强硬的语气去命令孩子,或者不停在孩子耳边叨叨,直到孩子动起来为止。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最后往往是双方的都搞得自己“气呼呼”的。其实这样的沟通方式,特别让人纠结和疲惫,常常属于无效沟通。

在这样的情况下,大人往往站在“制高点”,单方面“帅锅”给孩子,埋怨孩子怎么这边不听话。

很多时候,不是孩子不听话,而是家长没有用恰当的方式跟他沟通,导致了不好的结果。

曾几何时,我也老是把自己放在一个“督促者”和“命令者”的位置,喜欢命令、强迫孩子去做事情,但效果并不理想。比如,我每天督促孩子画画、写字,但每次“发号施令”之后,艾羊不是跟我谈条件,就是磨蹭反驳说,“为什么每次都要逼我?”

我和孩子的之间,每天深陷这种无效沟通的循环当中,眼看仅存的亲子情都要被消磨殆尽,真是让人心累。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用目标激发法,激励孩子发展兴趣

直到有一次,我实在无可奈何,决定换个方式跟孩子沟通,来个“反客为主”,让孩子自己来做决定。

这是我和5岁女儿艾羊之间某次的谈话:

我:艾羊,你不去画画吗?


艾羊:你为什么要逼我?


我:我不逼你啊。我只是提醒你,你前几天不是说了以后要学画画嘛?你就没想着继续发展你的兴趣爱好吗?让你未来的人生更丰富多彩吗?


艾羊:我不发展兴趣了。


我:那好吧。随你。那你以后可能就像妈妈一样普通了,没什么兴趣特长。


艾羊:(她扫了一眼正坐在书桌前码字的我)未来会像你一样,天天只能坐在办公室上班吗?


我:是的。我觉得如果我有一门特长,也许我的生活会更丰富多彩。人生有更多可能。如果你不介意,你也可以选择不发展兴趣的。


艾羊:那我还是去画画吧。

看吧,庆幸的是,这一次我选择耐心跟她沟通,没有再强硬逼她,而是用了另外一种方法提醒她记得自己定下的目标,然后用目标引导她自己主动去做。

结果,她主动去了,效果还更好。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我们通常以为孩子小,很多东西不懂,宁愿用简短的命令和斥责,让孩子马上服从,只想速战速决。哪知这一种“惰性”思维,结果更容易招致孩子反抗,让双方陷入亲子“拉锯战”,越是想快越是快不了。

事实上,耐心停下来,把孩子放在平等的地位,跟孩子好好讲明白事情的前因后果,或者用目标激励她,反而能激发孩子的主动性,孩子有了主动性就有了内驱力。

而内驱力是孩子自己坚持做一件事的基本条件。有了内驱力,孩子不用大人提醒,自己就会主动去做某些事,还真是让人省心。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提供选择,让孩子自觉遵守规则

大人之间沟通,我们为了达到更好的效果,往往会在相互尊重对方的基础上,双方有商有量,让对方选择怎么做,而不是直接告诉对方,你应该怎么做。

其实,与与孩子沟通,道理也是一样的。如果我们习惯了用家长的权威身份,指挥和命令孩子,孩子也会很反感。

对于“如何给孩子看电视定规则”这件事,我跟孩子之间的沟通,也是经过了很久的磨合。

刚开始,我和孩子约定一个规则,周五至周日可以看电视,而且每次不超过30分钟,孩子口头上答应了。但每次看到30分钟时,她就不愿意关。

如果我们强行关掉,她会又哭又闹,每次都让延迟,即使延迟后看完再让她关掉,她也是不开心。并且周一至周五晚上,还时不时念叨能不能看电视。每次因为这样,把一件本来让人快乐的事,变成了破坏了家庭气氛的事件。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经过多次之后,我决定换个方法,周五晚上每次到时间关电视时,如果孩子不让关,要延迟,我就会抛出一个问题让她选择,“给你两个选择,一是加看10分钟,周六周日不看了;二是,立刻及时关掉,周六周日还能继续看;这两个,你看你选择哪一个?”

听到问题后,她就会停止闹腾,开始眼睛滴溜溜转一转,会给出自己的选择。她做出选择后,我会说,“好的,那你自己选择的,不要后悔。”

她通常会选择马上关掉,周六周日再看,因为她这样比较划算。

但如果她选择加看10分钟,周六周日不再看,我也觉得很好,反正她选择的,她不再哭闹就可以了。这还能顺便从小锻炼她独立自主做出选择以及延迟满足的能力,真的是一箭双雕啊。

所以,你看,同样的事情,换一种方式来说,效果就截然不同。育儿,有时真的需要动一下脑筋,用科学的方式,会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适时退下,让孩子变成承担后果的主体

很长一段时间里,孩子吃饭,总是慢吞吞。这还不算,她还挑食,这不吃那不吃。那段时间里,爷爷奶奶紧张她,总怕她吃不饱,老是喜欢喂她,让她多吃这个,多吃那个,越是这样,她就不吃。

估计她是这么想的“反正我不吃,有人紧张我,还有人喂,那么我就慢点何妨”。

任凭我们怎么跟她讲道理,怎么唠叨她,她都改不了。

眼见孩子肉眼可见比别的同龄娃要瘦,个子也是中下,我真是着急,毕竟我自己就是个“矮个”,可不想女儿重蹈覆辙。

无奈之下,只得尝试改一个方式,我买了个30分钟计时沙漏,再买了一个“四分格”餐盘,每次把吃饭时,帮孩子把饭菜分别盛好放在分格餐盘内,再把沙漏摆在桌上,然后告诉她:吃饭只能用30分钟,即等沙漏的沙子漏完,就要结束用餐,就算没吃完,也要收走了。

当然,前提是我们家长也是遵守这样的时间规定。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刚开始,女儿还不以为然,但当她看到时间到点之后,我们真的是会不管她有没有吃完都会收走,也不会再喂她。

她试过几次之后,因为磨蹭没吃饱,饭碗就被我们收走了,哭也没用,并且后面也没有给她再补餐,或者吃其他的零食,她开始慢慢有所转变。

所以,你看,把该孩子承担的责任抛回去给他,让他自己承担自然后果,他自己会慢慢学会对自己负责的。

其实,无论是用目标激励、还是提供选择又或是用计时法,核心点都是“反客为主”,让孩子化被动为主动,巧妙让孩子变成承担任务或者后果的主体。

通俗一点说,每一件事,与孩子沟通时最后的逻辑都可以变成这样,“那么,孩子,你自己看着办吧,你自己决定,就这么着了,为娘为父退下”。

结果,说不定,你不急孩子反而急了。本着这样的逻辑,我在生活中跟孩子的对话一般都是这样的:

我:羊羊,该起床上学了,立刻起还是五分钟后起?羊羊,该刷牙了,立刻去还是五分钟后去?羊羊,该出门了,是立刻去还是五分钟后去?


艾羊:我不。


我:那好吧。咱们别上学了,在家呆着吧;那好吧,让蚜虫住进你的牙齿屋子里边,一会你求我也不帮你倒水了;那好吧,咱们不出门了,就在家呆着吧。


艾羊:那好吧,我还是立刻去准备吧。

看吧,你如果把责任甩回给孩子,让孩子意识到自己必须为自己负责,那么她会比你更着急。

你说话孩子不听或当没听见?巧用方法让他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


综上:跟孩子沟通,多动脑,多用些技巧,懂得适时退出,让孩子“反客为主”、“化被动为主动”,真的很重要。以上方式,经过我的多次实践,非常有效。但愿这样的方式,对您也有所启发。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艾羊育儿。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反客为主   主动   孩子   沙漏   命令   说话   兴趣   效果   目标   方式   时间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