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面火山”-

“地动声雷岩绛发,遮天衾物漫尘烟。条条龙火八方蹿,口口山牙四向翻。”

这是诗词中对火山喷发场景的描写。从诗词中我们能够感受到火山喷发时存在的危险,而我们对于火山的认知似乎也止步于此。虽然讲述火山的书籍有很多,但绘本《火山睡了,火山醒了》却用浅显易懂的方式介绍了火山喷发的各种样貌,非常适合用来给孩子科普知识,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跟随作者萩原福鼓,走进火山,了解火山。


“双面火山”

绘本《火山睡了,火山醒了》介绍的这座火山是以日本的浅间山为原型。通过追溯历史,同时引入地质学和历史学的视角,用细腻的画风详细描绘了浅间山不同时期喷发的不同样貌。作者还对不同时期人们的不同装束进行了细致地刻画,让我们感受不同时期火山喷发带给人们的不同影响。

翻开绘本,故事就开始了。在扉页上,故事开始讲述,读到后面你会发现扉页的插图其实是和结尾相互照应的。随着孩子们登上山坡,关于火山的故事也拉开了帷幕。整个绘本的语言简单幽默。作者将火山进行了拟人化的处理,让整个绘本读起来更加生动有趣,也更容易理解。


“双面火山”

绘本从火山沉睡时的样貌写起,以俯视的视角刻画了火山沉睡时火山口的样子,整个画面更是用深色的色彩来展现火山地质的纹理。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从日本的昭和时代,到日本的江户时代,到日本的平安时代,再到遥远的25000年前,火山喷发的程度有轻也有重,人们的表情有害怕,也有坦然。

随着时代的发展,火山不同时期地喷发,人们的反应也在不断地变化。而这些变化也说明我们在不断地适应自然,在渐渐地学会敬畏自然。

我们生于自然,长于自然,提及孩子,我们也讲的是顺从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让孩子释放天性,自由地成长。但往往是说起容易做时难,也许是因为不理解何为顺从规律,也许是害怕孩子太过于放纵。如果你忧虑,那不妨来看看《火山睡了,火山醒了》一书中体现的这种在自然中学习的方式。


“双面火山”

书中讲述火山的视角多元,其中就包含老师的视角。当我们回头再读时,你就会发现故事开始,孩子们是由老师带领来到山坡,到故事结尾,孩子们走下山坡,整个绘本的讲述就像是从老师的视角出发,给我们上了一场关于火山的户外写生课。孩子在自然中体会,在与自然地接触中接受新知,这样的方式也正顺从了孩子的天性。

蒙台梭利曾说过“我听到了,我忘记了;我看到了,我记住了;我做过了,我理解了”。对于孩子来说,真实的触摸和经历才能刺激到孩子,而绘本《火山睡了,火山醒了》通过逼真的插图,让孩子身临其境,从而刺激孩子的感官,自然而然地增加了孩子对火山的了解。


“双面火山”

火山是双面的,沉默不一定代表安全,咆哮也不一定代表危险。绘本最后设置的严谨的解说让我们更加详细地了解了火山的知识,也让我们明白火山是自然活动之一,它的存在对于维护自然平衡有重要的意义,可能还会促进新事物的产生。因此,我们要敬畏自然,学会与自然和平相处。


“双面火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1

标签:火山   样貌   日本   顺从   山坡   视角   时期   自然   孩子   故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