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穷养儿,富养女”是上一辈人传承下来的养育理念,然而,在今天,仍然有很多人会秉持这样的想法,只是,他们并不知道这句话的真正含义。傻傻地认为“穷养儿”据说不给孩子钱花,让他们在生活中多吃苦;“富养女”就是娇惯女儿,不让他们吃一点的苦。

其实,这只是表面的意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就说过:“真正的‘穷养儿’,是培养孩子独立、责任心、自信心。”

英国插画师,为誉为维多利亚时代黑白绘画艺术的最后一位大师E·H·谢泼德就是在这样的养育理念中成长起来的。他在他的自传《伦敦小孩:E·H·谢泼德》一书中讲述了自己的成长过程,读来让人心情愉悦。

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泰晤士报文学增刊》也有同样的评价:“以无比寻常的纯真重塑了一个消失的时代,谢泼德先生的讲述令人感到愉悦,仿佛一切就在眼前;他的文字和插图相得益彰,成就最欢乐的文学效果。”同时,也在他的字里行间感受到父母对他的养育就是像白岩松说的那样,真正的“穷养”。

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他的一生其实十分坎坷,早年失去了母亲,让他痛不欲生,然而,就在时间让他好不容易走出来之后,他的父亲又去世了。接着亲爱的哥哥西瑞尔在战争中失去生命,然而,打击并没有结束,中年的时候,心爱的妻子也离他而去……都说“上天有好生之德”,却并没有眷顾在他身上:晚年的时候,他又失去了心爱的孩子……

打击接连不断,仿佛命运总喜欢捉弄他,想要打垮他。然而,自幼就拥有的爱给了他战无不胜的铠甲。让他在生命的黑暗中没有放弃对光明的追逐,不但绘制出经典的《小熊维尼》那憨态可掬的形象,还给世间创造了《柳林风声》的经典插画形象!

在这本自传中,收录谢泼德专门为这本书绘制的240多幅黑白线描插画,每一幅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精品。书中,不但有熊熊炉火的温暖,无拘无束童真的光明,更有他成长过程中享受到的父母的宠爱和无拘无束的自由生长。

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这是多少孩子梦里都期待的事情呀,然而,期待只是期待,或许我们都拥有父母的宠爱,却少了无拘无束的自由生长。

最近看到北京感染疫情的孩子一周就上了23个课外班,瞬间默了,是什么让现在的孩子如此疲惫?又是什么让孩子在本应该最无忧无虑的时候不得不背负起学习的重担?背后的原因不去追究,但至少有一点我们都明白,那就是野草般的野蛮生长现象早就成为了过去式。

这是不是就是我们无法像谢泼德那样的成功的原因呢?其实,并不然!毕竟,我们比谢泼德幸运得多,父母健在,孩子承欢膝下,爱人陪伴左右!

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其实,不是所有人都能够把苦难和打击化作财富,滋养坎坷的一生!

谢泼德做到了,他用轻快愉悦的语言给子孙们讲述他的一生,让孩子们看到的是他童年的各种趣闻趣事,而不是接二连三失去亲人的痛苦。

他强大的内心,让孩子们感受到祖辈内心的温暖,让他们能够更阳光、积极地面对自己的生活。都说:“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在父母宠爱下长大的谢泼德坚强了自己,把人生中的苦难都踩在脚下,笑傲生活,才给我们创作出了一个又一个鲜活、可爱、经典的卡通形象,让更多的人感受到他对生活的热爱,对苦难的蔑视!

这本《伦敦小孩》是谢泼德两部自传的合并本,上半部《记忆的画》,写了谢泼德七岁到八岁那年的故事;下半部《人生的画》,自他十岁时母亲病重始,至结婚止,讲述了求学生涯。

谢泼德从孩童和少年的视角,用图画和文字还原了记忆中复杂、浪漫、迷人的维多利亚时代,重现了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欧洲那个最后的黄金年代,那个“昨日的世界”。在谢泼德笔下,那些难以忘怀的时光,与美,与艺术交织在一起,来自往昔,并进入永恒。

富养的男孩,最后都怎样了呢

没有谁的人生会一帆风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坎坷,考验的不仅仅只是自身的坚韧,更多的还在于所处的生长环境。阿德勒说过:“幸运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谢泼德是幸运的,他也用自己的童年治愈了自己坎坷艰辛的一生,让我们拥有了那些深入人心的美好。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9

标签:维多利亚   伦敦   养女   无拘无束   苦难   坎坷   生长   童年   父母   男孩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