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日月盈昃,辰宿列张。寒来暑往,秋收冬藏。闰余成岁,律吕调阳……”一年四季,周而复始,循环往复。

气候的变化呈现出春温、夏热、秋凉、冬藏的规律性变化,自然界的万物呈现出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

人类生活在大自然中,必须 “顺四时而适寒暑”,才能达到养生延寿的目的。

按照中医理论,春夏之时阳气升,人体阳气也随之盛于表而虚于里,善养生者应时时充养体内阳气,使之充沛而有力卫于外;秋冬之时万物敛藏,人体阴气也随之盛于外而虚于内,善养生者应时时调养阴精,使阴精充盛而濡养五脏之内。正所谓“春夏养阳,秋冬养阴”。

而在每个季节的转折点,也有不少需要注意的养生问题,比如从冬天踏入春天,从秋天转入冬天,就要遵循“春捂秋冻”的原则。

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01

"春捂秋冻"是什么意思?

“春捂”, 就是说从冬天进入春天,不要一下子就脱掉太多衣服,以防感受风寒之气,得稍微穿多一点,捂一捂,让身体慢慢适应从寒到温的过程。

"秋冻",就是说从夏季转入秋季,不要因气温稍有下降就立即添上太多太厚的衣服,应循序渐进地添衣保暖,以增强身体的御寒能力。

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02

为什么要"春捂秋冻"?

春天来临时,初春气候阴寒尚未尽,乍暖还寒,忽冷忽热,气温变化大。机体刚刚经过寒冷的冬季,在御寒棉衣的保护下,血管处于收缩状态,血液循环相对缓慢,体温调节系统的功能降低,抗病的能力比较低下。过早地脱掉棉衣,穿单薄了,一旦气温下降,就难以适应,容易导致疾病的发生。

秋天来临时,晚秋天气虽凉未寒,穿单薄点,身体逐渐接受寒冷的锻炼,提高对低温的适应能力。假如在刚转凉的时候就穿上棉衣,就会使机体与寒冷的接触机会减少,得不到锻炼,抗寒能力反而会减弱,到了严寒的冬天就无法耐受,容易诱发各种疾病。

总的来说,"春捂秋冻"就是让身体对自然界气温变化有一个逐渐适应的过程,以保持身体健康,减少疾病。

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03

"春捂秋冻"的具体做法

人们在春捂时应该重点注意几个部位:背部、腹部、腰部、双膝和双脚。

背为阳中之阳,易受风寒之邪入侵,耗伤人体阳气,导致免疫功能下降,导致肺寒,引起感冒咳嗽等症状。

腰部是肾之腑,一旦受寒,男性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女性则容易月经紊乱、痛经等。腹部是消化系统所在,脾胃喜温恶寒,受寒后容易腹痛腹泻。

中医有“寒从脚起”一说,人体下半部血液循环比上半部差,易受风寒侵袭,故寒多自下而生,因此春季穿衣应注意"下厚上薄"。下身的裤子、袜子、鞋子宁可穿得暖和一点。

其实,"春捂秋冻"只是让人们在季节转换穿衣时有这样的意识而已,具体的衣服增减要根据气温变化来做出相应调整。

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04

特殊人群注意事项

摄生消息论》说:“老人气弱骨疏体怯,风冷易伤腠理,时备夹衣,温暖易之,一重减一重,不可暴去”。即老人的棉衣不要太早脱掉,准备几件夹衣根据天气随时增减。

也就是说,对于老年人、病人或者特殊人群,必须时时注意保暖,不能挨冻,也不要捂过度。要根据气候变化随时增减衣服。

养生中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

图片来源:网络

《黄帝内经》里讲:“顺四时则生,逆四时则亡。”只有很好地顺应自然环境,才能达到养生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夹衣   阳气   风寒   增减   棉衣   气温   冬天   衣服   来源   图片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