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从3月1号开始,进行了21年的个税退税,如果你在去年交过个税,千万不要忘记到个税APP里看一看,或许会有一笔不小的收获,下面是我的退税过程,简单描述一下。

首先在个税APP上查一下去年自己缴纳了多少税款,如果都没有缴纳过,就没必要去申请了,APP首页点击收入纳税明细查询就能看到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然后点击进入21年汇算专题,因为刚开始,目前退税的人较多,需要先进行预约退税,选择可预约退税的时间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重点提醒下,如果还没有进行专项附加扣除填报,一定要先去填写附加扣除信息,只有把这些该享受的退税都填了才有可能退到更多的税,如果你有小孩子在接受教育、以及赡养60岁以上老人,还有房贷等,都有减免,免税的额度就会多,举个例子:现在国家是每月收入5000元以下不用交税,如果有赡养老人、房贷、还有子女教育等,起征点就变成了一万,收入一万是以下是不用交税的。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一、子女教育

享受条件:子女年满3岁至小学入学前处于学前教育阶段、子女接受全日制学历教育。学历教育包括义务教育(小学、初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通高中、中等职业、技工教育)、高等教育(大学专科、大学本科、硕士研究生、博士研究生教育)。

二、继续教育

享受条件: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

扣除标准:纳税人在中国境内接受学历(学位)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学历(学位)教育期间按照每月400元定额扣除。纳税人接受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继续教育的支出,在取得相关证书的当年,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三、大病医疗

享受条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纳税人发生的与基本医保相关的医药费用支出,扣除医保报销后个人负担(指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

扣除标准:医保目录范围内的自付部分累计超过15000元的部分,在80000元限额内据实扣除。

四、住房贷款利息

享受条件:纳税人本人或者配偶单独或者共同使用商业银行或者住房公积金个人住房贷款为本人或者其配偶购买中国境内住房,发生的首套住房贷款(购买住房享受首套住房贷款利率的住房贷款)利息支出。

扣除标准:在实际发生贷款利息的年度,按照每月1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扣除期限最长不超过240个月。纳税人只能享受一次首套住房贷款的利息扣除。

五、住房租金

享受条件: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没有自有住房而发生的住房租金支出。纳税人的配偶在纳税人的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的,视同纳税人在主要工作城市有自有住房。纳税人及其配偶在一个纳税年度内不能同时分别享受住房贷款利息和住房租金专项附加扣除。

扣除标准

(一)直辖市、省会(首府)城市、计划单列市以及国务院确定的其他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500元;

(二)除第一项所列城市以外,市辖区户籍人口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1100元;市辖区户籍人口不超过100万的城市,扣除标准为每月800元。

六、赡养老人

享受条件:纳税人赡养一位及以上被赡养人(是指年满60岁的父母,以及子女均已去世的年满60岁的祖父母、外祖父母)。

扣除标准

(一)纳税人为独生子女的,按照每月2000元的标准定额扣除;

(二)纳税人为非独生子女的,由其与兄弟姐妹分摊每月2000元的扣除额度,每人分摊的额度不能超过每月1000元。


然后就开始进行申报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扣除减免等,这里就计算出了需要纳税的额度,然后在根据速算公式,就计算出啦需要退税的额度,我颤抖的小手一点,居然能退这么多,瞬间感谢国家、感谢党。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成功退税4000元,退税经验小分享,提醒你别忘记退税

一般申请完成后,税务机关审核完毕,退的钱就打到你绑定的银行卡啦。以上简单小分享,希望对看到的朋友有帮助,快去看看你有没有退税吧~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20

标签:继续教育   医保   纳税人   额度   配偶   定额   职业资格   住房   条件   经验   城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