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2021年11月23日,经济学者宋清辉的儿子坠楼身亡。

此后的日子,他无比思念孩子。

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事实上,宋清辉儿子去世的翌日,宋清辉就在微博公布了此事。

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他也向记者分析儿子小然(化名)选择高坠的原因:工作忙,没有照顾好儿子,没有给他足够的爱和安全感,忽略了孩子自身心理承受能力。但孩子的作业负担重,频繁考试,学校心理辅导不及时,流于形式等,也是导致孩子离开这个世界的重要原因。

出事前小然经历了什么?

小然妈妈平时主要辅导他的功课。出事前一天晚上,发现他比平时都不开心。11月22号晚小然说周末英语e听没有完成,语文作业不符合要求,老师在学校进行了通报批评。

宋清辉回忆,其实那几天孩子的情绪一直不是很好。出事的前三天,期中考试成绩出来不太理想。小然很是沮丧,特别是数学非常让他困扰,那时候妈妈曾告诉他,如果数学学的吃力,可以放一放,小然还是向妈妈表达,他不会放弃的。

小然升到初中以来,作业负担重,每周一次考试,各种打卡。

小然短暂的初中生涯是什么样子?

宋清辉告诉记者:小然仅有的这两个多月的初中学习,每天作业做到很晚,甚至还有当天做不完的情况,第二天上学前需要补做作业。在这个过程中,他和妻子都在一旁陪着孩子。

“双减之后,学生的学习负担并没有减少,反而打卡作业更多已经是一种普遍的现象。”这也是宋清辉告诉记者的话。

小然的英语老师为了提升成绩安排大家英语打卡,并且建立一个钉钉群。小然走的第二天。宋清辉在朋友圈晒出学校班群里的打卡任务。

英语单词特训组截止今日20:08,已有11人参与打卡,还有38人未参与,请未参与的同学抓紧完成,在未打卡名单里显示有小然。

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小然去世第二天,宋清辉做了一个梦。

“昨天的那个时候,我儿子突然走了,很突然,很意外,永远离开我们了,不能在英语打卡了,晚上我梦到他,他说好后悔离开我们,爸爸,我好冷……”

儿子的绘画热情被各类考试淹没

2021年11月17号~18号,学校期中考试要考七门课程,那几天小然每天回家脖子上挂着书袋,身后背着沉重的大书包。

每次成绩出来后,都会对小然的情绪带来一些波动和影响,他本来很喜欢画画,但那个时候也突然失去了兴趣,每到这个时候,小然都会翻看最喜欢的《梵高手稿》。

宋清辉表示:“他这次狠心离开我们,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估计是想快点去那个快乐的世界。在那里,没有大量的作业,没有考试,只有他最感兴趣的画画,和充满灵感、无忧无虑的闲散时光。”

弟弟失去了形影不离的好哥哥

小然还有一个弟弟,他说哥哥走了,再没有人跟他玩了。但是还会玩哥哥平时跟他玩的游戏,把坦克、飞机、人物画在很小的纸片上,然后在一张大纸上绘好地图,进行战争模拟。

宋清辉对小儿子的养育发生了重大改变。希望他自由自在成长,做自己最喜欢的事情。

宋清辉表示:“给其他父母的建议是,要想走入孩子的内心深处,首先要与孩子做朋友,而不是家长;其次是站在孩子的立场,想他之所想,并支持他的想法,鼓励他去尝试;最后,让孩子做他最感兴趣的事情,家长若有精力,最好也能够参与其中,与孩子共同成长。”

通过这件事情,我们是不是应该反思一下对孩子的教育呢?

郭德纲说“必须要伤自尊,这么大的孩子,把他所有的自尊全部打掉。没有不疼孩子的,你宠着,外边那些人,不全是他亲爹,你把他骂够了,他出去之后就没有人再骂他了。”

意思是说:要是在家里没被骂,出去指定遭人骂,后来,我又看了一下他其他的采访片段,发现郭德纲简直就是当代挫折教育的典型代表。

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核心观点就是棍棒底下出孝子,父母要给孩子主动去创造挫折,要让家里的要求比社会的要求更高,更严格,这样才有利于孩子尽早成熟。

其实这种观念完全错误。曾经有一个非常著名而残忍的恒河猴实验。

压力型教育带来了什么?可能会是更大的压力

在这个实验之前,美国主流的育儿专家都是提倡挫折教育孩子,不要溺爱,喂饱就行。比如约翰华生的哭声免疫法,孩子哭了别哄,越哄以后哭越凶。这在当时的美国和今天的短视频里,都非常流行。

实验开始了,把刚出生的小猴从母猴身边带走,然后给了他俩假妈妈,左边是木头和铁丝做的假猴,右边是裹了一块布,是更柔软的假猴。虽然都是假妈妈,但小猴无一例外更喜欢右边这个。即便是在左边放了食物的情况下,小猴也只是在肚子饿的时候才去吃饱了又回来,这说明什么呢?

小猴心恋母亲,不单是因为有吃的,更是一种情感和心理上的需求,而缺乏母爱的小猴,长大后会出现抑郁,暴力等异常行为。

恒河猴实验为整整一代美国孩子夺回了母爱。

今天的父母们一定要明白,生活本来就已经充满了挫折,不需要家长再去额外增加挫折,在越来越高压的竞争环境下,孩子从小学,甚至是幼儿园开始,就已经压力山大了。

如果父母没有让孩子从小就坚信家是最温暖最值得依靠的港湾。那么试问,在面对校园暴力、作业如山、老师打压甚至是儿童性侵等情况的时候,孩子开始找谁呢?

大家注意一下,所有关于小学生,中学生自杀的新闻,没有任何一个孩子不是家庭关系有问题的,一个都没有,因为他们没有退路,学校不行,老师不行,家里也不行,退无可退。

不要相信苦难和挫折是值得的,苦难就是苦难,苦难不会带来成功。那可能只是阴影和伤痛。所谓的磨炼意志不过是因为无法躲避和认知缺陷。而无意义的挫折只会带来南辕北辙的苦果。

林徽因在卢沟桥事变之后给女儿写了一封信里边有句话特别让人动容,“童年的爱就是存款,父母不给多存一点儿,人生有这么多挫败沮丧,都不知道该怎么熬。”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4

标签:恒河   可能会   作业   英语   美国   苦难   挫折   儿子   父母   压力   妈妈   孩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