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风起堂原创文章 | 搬运洗稿必究,图片来源于网络,联系侵删】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教授谈家庭教育: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01

从穷养到富养、宠养,孩子竟养废了?

中国的家长们,可以说是为养孩子操碎了心。

在物质相对匮乏的年代里,父母们大多还是相信“温室里的花朵是长不大的”,所以那些70、80后们,基本还都是吃过苦、受过累的。

如今,当年这些受过苦的70、80后,也早已成了父母。

一方面是物质条件大有改善,另一方面或许是不希望自己的孩子,再吃一遍自己小时候那样的苦,很多父母们对孩子的吃喝玩乐等物质需求开始有求必应,有些家长甚至片面追求“什么都要给孩子最好的”。

时代变迁中,中国家长们养育子女方式,也从穷养变成了富养,甚至是宠养了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但一路富养、宠养下来,我们的一代青少年素质怎么样了?

结果很惨痛,相关数据显示,国内青少年肥胖率约达1/5,抑郁率已近1/4,近视率超过1/2,这是多么可怕的数据

养废一个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长期从事犯罪心理和青少年心理问题研究的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博士生导师、国内著名犯罪心理学家李玫瑾教授,却明确反对家长们对孩子的这种养育方式。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李教授举了一个“养废孩子”的案例:

高某某有5个姐姐,2个哥哥,作为家里的老幺,家里的什么活不用干,家里但凡有什么好吃的、好玩的,也都以他为先,哥哥姐姐们也都护着他。
但是,在这样的环境下成长的高某某,虽然高某某学习成绩也还不错,也挺聪明(据说家族中祖上还中过举人、进士),但最终却没有考上大学。
走上社会之后的高某某,由于其生活能力很低,还心高气傲,自私、任性,未达成一己之私利甚至不择手段,最终走上了连环犯罪的不归路。

集一家宠爱于一身,孩子竟然养废了?很多父母可能百思不得其解。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02

李玫瑾: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

李玫瑾教授认为,“人的胃口是喂出来的,脾气是带出来的……无耻是百般迁就宠溺出来的”。

虽然富养、宠养对孩子的成长过程也有积极的一面,比如有人缘、朋友多、和人打交道没问题,但在这些拿钱砸出来的人缘背后,更多的却是问题,甚至是人格缺陷。

李玫瑾教授在其相关公开访谈和最新著述中,指出了宠养孩子的几点坏处。

1、吃不得苦

李玫瑾教授指出,宠养的孩子,第一个人格障碍就是吃不得苦

物质上被宠养的孩子,从小被亲人包围并充分呵护,衣食无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想什么时候要就什么时候要,即使是不合理甚至是错误的要求,也会被满足

既然自己什么都不用做就能要什么有什么,这样的孩子又何必自己辛苦动手?结果就被养成了生活自理能力极低,对体力之苦的忍受力极弱,独立应对困难的能力也更弱。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这样的孩子,大多上学后开始不爱学习、逃避学习,不是因为不聪明,也不是因为家境贫寒,原因是学习很枯燥和辛苦;到了初中,就开始混日子或逃学,直至辍学了

宠养的孩子,一旦学业无成进入社会后,有的便游手好闲混社会,有的即使想打工却又吃不了苦,最终不是在路边拿着碗,就是在“号子里”排着队拿着碗,成了被社会淘汰的“废柴”。

2、说不得

李玫瑾教授直言:凡是宠养的孩子几乎都有一个毛病,就是不能说,你一说他就跟你急。

情感上被宠养的孩子,从小就被百依百顺,基本上说什么家人都顺着他,慢慢养成了任性、唯我独尊、不能被批评、不能被指责的性格。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进入社会后,宠养的孩子自然而然会将他在早年家庭养育中形成的个人心理风格带到社会中,将各种社会情境视为家庭背景,将社会上的“他人”视为“理所应当顺从自己的家人”,一切还以为都是“我说了算”、“我才是对的”,一如既往的唯我独尊、无敬无畏、无规无矩,甚至无法无天。

而这种说不得、劝不得的性格,从上学时被老师批评开始,就开始出现问题了。

无论是最初接受不了、情绪崩溃或者死不悔改、无理取闹的两种极端反应,都将会逐步加深其心理压力甚至健康问题,还有可能最终会走上歧路。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3、以自我为中心

李玫瑾教授认为,在无原则地放纵抚养方式下,很容易形成一种以自我为中心的思维方式,思维方式决定观念,行为习惯决定性格。

当自私成为心理风格,人格缺陷便已形成

一个自私自利的人,生活中、学习中、工作中只有自己的想法、需求、利益,不考虑别人的感受、利益,只会从失去朋友开始,到失去信任、失去支持、失去爱、失去资源甚至失去更多

这样的人格缺陷的人,又如何能走上正道呢?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4、没有是非观

“孩子出问题,关键在家长。”李玫瑾教授认为,情感上的宠溺抚养恰恰是没有是非观念的抚养

比如,很多孩子在小时候,第一次在别人家或别人手里看到自己喜欢的玩具或者零食,都会下意识地想拿过来,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予以默认、肯定的反应,孩子就会形成另一种观念:别人的东西是可以随便拿的。

在爱的背景下,孩子自私自利、唯我独尊、任性妄为的各种不良行为,父母没有给予及时阻止,也没有告知这是一种错误行为,甚至父母自己也有类似行为,这种背景下成长的孩子,由于缺乏观念的自我指导性与约束性的力量,成年后遇到类似的情境必然会出现同样性质的行为,而且不会犹豫,不会回避和拒绝,甚至丝毫的不安。

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未来会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呢?不言自明。

所以,没有是非的爱,其实不是爱,是对孩子的毒害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03

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那么,家长们应该怎么办呢?

与其宠养出一个“吃不了苦,说不得,自私自利,没有是非观”的孩子,李玫瑾教授认为:其实“真正的富养,就是让孩子吃苦”。

吃苦,包括两种,一种是体力之苦,另一种是精神之苦。

1、让孩子受体力之苦

据国民心理健康发展报告数据,2020年青少年抑郁检出率为24.6%,抑郁随着年级升高而升高,1成多高中生重度抑郁。小学阶段的抑郁检出率为一成左右,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约为1.9-3.3%,初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约为3成,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7.6%-8.6%。高中阶段的抑郁检出率接近4成,其中重度抑郁的检出率为10.9%-12.5%。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为什么条件好了,孩子什么不用愁了,心理健康却越来越有问题了?

而李玫瑾教授通过大量观察发现:很多患抑郁症的人,大多从小缺乏体力之苦的经历,不劳动、不运动,一坐就是一整天;而大量的建筑工人、种地农民等体力劳动者得抑郁症的概率,却明显低于脑力劳动者和家中的“宅男宅女”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今天的孩子,早已不用每天早上要打扫卫生、自己做早饭,放学还要打猪草、放牛、砍柴;今天的孩子,可能只会在交劳动作业时洗个碗、扫个地装个样子;今天的孩子,上学路上有车辆接送,放学回家就是作业或者看电视,中考、高考之前又是拼命地学习,哪里有时间去体会真正的体力之苦呢?

李美静教授建议,无论是为了孩子一生能够承受生活的体力之苦,还是在让他遭遇心理痛苦刺激时能够坚强不脆弱,以及预防抑郁,都要高度重视孩子早年家庭教育中必须经历的吃苦耐劳的训练,比如跑步和游泳训练。

今天你的狠心,就是他明天强大和自信的来源,让孩子经历体力之苦,他会终生受益。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2、精神之苦:耐挫之心越早历练越好

现在的孩子,在家里被宠坏了,被捧着护着,受不了批评、指责、训斥,社会中也时常有被父母斥骂、被老师训斥后,孩子跳楼自杀的不幸事件曝出,问题出在哪里?

李玫瑾教授认为,对孩子的爱不单单表现在呵护上,还要表现在心智磨炼上。

很多父母不明白,人的躯体抗压性差别并不大,抗压性差别最大的是人的内心,而内心的强大不是天天捧着、夸奖就能夸出来的。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孩子小时候犯了错说不得、骂不得、打不得,但是,出了父母为自己撑起的这个家门,就没有人会像你的父母一般继续宠着你,在学校里犯了错会被同学嘲笑,会被老师批评甚至训斥,走上社会也会被更多人议论,在职场上更会遭遇到更多的挫折、不顺心,被领导训斥、责骂、甚至工作失误被辞退,这些“玻璃心”怎么办,只能砰然而碎了吗?

所以,李玫瑾教授认为,从小在家庭内正常的严厉批评甚至训斥,在一定程度上是给孩子打心理上的疫苗,正是对孩子耐挫力的培养和磨炼。

当然,要让父母狠下心来磨炼孩子,有时候比宠孩子更难,这需要父母的勇气和胆量。

人生不可能万事顺遂,谁都无法预测人的一生会遭遇到何种挫折和苦难,那些真正智慧的家长,有长远眼光的家长,在情感抚养到位的基础上,舍得让孩子从身体上吃苦,心理上耐苦,有意培养其坚强的性格,这才是一种真正的更深更远的爱,才是真正的富养孩子。

养废孩子很简单,就是要啥给啥!李玫瑾:真正的富养是让孩子吃苦

写在最后

李玫瑾教授表示:爱孩子,并不是一味地顺从他,而是要教他有规矩,明白可为和不可为的界限

所谓性格决定命运,在李玫瑾教授看来,性格确实比能力更能决定命运,但性格的形成又来自于家庭中父母的陪伴和对孩子的教养。

为了不养废孩子,就要让孩子从小多吃苦

在李玫瑾看来,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重要养育孩子这件事,并不是有钱就能解决好的;与其给孩子挣钱,不如亲自陪伴孩子;与其给孩子存钱,不如教孩子如何为人处世

当下的教育双减和家庭教育促进法的落地,正是契机。

希望家长们能明白:是继续“养而不教”、“教而不当”地把孩子养废了,还是早一点纠偏,让孩子多吃点苦,给孩子多一点心理抚养?

—— END ——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23

标签:孩子   检出   抑郁   体力   是非   性格   教授   父母   心理   社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