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昨天带儿子去邻居家找他同学玩,去到后发现,邻居家5岁的孩子正在电脑前聚精会神地玩电子游戏。邻居叫了他三四遍,但孩子的心好似长到了电脑上一样,毫无反应。与之前听到儿子找他玩时兴奋的反应截然相反。

之后儿子在一旁玩玩具,我和邻居闲聊时,邻居不止一次地和我吐槽,对自己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无奈:“为了玩游戏,饭都不吃了。”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整个寒假期间,我多次听到妈妈们对孩子玩电子游戏的抱怨。不止是小孩子就连大孩子也是如此。

我表妹和我弟寒假期间没事就组队“吃鸡”,亢奋的劲和拿红包差不多,恨不得钻到手机里,一天玩个10小时。

而我弟不仅寒暑假如此,就连平时放学也是经常拿着手机玩电子游戏。说他一次,管用半个小时。但当我看不见时,他还是依旧在玩,屡教不改。

和大部分家长一样,我因学习成绩的事,对我弟玩电子游戏这事很厌恶。他明年就要中考了,但成绩却一直在超过分数线20分左右的位置徘徊,一个不小心很可能连高中都考不上。

在我看来,电子游戏耽误了他太多本该是学习的时间,但骂也骂了、训也训了、大道理也苦口婆心地讲了不少,效果却一直不怎么好。

电子游戏究竟有什么魅力能让孩子如此痴迷,哪怕在游戏里被虐百十次,还依旧要继续通关呢?又为何换成学习时,他们却磨磨唧唧,没有兴趣呢?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

苏联著名教育心理学家维果斯基提出,在人类的学习过程中有一个很关键的区域,叫做“最近发展区”。他把一个人的学习分为两种水平:

一种是你现有的水平,另一种是你可能达到的水平。从你现有的水平到通过努力所能达到的水平之间的这个区域就是最近发展区。

如果我们给孩子提供具有一定难度,但是又能“踮起脚就能够到”的学习任务,大脑就会被激励,因完成任务所产生的兴奋感,从而对新的学习产生期待,甚至是上瘾。

游戏设计者就聪明地应用了很多诸如“最近发展区”等有关大脑学习机制的研究以及心理学知识(成瘾机制等)。

在很多电子游戏里我们都能看到类似“最近发展区”的这种学习机制。游戏大都采用的是难度逐渐变高的闯关模式,最开始的关卡很容易,直到就会遇到最近发展区,然后等到玩家掌握后,又会进入到难度更高的最近发展区。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除了游戏关卡输赢的及时反馈外,孩子在游戏过程中,战胜比较难的关卡时,所产生的积极情绪,不确定的游戏奖励等等因素都能刺激玩家,让玩家继续玩下去。

所以说,很多孩子之所以对电子游戏上瘾,不过是被游戏设计套路了,如果我们想让孩子对学习也产生如同电子游戏般的热情,可以借助游戏机制来激发孩子的学习热情。

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本质上,心理学家认为玩游戏和学习之间并没有什么不可逾越的堡垒,甚至可以说,孩子越小,他们的学习方式越接近游戏。

在临床心理学博士托德老师的《点燃孩子的学习动力:关于儿童学习兴趣的真相》一书中,托德老师就根据多年的临床经验,总结了6种用游戏机制激发孩子学习兴趣的方法:

1、让孩子感兴趣的第一步:制造饥饿感

相信家里有小朋友的父母,都对孩子抢玩具的场景很熟悉。本来有一个玩具,孩子都不怎么玩,但是只要另一个小朋友想玩,孩子就会突然抢过来,不愿意给别人玩。这就是稀缺,类似现在主播们“只有3000件”的“饥饿营销”。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但我们父母应该如何用饥饿感来引发孩子的兴趣呢?

托德老师的工作搭档朱丹老师也是一名教育心理学家。她在女儿4岁的时候,发现女儿对钢琴非常感兴趣,但她没有和其他父母一样,马上给女儿买钢琴、报班。反而是和女儿玩起了套路。

首先自己经常邀请丈夫一起去听音乐会,每次去之前都会精心打扮,引起女儿好奇,等到女儿央求自己时,会思考良久勉强同意,并且挑选适合女儿听的音乐。

接着,会偶尔带女儿去琴行闲逛,有时也会鼓励女儿自己敲一下琴键。一段时间后,女儿央求妈妈去学琴。朱丹老师却没有马上答应而是思考良久后拒绝了女儿,并告诉女儿“学琴很辛苦,妈妈担心你没办法坚持。”等得到女儿的保证后,才勉强同意。

等到女儿开始学琴后,朱丹老师又要求女儿每天回家只能弹10分钟,哪怕10分钟过后,女儿还想弹,她也会拒绝,让女儿明天继续,直到学习难度增加,还同意将练习时间增加到20分钟。就这样在一天天的期待下,女儿最终爱上了弹钢琴,并且成了最努力的学生。

朱丹老师的方式,有点类似一次给一点“甜头”的延迟满足。在孩子兴趣没有被点燃的时候,制造新奇感,然后按照一定的节奏制作稀缺,每次给一点“甜头”,引发最大的渴望

就如同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安吉拉·达克沃斯说的那样:“兴趣开始之初,游戏先于努力。让孩子在生发兴趣的时候,用轻松、快乐、新奇的状态进入学习是比强迫孩子努力练习、不断纠正孩子的错误更重要、更优化的方式。”

简单来说,培养孩子的兴趣也和游戏一样,需要一点点推动,防止一次进度过快,让孩子失去稀缺感。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2、正确的目标和计划

每款游戏都会给玩家一个明确的目标,目标除了给了玩家努力的方向,它更是一个很有效的奖励机制,能给玩家带来积极的情绪。

所以要想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设置合理的目标非常重要,这是孩子的学习动力。

但我们要如何帮孩子设置合理的目标呢?

在和孩子一起设置目标是我们需要遵循SMART原则,也就是目标需要:具体、可测量、可实现、相关性和时限性。

简单来说,目标要具体、清醒,可以衡量,虽然有挑战但是能实现,同时还要和其他目标有一定的关联性,能在一定时间内完成。换句话说,你所设置的目标是要能看见、有挑战且能在一定时间完成的。

就拿“好好学习”来说,它很空泛,就不是一个目标,但如何转化一下,“我每天下午要学习10个新单词,一个学期内要学完这个单词本。”就是比较符合SMART原则的目标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3、用成长型思维模式思考问题

“在孩子心里种下你可以不断成长的种子,比说什么大道理都管用。”

心理学家卡罗尔·德韦克在《终身成长》一书中提到了两种思维模式:一种是成长型思维模式,一种是固定型思维模式。

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的人认为,自己的能力和天赋是固定不变的,考试成绩好是因为自己智商高,而考试成绩不好则是自己智商不行。

但拥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人却认为,人的能力和天赋是可以通过努力改变的。拥有这种思维的孩子不在意自己是否“聪明”,在乎的是如何通过努力不断成长。

这和玩游戏差不多,玩家在玩游戏失败后,系统不会冷嘲热讽玩家智商不够,反而是希望你“再玩一次”,甚至还会贴心的给予合适的道具帮助你过关。

对于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也是如此,我们在生活中不应关注、评价孩子的能力水平,反而应该多表扬孩子的努力,并且表扬还需要方式方法:

1、表扬的内容一定要清晰且具体,要让孩子明确知道自己哪里做得好,而不会强调孩子的智商、天赋;

2、表扬的时机要把握好,一定是在你觉得孩子有进步时。无时无刻的表扬,只会让孩子觉得你敷衍、不真心。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4、奖励

奖励机制是一种很好地激励孩子学习的方法,它能将孩子的行为与获得感联系起来。但奖励也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还需要注意方式方法。

奖励一般分为外在奖励和内在奖励。

外在奖励(物质奖励)一般满足的是低层次的需求,例如玩具、食物、看电视、玩游戏等。

最开始,大多数父母使用最多的就是物质奖励,但物质奖励也有模糊地带,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欲望的增强,小的物质奖励可以无法引起孩子的兴趣,但大的奖励父母却无法提供时,物质奖励就变成了一种很尴尬的存在。

因此父母在进行物质奖励时,最好将奖励控制在可控范围内。另外物质奖励还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孩子一旦得到某个东西,他的动力就会降低,想要再次激发他的动力,就必须要更大的奖励才行。但必然存在一个风险,当父母无法满足或者是孩子以此“套路”父母时,怎么办?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相比于外在奖励,内在奖励满足的就是孩子的高级需求,这是孩子能否“自我发电”的关键。

培养孩子的内在奖励机制有一个很简单的方法:观察学习。当人们看到别人做某件事,获得的奖励很大时,去模仿他们的动力也越大。

比方,近几年自媒体很火热,某天你发现一个自媒体作者写某方面内容的文章,阅读量很大,获得的收益很高时,你就会非常有动力去模仿他们的行为。

观察学习,有点类似“孟母三迁”,这也是很多人推荐孩子阅读名人传记的缘故,因为孩子喜欢的名人会对孩子产生内在奖励机制。

5、团队

老师在帮助学生提高学习成绩时,有一个很流行的方法:结学习对子,成绩好的带成绩差的。某几个人组合成一个学习小组,利用团体的动力来激发学习兴趣。这也是为什么父母都喜欢自己的孩子和学习好的同学一起玩的主要原因。

在激发团队动力方面,除了“圈子”外,还有两种方法:

1、社会助长动力

近几年,很多城市都出现了“自习室”,需要学习的人,在特殊的地方、特定的范围下,集中注意力学习。这不仅在想学习的人中,不仅有促进作用,才能引起正面的竞争效果。

2、情感动力

情感动力主要包括亲情因素、友情因素、爱情因素,这三种情感都能激发人的动力,让人为了自己在乎的人奋发向上。

电子游戏最懂孩子的学习大脑,用6种游戏机制激发孩子的学习兴趣

6、找到孩子的学习风格

有的孩子明明很努力,每天都学到晚上11、12点,但就是成绩提不上去。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没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风格。

教育心理学家尼尔弗莱明在1987年设计了一种很受教育心理学界欢迎的VARK量表。VARK量表将学习风格分为四种: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阅读和写作学习者以及动觉学习者。它可以帮助孩子轻松了解自己的学习偏好。

视觉学习者喜欢通过观察来学习,图表、插图、讲义和视频之类的内容对他们来说是最好的学习工具。


听觉学习者喜欢通过听取信息进行高效学习,倾向于从讲座、音频中获取知识。


阅读和写作学习者则喜欢通过书写、笔记等文本方式来获取信息。


动觉学习者习惯通过实操来获取知识。

对于有些孩子来说,听音频学英语是不错的方法,但对于另一些孩子来说,和人交互式对话才是最适合他们的方法。

所以找准孩子的学习风格,让孩子学习起来事半功倍对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同样很重要。

作为父母在孩子的学习上,我们最主要的目的是让孩子爱上学习,而不是讨厌学习。做一名帮助孩子盛开的更好的园丁,而不是成为按自己心意打磨孩子的木匠。利用孩子喜欢的电子游戏中的策略,激发孩子自主学习的兴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电子游戏   机制   发展区   孩子   游戏   学习者   大脑   女儿   父母   目标   动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