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忌口的范围和意义

中医忌口历史源远流长,早在周代《周礼天官》记述了宫廷有“食医”掌饮食宜忌;春秋战国时期《论语乡党》记载了孔夫子的饮食原则之一是“不时不食”;《黄帝内经》最早论述了饮食禁忌的理论问题,《灵枢·五味》中提出“五禁”观点: “肝病禁辛,心病禁咸,脾病禁酸,肾病禁甘,肺病禁苦。”阐述了食物性能“气味学说”划分了人的体质,探讨食性与体质的关系,不同体质的人饮食忌口内容不同;《伤寒论》和《金匿要略》是忌口的代表著作,提出了较完善的忌食原则。《伤寒杂病论》“禽兽虫鱼禁忌并治第二十四”及“果实菜谷禁忌 第二十五”亦为现存最早的食忌专篇;唐代的《食疗本草》最早的食疗专著,合食宜、食忌、食方于一书,是唐以前食物禁忌集大成;《千金食治》是第一篇食疗专篇,汇集了大量忌口、食禁的内容,根据五行理论以及医疗实践总结不同季节的五味损益和饮食禁忌;《本草纲目》全面系统整理了历代医书记载的五味宜忌、药食禁忌、妊娠饮食禁忌和其他饮食禁忌,极其详尽、齐全地列出各种可食性动植物的食用禁忌,及饮食的相反相克。《饮膳正要》较详尽地论述了妊娠食忌、乳母食忌、服药食忌。《饮食须知》是第一部饮食禁忌的专著,介绍了余种食物相反相忌。


中医忌口的范围和意义


中医认为,五味忌口对维持人体阴阳平衡有重要作用。如过食甘味食物容易助湿生痰,过食辛味食物容易助火散气,过食咸味食物容易固水肿胀。这些副作用在生活中较为常见,也被大家所接受。我们要结合不同季节、不同地域、不同那年龄和性别、不同体质科学忌口。比如春季多湿,忌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宜清淡蔬菜和豆类,以培养脾气;夏季热邪挟湿,忌油腻、生冷之类,宜甘寒、清淡为主;长夏热盛,忌食滋润、温补之品,防脾之运化受阻,使湿困脾胃;秋季燥易伤肺,忌食辛,辛味发散,大补之品,多食更易助燥伤肺,宜多食滋阴润肺之品,如梨、芝麻、蜂蜜、甘蔗等;冬季寒邪盛,忌食寒凉之品,以防伤阳,宜适量温热性食物。又比如阴虚质、湿热质人群忌食辛辣、温燥、油腻之物,且勿食大热大补之物,易生内热伤及阴液;气虚质、阳虚质、痰湿质人群忌食寒凉、甘腻、辛类及高盐食物;血瘀质人群忌食咸味,以防心行血作用受阻;气郁质人群忌食肥甘厚腻、辛辣刺激类,尤以酒类、动物内脏、脂肪为主。


中医忌口的范围和意义


大家特别关注肿瘤病人的忌口问题。有基础研究发现:某些食物及膳食模式可通过对人体肠道微生物的调节、影响激素分泌、刺激炎症介质、通过影响免疫调节、改变细胞微环境、干预信号通路、诱导基因突变等方面影响肿瘤细胞的代谢增殖,进而对肿瘤患者的预后转归产生影响。这些现代研究也为忌口理论带来一定启示。临床研究也发现:肿瘤病人食用“发物”虽多数不至于导致肿瘤的复发,却容易出现发热、腹泻等食物变态反应。故提倡肿瘤患者对诸如羊肉、狗肉、烟、酒、虾蟹等适当忌口。有研究比较了母鸡、草鸭、黄鱼、羊肉 4 种“发物”对 H22 肝癌小鼠瘤体质量、免疫功能及肿瘤病理的影响。结果显示,黄鱼具有潜在促 H22 肿瘤细胞增殖作用( 抑 瘤 率26. 3%) 。晚期肿瘤患者易出现便秘症状,此时应避免食用柿子。《本草纲目》载: “其味甘而气平,性涩而能收。”现代研究也证实,柿子含有鞣酸等易加重便秘。而当出现腹泻症状时,应避免使用菠菜、香蕉、蜂蜜等寒凉滑肠食物。晚期肿瘤病人常有出血症状,而荔枝、龙眼、狗肉、马肉等多被认为属大热助阳之品,易致“血热妄行”加重出血,而花椒、韭菜等辛香走窜食物也应当慎食。放疗在中医被视为热毒之邪,放疗后患者容易耗伤津液出现气阴不足症状,如口干纳少、舌红无苔、时有恶心。这时应禁忌辛热、香燥伤阴的药物和食品。


忌口是指病员膳食的禁忌,这民间大家认为只有中医有,也是中医老一套,所以病员对中医师经常会有要不要忌口的发问。


其实现代医学对于忌口也非常重视,例如肾炎忌盐,胆囊炎的忌油,以及服小苏打后忌酸醋,服磺胺类后忌鸡蛋等;它的严格胜过中医,由此可知忌口包含着两种意义:


①吃药后忌口,在某些情况下是一定的法则,如肾炎忌盐。

膳食忌口,在某些病况下也有讲求的必要,如太阳中风禁生冷;必须从药性、病情两方面仔细考虑,作出适当而中肯的处置。


中医不同于西医,由于中医理论自成一个系统,中医师们接受了这一系统的指导,完成其治疗任务,忌口问题便跟着治疗的原则进行。中医把人体看作整体的,对于内脏、神经、血管和机体上的其他部件,都是密切联系不可分离的。


因把疾病区别为寒、热、虚、实四型,药物的作用也分为温、凉、补、泻四种。忌口范围根据此意义,视食物性质的甜、咸、辛、凉来观察疾病的寒、热、虚、实是否有害,作出决定。一般的食物,可作如下分类:


(一)生冷水果类


热性病初期有怕冷现象,或没有热型的疾患有消化不良、胸闷、腹痛、吞酸、泄泻等胃肠病,均忌生冷食品。医师主要观察,除症状外还注意其舌苔变化。倘舌苔厚、腻、白、滑的,是痰、湿、风、寒的表现,即使有发热、口干现象,也有禁止必要,含有多量水分的水果尤忌。


(二)辛热香燥类


凡急性热性病具有口干、唇燥、泄赤、大便闭结等症状的,中医概称内热,忌食酱、姜、蒜头、花生、蚕豆等物,煎炸的东西也在禁例。


(三)油腻厚味类


油腻食品富含脂肪,厚味食品富含胶质,如红烧的猪、羊肉、甲鱼、海参等,容易发生消化不良,排泄失常,尤其肠热症可以助长热势亢进,故对伤寒、湿病、暑热病以及肠胃功能迟钝的病员绝对禁忌,即在病后,因防死灰复燃,短期内亦极审慎进食


(四)黏滑甜味类


糖食易于作酸,糕团等因胃酸难以透入,消化率极低,肠胃薄弱和痰湿素重的病员均不相宜。


(五)发物和过敏性类


凡能引起口干、目赤、牙龈肿胀、大便闭结等的芥菜、韭菜、香菇、金花菜等,都有发热可能,俗称“发物”,中医在阴虚证尤其外科疔毒、疮疡,习惯忌食过敏性的食物,以水族海鲜最多,如蚶子、蛤蜊、黄鱼、带鱼及虾米、干贝、海鱼干等。对于咳嗽、荨麻疹等,极易引发,在所必忌


(六)刺激和调味品类


经常有头晕、偏头痛、心跳、失眠、颧红以及性情躁急,易悲易怒等精神病态和神经官能症的,对酸辣均忌,菜肴不宜过咸过甜,调味品中酒和香燥之类,均应免除


中医分析病候,为外感和内伤两大部门,外感多指发热,内伤着重先后二天(包括肝、肾、脾、胃),统而言之,不外热型和肠胃及神经系统疾患,膳食禁忌,即对此三者为重点,故上列各项内总的运用,随着证候而灵活运用。


例如初发热期忌生冷,到高热稽留而水分缺少时期,反而需要水果,民间把西瓜认作天生白虎汤(白虎汤是中医治肠热症的著名方剂)最为显著。


发热兼具肠胃病的,不但生冷要忌,油腻、黏滞的一切食品都要忌,倘使神经受到了波动,辛热和刺激的食品,当然也要忌。


中医对病员的忌口问题,要从观察证候来判断病因、治则所决定的,根据病例、病的阶段而能掌握这些关键问题的。《仲景全书》里说: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便是这个道理。


“忌口”也称禁口、食忌、食禁等,是指在中医临床中注意饮食禁忌,以避免影响治疗效果。


“忌口”是在“药食同源”的基础上孕育发展而来,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忌口是指病人患病时在饮食方面的禁忌,又称病中忌口。


广义的忌口除病中忌口外,还包括因年龄、体质、地区和季节的不同而忌服或少服某些食品,也包括为避免某些病情复发而忌服某些“发物”等。


忌口的一般原则

统观古今文献,“忌口”并非随心所欲,而是遵循一定的原则,一是“辨证论忌”,二是遵循五行的生克规律忌口。


中医辨证论忌:依据《内经》“热者寒之,寒者热之”,“阳病治阴,阴病治阳,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理论,参照病机属性与饮食的寒热补泻功能进行对证施用。如寒病忌生冷、热病忌辛辣、阴病忌阴柔滋腻、阳病忌温热辛燥、虚证忌克消攻伐、实证忌补益固涩等等。


按五行生克规律论忌:《灵枢·五味论》:“肝病禁辛、心病忌咸、脾病忌酸、肺病忌苦、肾病忌甘苦”的原则,结合病情与食物的属性而忌口。


中医忌口的范围和意义


忌口食物分类


中医历来认为“药食同源”,指出食物与药草一样,皆有“寒、凉、温、热、平”五性,“辛、甘、酸、苦、咸”五味,并按食物的性味、功能,将须忌口的食物分为6类。


辛辣类:包括辣椒、胡椒、生姜、大蒜、韭类、花椒、青葱、芥末、酒类等。


生冷类:包括西瓜、梨子、柿子、菠萝、香蕉等生冷水果;萝卜、白菜、苦瓜、竹笋、蚕豆等寒凉蔬菜;冰棒、冰淇淋、冷藏饮料或果品等冷冻食品。


发物类:包括鹅肉、牛肉、猪头肉、公鸡肉、狗肉、虾、蟹、竹笋、芥菜、木薯、南瓜、韭菜等。


海腥类:包括虾、蟹、螺、贝类、带鱼、海鳗、乌贼、鱿鱼等水产品。


油腻类:包括猪油、猪肉、牛肉、羊肉、动物内脏和油炸、烧烤食品。


其他类:咸品,如食盐、酱油、豆酱、腌咸菜、腌咸萝卜、腌咸鸭蛋等;甜品,如白糖、红糖、各种糖果、糕饼、甜食,以及含糖多的荔枝、龙眼、甘蔗等水果。


因病制宜行忌口

临床上患者在治疗期间,既要服用药物,又要饮食调理促进病愈,为此,采取切实合理的辨证施食、辨证论忌显得实为重要。


关于疾病“忌口”,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中已有较为详细的论述,他在太阳中风证服用桂枝汤后强调要“禁生冷、黏滑、肉面、五辛、酒酪、臭恶等物”,提出了“食复”这一概念,即热病后可因饮食不当而导致疾病复发。同时,《金匮要略》中设置了“禽兽鱼虫禁忌并治”和“果实菜谷禁忌并治”两个篇章,明确指出:“所食之味,有与病相宜,有与身为害,若得宜则益体,害则成疾,以此致危”,强调了病中“忌口”的重要性。


中医忌口的范围和意义

因人制宜讲忌口


1、体质偏实者


体质偏实的健康者,饮食注意全面合理即可,但兼夹有痰湿瘀的人,不宜再补充过度的营养,尤其要减少脂肪的摄入,可以多吃含有丰富膳食纤维的食物,并注意补充维生素和微量元素,同时加强锻炼,避免发展成代谢性疾病。

2、体质偏虚者

从体质来看,虚证之人总体来说宜补,但应根据体质决定补益的性质。如阳虚者,以补气温阳,散寒健脾为主,忌服寒凉、生冷食物,不宣过食凉性的瓜果菜肴;阴虚者,宜滋补养阴,生津清热,忌食温燥伤阴的食物,如葱、姜、蒜、辣椒等辛辣刺激食物。但虚证者不可补益过度,尤其不能多吃肥腻、油煎、干硬等难以消化的食物,而要在补中有疏,以清淡和富于营养为宜。

3、小儿及老人

从年龄特点来看,小儿时期“脾常不足”,所吃的食物应与其消化功能适应,注意摄入优质蛋白质以及维生素、矿物质。而老人脏腑衰退、化源不足,应以温热熟软的食物为主,节制脂肪和糖类,多吃纤维素、清淡素食和乳食,忌黏硬生冷的食物。

4、妇女

妇女孕期期间,应注意营养均衡,食物品种多样化,适食多餐。勿嗜过咸、过甜食物,忌烟酒、辛辣、油腻、刺激等食物,减少食物对胃肠道刺激。在哺乳期,除补气养血之外,还应多补充矿物质、微量元素,保证母乳中的营养。妇女经期,如果身体平时健康,只要饮食规律即可,但要慎食冷物,以免血管过度收缩引起痛经。而平时身体虚弱者,应注意服用一些补气养血的温性食品,如大枣、红糖、鸡蛋、龙眼等,对于寒凉食物与辛热食物皆应忌服。

因时因地讲忌口

季节的变换,会给人体带来不同程度的影响。中医“天人合一”理论提示我们应根据人体对外界气候的反应,适时调整饮食。


春季:春季多湿,人体阳气处于升发之时,肝胆气旺,脾胃的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上应当减酸宜甘,培养脾气,适宜多吃清淡菜蔬和豆类,不宜油腻辛辣,以免内生火热。


夏季:夏季热邪挟湿,使得脾胃受困,消化功能减退,饮食应以甘寒、清淡为主,避免油腻,特别是不要贪食生冷瓜果。


秋季:燥气当令,燥易伤肺,因此易发咳嗽,应当滋阴润肺,多食梨、芝麻、蜂蜜、甘蔗及乳制品等柔润食物,少食辛辣,不宜过食辛温大补之品。


冬季:万物封藏,寒邪正盛,可多吃羊肉等温热性食物,勿食冷食,冬季对体虚、年老之人是进补的好时机。


东西南北:地域因素也对人体有着重要影响。《黄帝内经素问·异法方宜论》曾指出,不同地域的人由于环境与饮食习惯不同,可能会诱发相关的疾病,比如东方之人,“食鱼而嗜咸”,多发痈疡;西方之域,水土刚强,其民“华食而脂肥”,易发内风;北方之域,天寒冰冽,民多乳食,多“脏寒生满病”;南方之人,“嗜酸而食腐”,而地域多湿,易发挛痹。虽然当时的情况已与现在有所差异,但是也提示我们可以在饮食上就当地所缺乏的物质以及多发的疾病做相应的补充和调整,减少疾病易发的因素。


忌口这事,本来就不是给我们中医大夫忌的,也不是给自己忌的,而是给自己的疾病忌的。许多时候忌口与药物无关,而是因为病情而忌口,是病情本身的需要。比如有些脾胃虚寒腹泻的患者,不论是否吃药,都要少吃寒凉的东西,比如一些水果、冷饮之类。因为一旦吃了这些东西,是要拉肚子子的,所以不能吃这些东西要忌口,是出于疾病本身的需要,与人无关。


当然多数忌口的东西对病情的影响都是潜在的,并不像脾胃虚寒腹泻吃寒凉东西反应那么直接,但这并不能忽视忌口。许多患者,有一个误区,觉得忌口是因为吃药而忌口,是给医生忌口的,这就大错特错了。所以闹出很多笑话,比如有人来看中医,开了药拿回家先不吃药,当晚先胡吃海喝一顿,自以为这样很聪明,实则很搞笑,也很荒唐。结果药还没吃上,这边因为胡吃海喝病情又加重了,经常遇到。


忌口本身就是一种治疗方法,许多疾病只要合理忌口,就会好很多,比如有些糖尿病患者,控制好饮食,血糖就能保持相对的平稳。治病如同治理河流污染,忌口如同堵住污水口,只有先把污水口堵住,然后再行治理,这才有治理成功的可能,否则一边拼命治理,一边又排着污水,永远治理不好,即便有点起色也是扬汤止沸,治标不治本。所以,对于那些因为害怕忌口而不去吃药的患者,只要做到忌口,其实就相当于一种治疗了。


因病而忌口,因病而尽量别吃某几类食物,并非是忌口的东西与中药相克,吃了就会产生毒副反应。忌口,是尽量别吃,能不吃就控制着不要吃,尤其在这个食品琳琅满目的时代,不吃那些东西又不是活不下去,干嘛非要与医生讨价还价呢,甚至拧着来呢?一切都是病情的需要,即便是你去看西医,或者不吃药,所谓那些需要忌口得东西,最好都不要去吃,否则会对病情产生不利影响。


一叶知秋,对待忌口这个问题,能从侧面展现出一个人头脑的客观与清醒的程度。有的人没吃过中药,但对忌口理解的很正确,有些人虽号称经常吃中药,却始终稀里糊涂,没有理解忌口的真正含义。一句话,忌口不是我们中医大夫不让你吃,而是你的病情不允许你去吃那些东西,只是有些患者不知道这些东西具体为何物,而我们中医大夫只是从职业的角度明确告诉给你,传达给你而已。有点像老师布置作业,不是给老师写的,是给自己写的,是给自己学的,一个道理。


总之,从养生、治疗与康复的角度考虑,都应当进行适当的忌口。忌口应随病机变化而随机辨证施用,因病、因人、因时而异,不可生搬硬套的盲目施用。要在医生指导下忌口,自己不能偏食,不可自以为是,更不能道听途说或带迷信色彩。


本头条号有很多内容只对粉丝开放,如有需要,请加关注[作揖]

版权声明:我们注重公益性分享,文章、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如有异议,请告知小编,我们会及时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中医   寒凉   生冷   辛辣   油腻   体质   病情   禁忌   食物   意义   饮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