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关注“结缘莲心堂”,共赏中华文化。

今天游览三孔的第二孔——孔庙。

上期回顾(点击可浏览往期文章)齐鲁大地,孔孟之风(八)

接上文……

第四天 拜谒孔庙和孔林

2018年7月25日

孔庙沿一条南北中轴线展开布局,共有九进院落,前有棂星门、圣时门、弘道门、大中门、同文门、奎文阁、十三御碑亭,从大成门起,建筑分成三路:中路为大成门、杏坛、大成殿、寝殿、圣迹殿及两庑(wǔ),分别是祭祀孔子以及先儒、先贤的场所;东路为崇圣门、诗礼堂、故井、鲁壁、崇圣祠、家庙,是祭祀孔子上五代祖先的地方;西路为启圣门、金丝堂、启圣王殿、寝殿,是祭祀孔子父母的地方。

今天我们将拜谒孔庙和孔林。“万仞宫墙”原名仰圣门,是明代曲阜城的正南门,正对孔庙。门额题“万仞宫墙”乃乾隆御笔,语出子贡“夫子之墙数仞,不得其门而入,不见宗庙之美,百官之富。”

日军攻占曲阜之际,在城中为非作歹,甚至将慰安所开在了县政府。但出于对孔子的敬重和收买人心的需要,他们放过了孔庙。曾有日军想翻越万仞宫墙,结果摔下一死一伤,也算圣灵庇佑。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进入城门,迎面一座气派的石坊,这里便是孔庙的起点。石坊三间四柱,石鼓夹抱,柱顶饰有莲花宝座,每根石柱上都蹲踞独角怪兽“辟天邪”,俗称“朝天吼”。坊额四个红色大字“金声玉振”乃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题写。礼乐演奏以击钟(金声)开始,以击磐(玉振)告终。以此象征孔子思想如同奏乐,以金钟发声,以玉磬收韵,集众音之大成一般,集古圣先贤之大成。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金声玉振坊后是一座单孔石拱桥,宽4.45米,长7.38米,桥下原有流水,名曰泮水,如今水已干枯,桥两边各有一株圣柏夹桥耸立,人称“二柏担一孔”。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过桥便是棂星门,四楹三间,石柱顶端雕天将,额枋上为火焰宝珠,“棂星门”乃乾隆手书。传说棂星是天上的文星,以此命名寓意人才辈出。“棂”的繁体字为“欞”,但乾隆觉得笔画太多,自作主张,把右下的“巫”字去掉了。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棂星门后有太和元气坊和至圣庙坊。太和元气坊造型与金声玉振坊类似,“太和元气”四字为山东巡抚曾铣手书,意思是孔子思想体现了整个人类思想精华,如同天地生育万物一般,能使人类思想到达一种至高无上的境地。至圣庙坊也是三间四柱式,“至圣”一词最早见于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称赞孔子“可谓至圣也”,后宋真宗追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圣时门原为明代孔庙正门,有三间门洞,由雍正赐名,乾隆御书。“圣时”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孟子将中国古代的四位圣人做了比较后指出:“伯夷,圣之清者也;伊尹,圣之任者也;柳下惠,圣和者也;孔子,圣之时者也”。他认为孔子是终始如一的圣人,是最适合时代的圣人。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通过圣时门,视线豁然开朗,偌大的庭院内古木参天,芳草如茵,对面三架拱桥横跨璧水,半掩着弘道大门。桥下流水因“壅绕如璧”,故名“璧水”,与天安门前有“金水”对应。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弘道门面阔五间,三门。雍正根据孔子所说的“人能弘道、非道弘人”命名,并书写匾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大中门较弘道门长且狭窄,共五间,匾额系乾隆手书。赞孔子集学问之大成,受中庸之道。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同文门担当奎文阁的屏障作用,由雍正命名,乾隆题写门匾。“同文”出自《礼记》“书同文,行同伦”,意为统一语言、统一文化、统一思想,使整个人类思想都统一到儒学上来。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奎文阁在孔庙的建筑中年龄最古老,始建于宋朝天禧二年(1018年),始名藏书楼,是历代帝王赐书和墨迹的收藏之处,乃中国古代著名楼阁,乾隆御题匾额。奎星是二十八星宿之一,主文章,古人把孔子比作天上奎星,故而得名。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奎文阁后是十三碑亭,13座碑亭按南八北五布局,碑文多是皇帝对孔子追谥加封、拜庙新祭、派官致祭和整修庙宇的记录,从书法上看,书体严谨,碑碑不同,风格笔法,各有千秋。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在十三碑亭院内出现了双檐穿插交错、两角相顶的现象,被形容为古建筑学上的“勾心斗角”。这种匠心独具的建筑美学,巧妙地解决了空间狭窄所造成的拥挤现象,显示了古人高超的建筑技艺。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大成门黄瓦重檐,雄伟壮观,门前有石雕龙柱,六级台阶中刻陛石,浮雕云龙山水。匾额和楹联“先觉先知为万古伦常立极,至诚至圣兴两间功化同流”均为雍正御笔,大成二字出自《孟子·万章下》“孔子之谓集大成者”。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穿过大成门,经过一条长长的甬道便是杏坛。这是孔子讲学之处,《庄子》载:“孔子游于缁帷之林,休坐乎杏坛之上。弟子读书,孔子弦歌鼓琴”。杏坛方亭重檐,黄瓦朱柱,四周遍植杏树,乾隆御题匾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甬道两侧的两庑是供奉先贤先儒的地方,这些贤儒都是儒家学派的著名人物,如董仲舒、韩愈、朱熹、王阳明等共156位。现东庑陈列40余块汉、魏、隋、唐、宋、元时的碑刻,西庑陈列100多块汉画像石刻。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大成殿为孔庙最高建筑,面阔九间,双重飞檐,黄色琉璃瓦,殿前有十根龙柱,浮雕蟠龙玲珑剔透,刀法刚劲有力,龙姿栩栩如生,各不相同。台阶中间有两块雕龙陛石,殿前露台是祭祀孔子时歌舞行礼之所。两檐间有竖匾“大成殿”,贴金大字高1米,乃雍正御书。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前文说过,孔庙大成殿、岱庙天贶殿、故宫太和殿并称中国古代三大殿。早就游览了太和殿,前天又参拜了天贶殿,今日一睹大成殿,此行堪称圆满!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殿外“生民未有”匾及楹联“德冠生民溯地辟天开咸尊首出,道隆群圣统金声玉振共仰大成”均为雍正手书。“生民未有”出自《孟子》“出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殿内两幅楹联“觉世牖(yǒu)民诗书易象春秋永垂道法,出类拔萃河海泰山麟凤莫喻圣人”和“气备四时与天地鬼神日月合其德,教垂万世继尧舜禹汤文武作之师”均为乾隆手书,正中匾额“万世师表”乃康熙御笔、“斯文在兹”乃光绪御笔。两侧匾额“徳齐帱(dào)载”和“圣集大成”分别为咸丰和嘉庆手书,清朝自康熙帝后的九位皇帝都为大成殿题写了匾额,可见孔子在皇家的地位。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大成殿内供奉孔子塑像,坐高 3.35 米,头戴十二旒冕,身穿十二章王服,手捧镇圭。两侧为四配(颜回、曾参、孔伋、孟子)和十二哲(闵子骞、冉伯牛、仲弓、宰我、子贡、冉有、季路、子游、子夏、子张、有若、朱熹)。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大成殿后面的寝殿与奎文阁、大成殿并称孔庙三大建筑,这是供奉孔子夫人亓(qí)官氏的专祠。亓官氏,宋国人,19岁嫁与孔子,先孔子七年去世。殿内空空荡荡,只有一块牌位上书“至圣先师夫人神位”。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圣迹殿是孔庙中轴线上最后一座大殿,殿内保存着石刻连环画《圣迹图》。圣迹图每幅约宽38厘米,长60厘米,表现了从颜母祷于尼山生孔子,到孔子死后子弟庐墓为止,共120幅。殿内还有康熙手书“万世师表”石刻和晋代画家顾恺之所绘“先圣画像”石刻,这幅画像被认为最接近孔子原貌。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行者无疆之山东行:齐鲁大地,孔孟之风(九)

未完待续,下篇《齐鲁大地,孔孟之风(10)》将带您拜孔林……

本文节选自游记《齐鲁大地,孔孟之风——2018年夏山东自驾游》,原创作品,转载请注明出处。文中部分图片源自网络素材,如涉及版权,请联系删除。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30

标签:齐鲁大地   雍正   金声玉振   孟子   乾隆   大成   孔子   殿内   匾额   孔庙   山东   行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