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教育者(父母、老师、教练)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三大误解

作为教育者,包括父母、老师和教练,在学习了成长型思维模式后,我们明白了人的能力是可以发展的。

我们都希望自己是一个可以帮助孩子实现潜能的开明的教育者。

但实际上,我们往往收效甚微,究其原因,就是我们对成长型思维模式常常存在以下三大误解:

误解一

成长型思维模式=开放型思维模式

成长型思维模式认为个人能力是可以发展的。开放型思维模式指拥有灵活和开放的思维。前者侧重个人的发展,而后者则是沉浸在自己杰出的个人能力中。

一个教育者沉浸在自己优秀的个人能力中,是很难发展自己或自己的孩子或学生的能力的。

误解二

成长型思维模式=总是故意强调和夸赞努力

很多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只关乎努力,特别是去夸奖别人的努力。就会导致经常出现下面三种现象:

1、称赞根本不存在的努力

孩子根本就没有付出真正的努力,而教育者却去称赞他的努力,这样的称赞毫无作用。

2、孩子努力了,但收效甚微时,把夸赞当安慰

我们不希望孩子运用同样无效的方法一遍遍地努力。努力还包括:当一个方法行不通时,尝试别的办法,或者去听取别人的意见,请求别人的帮助。

如果孩子很努力了,但是收效甚微,我们当然可以肯定他的努力,但是作为教育者我们需要弄清楚为什么这种努力无效,并要引导孩子选择别的方式方法,帮助他们取得进步。

3、不敢肯定孩子取得的成果

一位母亲说:“每当孩子做了很了不起的事,而我却不能称赞孩子时,我感到很沮丧。”这是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普遍误解——只能称赞努力的过程,不能称赞成果。

实际上是可以称赞成果的,只是要把这些成果与孩子付出的努力联系在一起进行称赞。

其次,我们并不需要频繁地夸奖孩子。询问孩子努力的过程并表示出关注,同样大有裨益。

误解三

成长型思维模式=可以做任何事

有些人认为:成长型思维模式就是告诉孩子,他可以做任何事!

相信孩子们拥有无限潜能,并不是简单地告诉他们“你可以做任何事”,然后就把责任全推给孩子。

这句话成了一句空洞的安慰,会让孩子觉得,如果没达到目标,就代表自己是个失败者。

还有很多教练或老师因为孩子们拥有固定型思维模式而责备他们,完全推卸了自身的责任。我们的工作不是寻找他们不能进步的原因,而是帮助他们进步。

作为教育者,我们应该承担起责任来,帮助他们寻找方式方法,通过有效地努力达成目标。

作为教育者,必须认真负起责任,致力于创建一个友好的成长型思维模式的环境——在这个环境里,孩子们不会害怕受到批评,他们知道我们相信他们有成长的潜力,知道我们会全心全意帮助他们学习。









作为教育者(父母、老师、教练)对成长型思维模式的三大误解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误解   开放型   收效甚微   潜能   教练   成果   父母   努力   能力   老师   孩子   方法   责任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