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心理学家阿德勒曾说:“幸福的人用童年治愈一生,不幸的人用一生治愈童年。”

深以为然,虽然,有人认为世事无绝对,但也无法否认童年的重要性。

因为,很多人在成年后会发现自己的生活过得不顺遂,总是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而有些问题出现一次后还会反复出现,陷入恶性循环。

比如,女性在交往多个男朋友之后,依然没有好的归宿,她以为自己只是遇人不淑。或者,有些职场人士总是一而再再而三地跳槽,无法在一个公司落地生根,他总觉得是公司不好。

为什么我们总在类似的事情上吃亏、犯错?和童年的经历又有什么联系呢?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这本《0次与10000次》就能为你解答以上的困惑,帮助你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本书作者认为每个人的思维和行为模式都是由内在小孩、内在审判者、应对方式和成人自我四种内在部分构成的。

当我们去觉察并修正自己的应对方式时,我们就能看到自己内心的冲突、创伤和心结,接着,重新理解自己难以驾驭的情绪和感受,通过刻意练习拥有一个更加稳定的成人自我,最后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创造全新的关系模式和行为模式,不再在积习难改的命运中打转。

如此,就能让自己从黑暗中爬出来,在阳光里站起来,从此让坏体验发生0次,好经历发生10000次。

作者吉塔·雅各布是德国最有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致力于研究认知行为疗法、图式疗法、门诊、临床心理学和心理疗法。

01 识别来自童年的“纠缠者”,安抚你的内在小孩

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看到很多女性在职场中雷厉风行步步高升,是当之无愧的女强人。可是,一旦到了恋爱或婚姻关系中,她们就变得唯唯诺诺委曲求全,不知该如何处理亲密关系。

为什么会出现这么大的反差呢?追溯原因,不难发现在这些女性的童年或青少年时期,基本的需求没有得到满足,从而形成了不利于其成长的思维和行为模式。

作者认为儿童的基本需求包括:与他人有稳定的联系;自信心和能力;表达需求和感受的自由;自发性、乐趣和玩耍;现实的界限等。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回到上面的案例,这类女性可能生活在父母离异的环境中,或者父母中有一方有暴力倾向,因为与他人有稳定的联系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使其处于被抛弃和虐待的恐惧中。成年后,她也会因为担心失去另一半而委屈自己讨好对方。

因此,即使我们长大成人,但儿时的经历都化作内在小孩留在了我们的记忆里,一旦遇到相似的情况,就会唤醒这个沉睡的“纠缠者”。

当内在小孩主导我们的时候,我们的认知和行为就会显得很幼稚,似乎回到了童年或青少年时,基本需求被忽略的场景。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作者把内在小孩分为三种类型:受伤的内在小孩、被宠坏的内在小孩和幸福的内在小孩。

在不同的情境下,会引发不同的内在小孩。比如,感到被抛弃、被拒绝、被排挤的时候,就会引发受伤的内在小孩。我们会觉得孤独和悲伤,被一系列的负面情绪淹没,仿佛被全世界抛弃了一般。

虽然,此时的我们已经是个成年人,或许已经为人父母,但当这些情绪涌来的时候,我们依然手足无措,内心有个声音告诉我们:我不舒服,我很难过。

事实上,这个受伤的本体是我们的一部分,我们需要帮助和照顾他,给予关注和爱护,赶走那些折磨他的孤独和自卑感。

正如弗洛伊德所说的那样:“做自己的母亲和父亲。”

02 摆脱内在审判者,重新认识自己

如果说受伤的内在小孩让我们感到不舒服,那内在审判者无疑让我们更加雪上加霜。

为什么呢?因为,内在审判者代表了那些来自童年和青春期的有害声音。

这些声音带来的信息都是负面的,永远让我们觉得自己做得不够好,不够可爱,并且觉得自己是无聊或无能的。

作者将内在审判者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对我们提出过高要求,让我们承受极度压力的苛刻的内在审判者;一类是贬低我们的惩罚性的内在审判者。

在大多数情况下,产生内在审判者的原由可以追溯到父母、兄弟姐妹,也可能是亲戚、老师和同学,他们在我们童年或青少年时期,为了满足自己的需求,忽略和不顾及我们的感受导致。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比如,学生时代,父母对孩子的成绩严格要求,要是没有考到九十分以上,就辱骂孩子不用心学习,没有出息等等。

在这种环境长大的孩子,他的内在就有一个对成就要求极高的审判者,他会要求自己时时处处做得最好,因而给自己施加非常大的压力,唯恐做得不好让别人失望。

同时,我们也要认识到内在审判者通常与受伤的小孩共同存在。因此,想要治愈内在的受伤小孩,就需要摆脱内在审判者的束缚。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那么,如何做才能摆脱内在审判者呢?作者提出了四个步骤:

第一步,进行清点。这一步就是找到给你施加压力或贬低你的信息来自何处,回想是童年还是青少年时期,是什么情况下,什么人导致你贬低自己,甚至讨厌自己。

第二步,进行改变。在这一步中,我们要尝试降低内在审判者所带来的有害思维模式的影响,学会分辨那些声音是否都是有害的,还是有可取之处。

第三步,学会反对。如果我们要对抗内心有害的声音,可以制定新的生活规则来进行反驳。写下自己认为非常重要、美好且愿意遵守的规则清单。

第四步,减少有害信息。对来自童年的信息进行分级,确定每条信息对自己有多大影响。

03 减少三种应对方式,加强成人自我

前面,我们已经提到童年时的经历形成了内在小孩和内在审判者。

而不愉快的经历可以看作是童年带给我们的绊脚石,可能是父母随口说的一句话,可能是被同学或老师伤害的记忆。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有些人在成年后可能偶尔想起,几乎不会被这些绊脚石所伤;有些人却被这些绊脚石伤了一辈子,终身无法释怀。

不管是否轻重,是否频繁,都有相应的策略来处理情绪上的困难经历,这在心理学上称之为“应对”,而采用哪种应对方法取决于个人及童年经历,主要有三种应对方式:

第一,顺从。

处于顺从状态的人会以他们认为别人喜欢的方式采取行动。当讨好他人时,这类人会在一定程度上感到稳定和安全。这类人通常有较低的自尊感,对自己信心不足,难以察觉自己的需求。

第二,回避。

这类人面对负面情绪时,往往会借助酒精和药物,或者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电视和手机上。虽然,短期来看回避这种方式对于负面情绪有一定的缓解作用,但从长远来看,回避既妨碍我们实现梦想,也阻碍我们满足对自主性、连结性和能力的需求。

第三,过度补偿。

过度补偿,是指一个人表现得与受伤的孩子和内在审判者对他们说的话正相反,好像这才是真实的。比如,一个女生过去被别人嘲笑没有吸引力、穿着很土,那长大后,她可能会装成猎艳高手以反击内心的声音。

在了解了自己的应对方式后,可以通过加强成人自我的方式,让自己变得更加成熟,从而改写自己的人生脚本。

《0次与10000次》:拥抱你的内在小孩,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如何加强成人的自我呢?可以从以下两个方面进行努力:

首先,计划改变。通过前面的分析,我们已经了解了自己内在的性格部分,现在可以问问自己想先改变什么?改变的意愿有多强,为此可以付出多少时间和精力?

其次,实施改变。可以创建一个活动列表,激活我们的成人自我。比如,学习新的东西;和好朋友聊聊生活中对自己重要的事情;锻炼身体;对自己负责;每天写下自己真正做得好的事情;看书或报纸;做自己喜欢的事;尝试新的菜谱等等。

结 语

虽然,童年一去不复返,但好在成长可以带来改变。

我们依然可以通过学习,改写自己的故事脚本,拥抱那个没有被妥帖照顾的内在小孩,并与内在审判者和解。

0次与10000次:如何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29.9 购买

如果你还陷在童年的泥沼里,不妨打开这本《0次与10000次》,细细研读一番。

或许,你就能从中发展自己的成人自我,提升心智化水平,从而创造全新的人生脚本。


文/紫竹凌:多平台签约作者,自由撰稿人。

欢迎关注@以书话人生,经典好书,与君共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21

标签:脚本   小孩   成人   童年   情绪   父母   声音   需求   方式   人生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