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教育之道在于“引导”,而不是“唠叨”

#育儿事务所#

孩子小的时候,很听大人的话,认为大人说的都对。所以,当孩子三年级以前,要多些唠唠叨叨,反复给他们灌输学习的重要性,读书的价值。

先父很懂教育,虽然不识字,但古话谚语、古戏文、人生经历和身边事例,常常被他拿来当话题,吃饭的饭桌成了他宣讲的场所。

“从小读书不用心,不知书中有黄金。早知读书黄金贵,夜点明灯下苦心。”这一段不知道他唠叨了上千遍。他还援引身边家庭事例,恰当地引用古语“三辈子不读书,赛过一圈猪”。我也是从小就明白“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苦读,终有所成。

我现在才明白,父亲的教育智慧之高妙。他不是直接告诉你,应该读书,应该学习,应该作业,应该用心。他都是通过讲故事,讲俗语,讲案例,让你自体自悟,入脑入心。他从不强迫我做什么,但我最懂父亲想让我做什么。

昨天一个奶奶带着孙女来家玩。孙女很聪明,三四年级成绩很好,五年级非要从午托班出来。原因是有一次没考好,老师批评,班主任批评,回家妈妈批评,奶奶唠叨,连午托老师也整人。她实在受不了,用刀把胳膊划了几道印子。

农村留守的孩子读书是真不容易啊!爸爸妈妈在外打工挣钱,爷爷奶奶文化程度不高,不能给她们人生以指导,不会的作业也不能指点。功课怎能跟城区孩子们比呢?每门八十多分,班上进不了前五十。双休日回家,只能玩手机。功课落下多了,自然就跟不上了。

奶奶说,也不敢唠叨了,万一她跳楼怎么办呢?今年妈妈也在城里花了八九十万买了房,住在家里管他们姊妹三个上学。

小时候必须讲,趁他们愿意听的时候。多多正能量,多多正面引导,建立牢固的三观。不要放任自流,信奉树大自直。十岁前是黄金期,要多多唠叨,不厌其烦地天天讲。

五年级后就大了,孩子有了自我意识,就要换方法。不要再唠唠叨叨,要重引导。

如何引导?

因势利导,循循善诱。要互换角色,细心观察,仔细聆听,知道孩子所思所想所求。依据最近发展区,顺水推舟,帮助孩子健康成长。

教育不是和别人家的孩子比高低,教育是把自家的孩子长处扬长,以此增强信心,带动短处上升。

教育是技术也是艺术,教子不能不讲究。一味唠叨,只能引起大了的孩子逆反加重。如果实在忍不住想说,十天半个月说一次,必须有故事,有内容,有细节,有情节,让孩子自我教育,自我体悟,自我接受,自我觉醒,自我行动。因为孩子们的世界,还是形象思维的世界,这个比较容易接受。唠唠叨叨的废话就不要讲了,更不能把自已恐惧焦虑情绪传递给孩子的心里。

发现孩子成绩下滑,停止喋喋不休,立即想办法解决问题。不要一味斥责。这不是一个道德问题,而是一个学习能力问题。该请老师的请老师,该买资料的买资料,该自已自学研究的自已坐下来学。查漏补缺,补上来就Ok了!

孩子的教育之道在于“引导”,而不是“唠叨”

虽然说现在占位很重要,但也要给孩子留足底气。过去很多中师生,都当上了校长领导,就是人家没有经历高考,留足了人生工作岗位后向前发展的底气和力量。

人生不单单是考学,人生有许多应有之意。留足底气,留足后劲,留足空间,留足想象力,始终相信孩子,给予他们人生一个大格局。多多鼓励,多多夸奖,正确指引,科学指导,孩子就会更阳光更给力。

孩子,你真笨!这句话千万不能说出口。教育孩子要有计划,要有耐心,更要有眼光,要有格局。这些优秀品质哪里来?

家长做人做事的大格局,就是最好的素材。你只管努力向上,孩子几乎就不需要操心费力,他们有样学样,一定很优异,远远胜过你无用的唠唠叨。你只管每天读书学习,与子交流,似金如银的谈吐,就是孩子成长的最佳营养液。

考分决定了孩子的占位,读书决定了孩子的底气。多多引导他们读书,培养思考能力,保护求知欲和学习力,这才是他们一生前进向上的不竭动力源。

孩子的教育之道在于“引导”,而不是“唠叨”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1

标签:孩子   作业   底气   格局   奶奶   批评   自我   妈妈   老师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