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话说三胎政策已出台了有些时日了。


老百姓们却闻风不动、响应极少。

这是为什么呢?

作为70年代的二孩父母,这就来分析一 下。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01

众所周知,“对于普通家庭来说,生娃”这事,一点不好玩。

那句话怎么说来着?

“男人高兴一阵子,女人就得受苦一辈子。”

男人高兴完了还可以继续风流快活、出去觥筹交错;女人呢,就得从此乖乖地为一时高兴买一辈子的单。


此话怎讲?


女人从发现怀孕以后 ,你就得各种小心

东西不能乱吃、街不能乱逛、聚会不能随便参加、烟不能抽酒不能喝、连饮料也要戒;

不能熬夜、不能发脾气、甚至不能不开心、不能想不健康的、不能接触负能量。

因为,从优生优育出发,你得考虑胎教,得远离所有不好的事物,得做一个纯净而高尚的母亲。


还有一句话叫什么?

“养不教,父之过;胎不教,母之过。”

怀胎的母亲,责任重大。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辛辛苦苦熬过10月怀胎期,终于盼到母胎脱离,你还得好好坐月子。


稍不注意落个不好的病根,将来这痛那痛,有你愁苦的时候。


月子一坐完:

“苍天啊,大地啊,终于脱离苦海,可以出去嗨了!”

“对不起,还没到你任性的时候。孩子要吃奶,人奶比任何奶都好,难道你忍心让自己千辛万苦掉下来的肉去喝激素、三聚氰胺?”

罢了罢了!还是老老实实俯首甘为“哺乳牛”吧!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于是,


出门不能超过三小时——

那还逛什么逛?!

聚会不能选在饭点上——

那还聚什么聚?!

必须得出门办个事或者要在外面过夜的,必得把婴儿带上、奶瓶带上、水杯带上、辅食带上、尿不湿带上、感冒药带上、止泻药带上、降温贴带上……


要是遇上冬天,那恨不得把整个家都带上。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好不容易过了哺乳期。


如果家有老人帮忙的:

“唉!终于不用亲力亲为了,终于可以潇洒自在了,哈哈哈!”

想多了。


娃学走路了,一天屁颠屁颠东窜西晃,不是这里碰到,就是那里磕到。

今天消化不良、明天半夜发烧。

夏天长痱子、冬天半夜咳个不停。

随时你都要作好“半夜起来擦药喂药、24小时往儿科医院赶”的心理准备……


揪心啊!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幼儿园了!

“终于可以放飞了吧?”

“想多了。要做的事还多着呢!”

你得带着娃早睡早起、你得睡前讲故事、你得面对和安抚娃的各种说来就来的情绪、你得接受娃看到什么就想买的恶习、你得关注娃在学校是否快乐、是否被熊孩子欺负……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这么一折腾几年,就到了小学。

"高兴吗?"

“别高兴得太早。”

告诉你,进入小学,真正的战斗才刚刚打响。

"什么战斗?"

“过来人都懂。”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02

当然,今夕不比往昔。


经过这次“双减”的转折点,大多数家长和孩子都可以说从水深火热的内卷中稍稍解放了,或者说很大程度上解放了。


不过“双减”倒是减了,可是同时还有“五项管理”呢!


刷题和拔苗助长是不必了,亲子陪伴和家庭教育,却是怎么都赖不掉的责任。


话说娃都生下来了,你不对他负责谁对他负责?


为人父母肩上的责任从来不会因为任何政策变化而改变。


更不用说后面的中考、高考、找工作、耍朋友、成家……


这么掐指一算,那不就整整操心一辈子吗?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那首诗怎么写来着?

“床前明月光,饭菜皆不香。举头望明月,满脸写沧桑。天苍苍呀野茫茫,整日里,灰头土脸,直熬到人老珠黄……”

难怪中国大妈们老了老了,总喜欢穿红戴绿、呼朋引伴、高声喧哗;墨镜纱巾、浓妆艳抹、分外妖娆。


原来是因为,女人爱美和爱玩的天性被压抑得太久。


一朝解放,万般疯狂。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03

别看今天我们吐槽大妈,明天自会成为那批“被吐槽的大妈”。


所以说生孩子,对于女人来说,究竟是一个多么伟大的事业,做了妈的人自会明白。


就比如:

当我生完老大从产房出来的时候,真的觉得自己好伟大——那么痛,不打麻药,居然就把几斤重的孩子顺产出来了,绝对有种与天斗与地斗的豪迈感。

试问天下哪个男人能做出如此壮举?


那时我还在想:

等将来有机会,一定要好好写写自己生产的痛苦过程,记录一下光辉的瞬间。

后来又想:

天下那么多女人都是这么过来的,大家都认为生孩子的痛苦理所当然,大家都没有哼哼一声为自己打CALL立碑,唯独我那么矫情,也没必要吧?

毕竟天下女人都伟大。


没有女性们的伟大付出,社会便无法繁荣昌盛、人类便无法繁衍生息。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04

对于我们这些70年代的女性来说:

生一个还行,这就是结了婚必须要尽的义务。

生两个嘛,咬咬牙拼拼命也还行,至少娃将来多个伴。

什么?还要再生老三?谁来生呀?!

要不,帮先生再纳个小妾,顺便把老大老二一起托付给年轻的小妾,自己悠哉游哉、摇头晃脑、整日里颐指气使的,在家做个指点江山的“大太太”,这日子倒也挺是清闲呀!

想想还真不错!

什么?怕不怕多一个女人在家里争宠?

“咳,无所谓啦!只要孩子有人带、家务有人做,哪怕把家产和老公全给做妹妹的,姐也愿意呀!”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玩笑归玩笑。


毕竟我们这一代,大多数都是从贫苦的农村打拼出来,上不能靠父母、下不能免责任,生活的重担,那是实实在在压在双肩。


生三胎的事,纯属是心有余而力不足啊。


而且,最基本的优生条件也差不多没有了,也就没法折腾了。


05

话说三胎政策出台这么久,老百姓居然响应极少。


其实,国家出台”三胎"政策,无疑是基于我国国情、经过深思熟虑后所作出的慎重而必要的决断。


积极响应生育政策,不只是党员干部们的责任,也是你我匹夫之责。


如今,政府已出台了多种鼓励生育的福利政策,力争让每个家庭能生得起、养得起。


中国人,历来就是注重亲情的民族。无论端午、中秋、除夕、元宵,各种传统节日,大家都讲究团圆。


想一想,如果每家生两到三个孩子,孩子们成长过程中说说笑笑不孤单、吵吵闹闹不抑郁;当我们老了,跳不动广场舞了,坐在家里儿孙绕膝,与家人共享天伦之乐,岂不美好?


所以,有条件生的年轻人们,加油啊!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70年代的人为何无力生“三胎”



-完-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4

标签:大妈   老百姓   半夜   无力   将来   父母   年代   孩子   政策   责任   女人   天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