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位于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景区以北留有一处在当年特殊时期和环境下所建造的人防工程——防空洞。前段时间我来此探寻拍摄,但由于不清楚它在哪里,导致后来在找寻路上错走几次,好在没绕多远,也当是在阳光明媚的天气下补钙健体了。后来通过在景区里的行人了解到防空洞所在具体位置,就是在转龙藏后侧的土梁附近。在来之前,我曾在网上看到过一些户外短视频爱好者曾来此做过较为详细的拍摄,但重点提到了此处防空洞处于关闭状态,不许外人进入....这次来这我也是想碰碰运气,看洞口是否还是处于紧闭状态,要是开放的话就尝试进行了一次“探洞之旅”。

应该是此前我了解的不细致,还是记忆力出了问题,来到防空洞(北侧那一座)后才发现这里原来留存的是两座,一南一北各一座。果然没如我所愿,这两座防空洞洞口处依旧是被铁门紧锁,内部环境只有透过铁门上方的栅栏空隙处观察到一小部分。尽管没有进入洞内,但在洞口处停留时间不长便能明显感觉到与户外环境形成了较大反差。由于防空洞建造的低矮隐蔽,内部的石砖在阴暗湿冷的环境下部分已由红变黑而发霉,连同铁门上方也能明显看到水珠不断渗出。在窥探防空洞内部更为黑暗无底的通道后,我内心在想,即便这里开放,我是否能有足够的胆量进入,进入后不久内心是否就会变得惶恐不安,手足无措,还能否安然无恙的原路返回,重见天日,越想越离谱,越想越有些害怕。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顺着土坡下去后便达到防空洞所在地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在拍摄这张照片时只是注意到北面这一座,忽略了南侧乱树杈下还“隐藏”这一座

关于这处防空洞建造的来历,我在翻阅手头有限的地方文献资料中并没有找到,只是在《东河文史》第九册中的《东河区大事记》里曾记载在1969年期间:“11月24日,东河区革命委员会成立疏散人口办公室,落实毛泽东主席“要准备打仗”的指示,进行疏散人口工作”。后来网上查找看到一篇《防空洞地表之下的记忆》的文章(文章来源于自由发网站),其中有一段文字比较详细的介绍了这里:“记者从包头市人防办获得的资料显示,转龙藏防空洞1970年开始建设,由包头市人防办、东河区人防办组织施工,各单位分工承建逐渐完成,1972年全段竣工,南起东河槽转龙藏,东至东山坡人头窑子,全长2459米。洞内建筑由石墙、砖拱、石拱组成,全段共有6个出入口,内宽2米、高2.2米,主要用于战时人员的疏散和隐蔽,按照每平方米1人的人员隐蔽标准,战时洞内共可容纳4000-5000人避难。”从介绍里大体了解到这处防空洞中的设计构造远比自己想象的要复杂的多,尤其是地道的长度,接近2.5公里的距离在正常行走当中已不算近,设想要是在地道中前行会是多么漫长,而且还提到地道中有6个出口,其中两个就在眼前,另外4个出口分别在哪,我暂且还不知道,另外还是个疑问就是文中提到的“人头窑子”是哪里,现在此地是否已经更名?

对于最终没能进入这处防空洞内“走一番”,我内心并没抱有遗憾,反而觉得有些“庆幸”,毕竟洞外设防的目的是为了人身安全,防止意外的发生,所以看到就可以了,别给他人和社会添乱添堵。总之,希望这处难得一见,具有一定历史意义的人防工程能完好永久保留下去。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北侧防空洞洞口处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南侧防空洞洞口处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南侧防空洞洞口处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透过铁门只能看到内部一小部分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黑暗的内部环境很是瘆人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防空洞内部通道,一眼见不到底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南北各一个,彼此对望


探寻拍摄包头市东河区转龙藏防空洞

希望它们会好好保留下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9

标签:防空洞   包头市   包头   窑子   人防   战时   铁门   景区   洞口   内心   环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