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公元645年

唐太宗远征高句丽:无功而返?

公元645年,唐太宗李世民统兵十万攻打高句丽,出兵的理由是征讨高句丽摄政大臣渊盖苏文弑主虐民。

四月,辽东道行军大总管李世勣率军渡过辽水,到达玄菟(今朝鲜)。高句丽非常害怕,全部闭门不开。营州都督张俭率军渡过辽水,向建安城进军,击败高句丽军,斩首数千人。五个月内,唐军先后攻破高句丽十座城,仅仅在新城、建安、驻跸三大战役中,就斩首敌军四万多。到了九月,唐军开始围攻安市城(辽宁营口大石桥市汤池镇)。在攻城前,唐太宗就得知安市城易守难攻,而且安市城有一支强大的守城部队。唐军到达安市城时,守城者见到唐太宗的旗帜就在城墙上大声漫骂,李世民大怒。

本来,唐太宗打算先攻打较为容易的建安城(今辽宁营口),但李世勣对此表示反对,因为先攻建安城,安市城就会切断唐从辽东的供给线使唐陷入被动。于是唐军便驻扎在安市城外。

一天,唐太宗从城中传出杀鸡宰猪的声音,便跟李世勣说要防备守军突袭。果然,高句丽军当晚是在宴请守城部队,随即对唐军进行了突袭。不过早有防备的李世民亲自率兵击退了高句丽的进攻。与此同时,唐军将领李道宗开始在安市城的东南构筑一个用于进攻安市城的土山。

安市城守军殊死抵抗,两军就这样对峙了六十天,唐军还是无法攻破。到了秋天,因当地变冷、草枯水冻,粮食将尽,兵士和马匹难以久留,唐军无奈,只得班师还朝,回程将虏获的七万余高句丽人口迁至唐朝境内。

虽然战果远大于损失,但是回朝后的李世民并不高兴,认为没有将高句丽攻灭便不算成功。因此这之后的几年间,李世民常常派兵小规模地进攻高句丽,尤其在农耕季节对高句丽进行骚扰,使其国人疲于应付,耽误农时,借以削弱高句丽国力,为唐高宗时期最终灭掉高句丽做足了铺垫。

为什么唐太宗决定打高句丽?上一次高句丽和中原之间的战争,还是611年隋炀帝发起的三次征伐战争,都以隋军失败告终,最终造成了隋朝的灭亡和李唐王朝的兴起。

就在中原政权交替的同时,高句丽也经历了王权的更迭:平原王之子荣留王在唐朝建立的那一年(618年)登基,刚上台的荣留王当务之急是稳固政权,整顿国内问题。因此他选择在此时对周边国家都采取和解的政策。

荣留王积极遣使入唐朝贡,谋求与唐朝修复外交关系,双方于622年交换战俘,两年后,荣留王还接受了唐的年号,被封为辽东郡王、高丽王。然而,唐高关系的蜜月期截止到631年。

当年,李世民下令摧毁高句丽境内的隋阵亡将士尸骸堆。这个东西是隋高战争后,高句丽将死去的隋士兵尸骨堆起来形成的景观,是供高句丽人观赏的。而李世民下令将其摧毁,是要抚慰中原阵亡的将士遗孀。

但这一命令在荣留王这就变了味儿,他一下害怕起来,以为李世民又要攻打他们了。因此,荣留王马上下令在沿唐边境修筑了高丽长城,以抵抗唐朝。李世民知道后自然也心生不满,认为高句丽还是不服中原管教。

因此,唐高关系又降温了,不过降温还不至于打起来。当时唐朝建立之初,民生凋敝,李世民也不想打没必要的战争,劳民伤财。转机发生在642年,高句丽的贵族渊盖苏文在内部争权斗争中杀了荣留王,另立幼帝,自称摄政王。上位后,渊盖苏文急于巩固自己的政治地位,以开疆拓土之功来树立个人威望。因此,643年高句丽大举攻伐同处朝鲜半岛上的新罗王朝。新罗同为唐朝属国,于是立即遣使入唐,向李世民告状。李世民派人出使高句丽,命其停止征战,遭高句丽拒绝。

到了645年唐朝经过十余年的治理,国力强盛,兵强马壮。李世民认为是时候攻灭高句丽了,于是率军从洛阳出发,御驾亲征。

唐太宗亲征,虽然没能灭掉高句丽,但是收复辽东十城,歼灭大量高句丽军队,使其国力衰落,为之后唐高宗灭亡高句丽打下基础。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公元647年

王玄策灭天竺:使臣的愤怒

公元647年,唐臣王玄策出使天竺,恰逢中天竺戒日王猝死,篡位的新王阿罗那顺派兵袭击了唐朝使团。王玄策分别向泥婆罗借七千骑兵、向吐蕃借兵一千二百人,灭掉了中天竺。

同年唐朝大臣王玄策带着三十多人的使团前往天竺进行外交访问。从唐都长安到达天竺不容易,路途上至少要花费半年之久,王玄策和他的使团必须经过青藏高原,翻过喜马拉雅山,最终途径泥婆罗(现尼泊尔)才能达到天竺。

使团一行人历经艰难,可刚到天竺,却听到了一个爆炸性消息,他们要拜访的戒日王病逝了。戒日王死后,中天竺国中大乱,戒日王治下的帝那伏国主阿罗那顺发动政变自立为王,他驱逐了戒日王的王室家族,随后把持了戒日王国的一切权力。

阿罗那顺自知得位不正,担心周边强国以此为名干涉,他尤其害怕吐蕃的松赞干布。此时的吐蕃已将泥婆罗收服,吐蕃势力已经进入天竺北部,对于阿罗那顺的政权来说是个威胁。而吐蕃和唐朝关系很好,松赞干布娶文成公主为妻,阿罗那顺对到访的唐朝使团心存猜忌。

阿罗那顺怀疑大唐派使者到来,是想要和吐蕃联手干涉天竺内政。他思前想后决定先发制人,派兵袭击了唐朝使团。王玄策等人本来带着和平友好的使命而来,使团一行总人数不过三十多人,猝不及防地遭到敌人打击后,王玄策和使团副使蒋师仁都被俘虏了。

不过王玄策很快就弄明白了使团被抓的原因。他性格刚烈,本人又精明强干,他觉得身为大唐使臣被叛臣所虏,自己的人格和国家的尊严都受到了羞辱,准备伺机报仇雪恨。

不久后,王玄策寻找机会从牢狱逃脱。他一路狂奔到泥婆罗。见到泥婆罗王后,王玄策说泥婆罗臣服于吐蕃,而吐蕃和大唐是友好关系,向泥婆罗国王借兵报仇。泥婆罗国王听闻后,表示愿意相助,于是借给了王玄策七千骑兵。此时,吐蕃赞普松赞干布听闻天竺变乱、扣押唐朝使臣,也发兵一千二百人来为王玄策报仇。

为了确保征讨阿罗那顺成功,王玄策又以大唐之名向天竺周边各小国征调人马,臣属于唐朝的藩属国们纷纷帮忙,王玄策凑起了一支万人左右的多国联军,浩浩荡荡杀回天竺。

在行军途中,王玄策还对军队进行了简单训练,以唐军的军队建制对联合军队进行重新编制,经过整编的军队战斗力更强,王玄策率军直取阿罗那顺所在的都城茶鋪。

阿罗那顺惊闻王玄策率军杀来,也迅速集结了六万兵马防御,其中一部分是有印度特色的象兵。阿罗那顺试图以象兵的强大威力,碾压掉王玄策的联合军团。可王玄策早有准备,他效仿春秋战国时期名将田单的火牛阵,迅速征集了几十头水牛,然后命人在牛尾绑上浸满了油的芦苇。到了战场,被点燃尾巴的火牛横冲直撞,阿罗那顺军中的大象惊惧奔跑,反而掉头冲进天竺军阵,阿罗那顺军队顿时混乱不堪。

王玄策趁势挥兵掩杀,阿罗那顺军队战死三千,被追到水中溺死的人就有一万多人,其余大部分则被俘虏。阿罗那顺无奈之下,只好退守城中。王玄策立刻率兵围城,就地打造云梯和弩车,用上了唐军的各种攻城手段,三天之内就攻克了城池,阿罗那顺弃城而逃。

阿罗那顺逃到了东天竺,从东天竺王尸鸠摩那里搬来救兵,企图进行反攻。但王玄策故意示弱,用计引阿罗那顺上钩,阿罗那顺报仇心切贸然出兵,结果被王玄策活捉。捉到阿罗那顺后,王玄策还乘胜追击,准备攻打借兵给阿罗那顺的东天竺王尸鸠摩。尸鸠摩听说后被吓得不轻,连忙送来三万头牛马和各种珍宝向王玄策示好,王玄策这才作罢。他押着阿罗那顺、上万名俘虏以及整车的战利品返回了唐朝。

结论:王玄策灭天竺,极大提高了唐朝在南亚地区的国际声望,为唐朝初年周边国际局势的稳定做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王玄策剧照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戒日王朝地图



中国古代史(隋唐)(二十二:唐太宗远征高句丽、王玄策灭天竺)

大唐使节王玄策,借兵8000灭中天竺,12000多俘虏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2-22

标签:天竺   松赞干布   吐蕃   辽东   建安   大唐   使团   中原   古代史   隋唐   唐朝   中国   军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