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听话,不吼不叫,让孩子平和得和父母相处

昨天我们学习了吼叫是现代人对孩子“新的体罚”,孩子被吼后心理创伤,你反思自己吼叫的原因和酝酿吼叫的土壤。

你是不是为了孩子淘气,对孩子大吼大叫后感觉身心俱疲,而无能为力?你是不是不想说那些伤人的话,可是那些话好像自己跑出来的不受控制,你是不是对孩子发脾气后,自己对自己自责羞愧。

想改变,不知道从那入手,陷入深思中,自己身体里分化成两个小人,一个是“吼叫妈妈”,一个是“平和的妈妈”,它们两个人在身体里都有通行证,在情绪激动的时候,“吼叫”那一方打过“平和”那一方,“平和”经常打败仗,士气大减,“吼叫”做为胜利的一方,经常趾高气扬的嘲笑“平和”,“平和”一蹶不振。

其实,这里主要的问题是不知道吼叫怎么来的,不懂得用坚定平和的语气对待孩子。 接下来,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下三个方法,让你摆脱吼叫。

把自己看成一个科学家,探究自己身体吼叫的秘密。追踪大吼大叫。 现在各行各业都在用追踪法,营养师用追踪法帮助人们减肥,理财规划师利用追踪法帮助人们有效的利用闲钱,医生用追踪法帮助人们找到疾病的原因,觉察到自己的情况是做出改变的基础。 我们也可以用追踪法追踪吼叫,那么要怎么对吼叫进行追踪呢?

2.追踪吼叫

吼叫来无影去无踪,看不到摸不到,其实它也是有迹可循。 追踪吼叫首先确定追踪吼叫的日期 其次就是吼叫当天的情况, 最后就是愤怒后的的后续情况

比如说:你同事小敏的孩子把玩具都扔到下面,有一个周末上午小敏说了她好几次让她赶紧把玩具收起来,她还是自顾自的玩玩具,好像没听到一样,小敏就走到她孩子面前劈头盖脸吵了她一顿,对着孩子大吼大叫,小敏气的不轻,孩子也被吓哭了,边哭边说“妈妈真讨厌,妈妈不爱我了”,弄得两个人的关系剑拔弩张。

这里面我们确定追踪吼叫的日期:就是一个周末上午 吼叫当天的情况:小敏因为孩子不收拾玩具 愤怒后的后续情况:小敏内心充满愤怒 孩子被吼后内心恐惧,讨厌妈妈 ,嘴里嘟囔着“妈妈真讨厌,妈妈不爱我了” 你看,通过这样追踪吼叫,我们对自己吼叫的原因和吼叫后的结果就变得很清晰。

追踪是一种很好的方式,让我们觉察出自己的情绪,从而行动做出改变,身教大于言传,你对孩子的吼叫让孩子心理恐惧,孩子缺乏安全感,进而变得自卑懦弱。想到这里,你就会自然而然的进行反思了。

尊重比爱更重要,和孩子好好沟通,比如上面的例子孩子不收拾玩具,你可以蹲下来和孩子一块收拾,这比吼叫费不了多长时间,你也会觉得每一天都会很美好。 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然后别让情绪控制你。随着你接纳情绪,自我同情能力的提高,就可能有效减少你们的冲突,改善亲子关系。

3.不吼不叫A_B_C_D_E法则(怒火能被激怒也能被浇灭)

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许有很多不完美,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也有许多不如意,有些缘分,只有一辈子。要是有下辈子不一定见到。

外国的月亮不一定比中国的圆,别人家的孩子也不见得就比自己家的强。

比如说:朋友小米周末带着孩子去游乐场玩,老大是2岁男孩,老二是1岁多女孩,既要看着老二,又要看着老大,老大在扬沙子的时候不小心撒到妈妈的头发上,小米扬起巴掌就往老大的屁股上打了一巴掌,小米边打边说“不是给你说了让你小心点”,吓的老大默不作声,刚才玩的心情减半。

有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来临时,让自己掌控情绪,还是让情绪管辖我们,这就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当你被孩子激怒时,这就用到书中不吼不叫ABCDE法则也就是:自问-呼吸-平静自我-确定孩子需求-同理心:

由上面的例子来说 第一步自问:小米的感受,很生气,给老大说过了,让他玩沙子的时候小心点,还是撒我头发上,你是故意的把,

第二步呼吸:小米生气的时候呼吸急促,做腹部呼吸,有意识的做3_5次缓慢,轻松的呼吸,你觉察自己的呼吸。

第三步平静自我:冲动是魔鬼,小米以为老大明知故犯,升级的想法让自己更加愤怒,利用吸引力法则,用好的方面,积极的想法代替消极的想法,让自己平静下来再和孩子沟通管教。

第四步确定孩子的需求:老大想用扬沙子满足自己的乐趣,没想法到没掌握好力度,2岁宝宝考虑问题没有那么全面,弄到妈妈身上,这是他不想看到的。这样你能确定孩子的需求。

第五步同理心:将心比心,小米换位思考站到老大的立场看问题,他只是想玩沙子玩的尽兴,没掌握好距离力度,导致弄到妈妈头发上,惹妈妈生气。 书中写到不可能一次做到所有步骤,只要勇于尝试,多多练习,你这只“喷火龙”也能变成温和的“小绵羊”。记住孩子不是你的仇人,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一辈子的。

4.管教的4c法则

你是不是经常听别人说“你家的小孩该管管了”,别人口中的管管“就是打骂”,这种教养方式的目的往往不尽如意,这样让孩子内心离你越来越远。 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不吼不叫让孩子与你保持连接,这就用到书中管教的4c法则即分别是1.沟通2.选择3.结果4.连接。

比如说:你在做饭的时候,你3岁的儿子在沙发上蹦来蹦去,你担心他的安危,你让他别在沙发上蹦了,他还是不听,继续蹦来蹦去,你洗菜的时候听到一声巨响,以为你儿子出事了,回头一看他把沙发上一个玩具摔坏了,你走近一看,这是新买的玩具汽车,花了200多呢,你很心疼,心中的怒火油然而生,你瞬间变成“喷火龙”,对着儿子大吼大叫,把刚才笑容满面的儿子吓的蜷缩在饭桌下面。

情绪说来就来,刚才的风和日丽变成现在的狂风暴雨,作者在书中写到的4 c法则,要是用到4c法则也许结果就会截然不同。

首先和在孩子摔坏玩具的时候和他沟通,你把玩具摔坏了,妈妈很心疼,不过你没事,妈妈还是很欣慰,下次要小心点。 在适当的时候让孩子做出选择,有助于减少吼叫和争执,你在做饭的时候无暇顾及孩子,避免孩子发生危险,给孩子说“你给他说,你是做着玩积木还是打球呢,”你给他两个选择都会在之间选出一个,这样让孩子感到自己 的行为和看法很重要,有助于做决定的能力,感觉到自己的存在感。

其次有的时候每个孩子的性格特点不同,有的孩子接受你清晰简短的沟通,做出合理的选择,有的孩子会测试你的底线,哼哼唧唧,哭哭啼啼来恳求你,或者干脆不听你的话,你要让他明白,他不听你的不听老师的会有什么后果,以管教为基础,让行为承担后果,让孩子在被尊重的前提下体会淘气的结果,不管成功与失败,你都会有所收获。

最后在管教孩子的同时,保持有质量的连接是最重要的,有质量的连接就像502胶水,从而减少吼叫。不要叫吼叫成为你的标配,管教的核心就是连接,孩子感受到与你保持连接,相信自己是爸爸妈妈的宝贝,他就会听你的话,因此不论工作多忙,抽出时间和孩子玩耍,陪伴孩子,让孩子感受到你的爱,让孩子知道你有多重视他。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给大家分享的主要内容,最后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

我们今天学的是三个方法,让你摆脱吼叫。

今天我们首先学的是:追踪吼叫 吼叫来无影去无踪,看不到摸不到,其实它也是有迹可循。

追踪吼叫要先确定追踪吼叫的日期,接着就是吼叫当天的情况, 最后就是愤怒后的的后续情况。

通过追踪吼叫,我们对自己吼叫的原因和吼叫后的结果就变得很清晰。

觉察到自己的情绪,接纳情绪,别让情绪控制你。随着你自我同情能力的提高,就可能有效减少你们的冲突,改善亲子关系。

接着我们学习到了:不吼不叫A_B_C_D_E法则(怒火能被激怒也能被浇灭) 有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来临时,让自己掌控情绪,还是让情绪管辖我们,这就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最后我们学到了:管教的4c法则 也就是沟通、 选择、 结果、 连接 。


本文金句

1.记住孩子不是你的仇人,你和孩子的关系是一辈子的。

2.父母也是第一次做父母,也许有很多不完美,孩子也是第一次做孩子,也有许多不如意,有些缘分,只有一辈子。要是有下辈子不一定见到。

3 有情绪是正常的——每个人都有,情绪来临时,让自己掌控情绪,还是让情绪管辖我们,这就是由你自己决定的。


孩子不听话,不吼不叫,让孩子平和得和父母相处


孩子不听话,不吼不叫,让孩子平和得和父母相处


孩子不听话,不吼不叫,让孩子平和得和父母相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7

标签:平和   孩子   小米   法则   愤怒   情绪   呼吸   父母   玩具   妈妈   情况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