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1951年的一天,正在办公室批示文件的毛主席收到了一封来自河南的信,是来自一位革命时期名叫戴季英的老同志,他向毛主席提了一个要求。毛主席看完信后大为恼火,直接下令将戴季英“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戴季英到底是谁?他之前做过什么?他给毛主席的信里到底提了什么要求让毛主席如此生气呢?

如果对这个话题感兴趣,还请各位帮忙“长按2秒点赞按钮”来个强烈点赞。并且“关注”一下,以后常来,不迷路。

革命年代的戴季英

1906年戴季英出生于湖北省黄安县,这里是有名的革命故乡,从这里走出的将领和革命战士不计其数。戴季英年轻时也受到革命氛围的熏陶,国家、人民、革命成功这些都是心中的理想。1926年戴季英正式参加革命,开始了自己的轰轰烈烈的革命道路,并一步步成为当地的具有影响力的革命领导者。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戴季英)

1927年在组织的指示下,戴季英回到家乡,担任县委委员,主要任务就是领导农民运动,将革命思想进行传播。因为之前有着在武汉领导学生运动的丰富经验,这次的任务很快就顺利展开了。随着南昌起义的成功,各地开始纷纷响应进行起义,同年9月,戴季英在黄麻地区发起了九月暴动,一大批农民自卫军民在当地引起了广泛的影响。

11月14日凌晨戴季英带领起义部队约3万兵力在黄安发起对敌人的进攻,起义部队一举突破敌军的城防部署,直接冲到县城内,歼灭了敌人在内部的警备队。缴获了100多支枪,活捉县长贺守忠等当地危害乡民的地主劣绅,并在几天后成立了苏区政府,这支农民军也顺势被改编成工农革命鄂东军。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1928年,随着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党内革命力量的壮大和稳定,这支起义部队在组织的指导下正式改编为工农革命军第7军,戴季英则凭借战斗中的表现顺利当选为党委委员。这一年的戴季英21岁,正式入党不到一年的时间,此时的他思想先进,革命觉悟高,领导经验丰富,在当地还是拥有一定的基础和影响力的。而这些都为他在当地工作的顺利展开奠定了基础。工作期间,他鼓励更多的青年加入红军部队,积极宣传党的思想,动员当地农民参加反抗地主、土豪、劣绅的革命运动中,解放农民阶级被压迫了几千年的命运

戴季英拥有丰富的革命后方工作经验,又屡立大功,受到组织和上级的重视,1932年4月被正式任命为红四方面军第25军74师师政委,全面负责在队伍中展开思想政治工作,随后又参加了第四次反围剿战斗。1933年部队西进过程中,戴季英指挥了自己的成名之战——“郭家河战斗”。在这次战斗中他们面对的敌人是“西北二马”中的马鸿逵,战斗在河南光山发起。

敌人十分狂妄,自认为凭借自己的兵强马壮可以一举拿下红军队伍,傲慢时却犯了孤军深入的大忌。在上级的指示下,戴季英决定带领对方给予敌人反击,接到命令后,他连夜率领74师赶到距离驻扎地附近30公里的郭家河,做好周密的部署后,指挥战士们发起进攻,经过一夜的战斗歼灭敌人两个团,俘虏2000多人,缴获辎重武器无数。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右一,戴季英)

也因为这次战斗取得的优秀战绩,戴季英被升任第25军的政委并继续兼任74师政委、鄂东地区游击队司令,在鄂豫皖根据地内继续带领战士们展开革命,与敌人作斗争。几天后戴季英又带领战士们发起了知名的“潘家河战斗”,在全体官兵的努力下,歼灭了敌人一个团,成功击退了敌人四个师兵力的围剿,彻底粉碎敌人的狂妄计划。

这两次战斗都是戴季英的代表战役,也是他的成名之战,更是得到了被列入红军史册的荣誉。1934年11月,在中央指示下,戴季英带领红25军的战士们从罗山县出发开始了北上长征的革命进程。同年12月上旬,队伍来到山西洛南地区,这里是敌人控制的薄弱地带,当地人民生活困苦,戴季英看到情况后认为这里是宣传革命,建立新的根据地的有利地区。于是征得组织同意后,戴季英迅速着手,积极宣传发动群众建立了红军在鄂陕地区的第一个根据地,在积极开展工作期间,戴季英凭借自己的出色的工作能力,迅速积累了群众基础。

1935年红军队伍在陕北地区不断壮大,在影响力方面也逐渐深入人心,国民党间蒋介石方面得知情况后,再次组织兵力发动对鄂豫陕边区的围剿。面对敌人超过11个团的精锐兵力,戴季英从容不迫地指挥战斗,成功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围剿计划,守卫了革命胜利果实,保护了根据地的安全。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抗日战争爆发后,南方地区的红军游击队被正式改番号为新四军。戴季英在中央的指示下,南下到达大别山一带,担任新四军第四支队副司令一职,继续指导队伍工作,展开对敌作战。1939年6月开始,戴季英又兼任队伍司一职令,在之后两年的时间里先后与敌人战斗过百次,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

1944年抗日战争进入最后阶段,日寇集中兵力发起了最后的大规模反扑——豫湘桂战役。敌人的火力来得十分猛烈,面对敌人的攻势国民党方面竟然节节败退,河南大部分地区再次陷入敌手。同年9月,在中央的指示下,戴季英跟随王树声带领部队一路开往河南地区,深入敌后创建了以嵩山为中心的抗日根据地,并以此向外辐射,组织军民一心,再次起来反抗,第二年又在河南成立了八路军河南军区,顺势在伏牛山一带领导豫西抗战,为当地抗日战争的胜利带来了革命曙光,也让人们看到了胜利的希望。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王树声大将)

解放战争时期,戴季英曾任中原军区副政委等重要职务,与司令王树声再次成为战斗搭档,在中央的指导下,他们扼守中原要塞,负责阻击敌军对根据地的进攻,为中央的兵力部署和策略布置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1946年7月,戴季英所带领的6万兵力的队伍遭到蒋介石30万大军的包围,戴季英再次组织战士们发起反击,用灵活的小范围作战,代替大规模正面战斗,在戴季英、王树声等人的领导下,再次粉碎了敌人的进攻,并在当地成功牵制住了敌人几十万的兵力,为兄弟部队的解放战斗争取了有利时机,同时这次战斗也是解放战争时期规模最大的成功战斗之一,战后得到了中央领导的高度赞扬。

这些战斗和成绩都代表了戴季英曾经做出的贡献,也让他的名声在革命队伍中迅速打响,不过在关键时期,戴季英竟然屡屡犯下错误,最后被开除党籍,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期间又发生过什么呢?

坚定革命又多次犯糊涂,戴季英到底做了什么?

戴季英有着不可否认的贡献,虽然对于革命和党组织十分坚定,但也在革命时期犯过糊涂,这与他的性格是分不开的。戴季英在面对工作时有时候会有些固执,听不进意见,甚至还钻牛角尖,比如在红军时期的郭家河战斗后,戴季英就曾在面对革命同志时认死理,不肯听劝,导致队伍遭受损失。

1935年到达陕北后被上级委以重任,继续负责陕北地区的全面工作,但他的老一套固执做法在当地并不适用。虽然戴季英依旧热情积极的工作,但根据地并没有如他预想的壮大,反而影响了工作的持续推进,引起了当地战士们和群众的不满,并产生了很多不良影响,最终传到了毛主席耳朵里。

1951年,河南一市委书记想当省委书记,主席: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在毛主席的指示下,中央派出工作人员前往戴季英所在的根据地对工作进行了指正,撤销了他的职务,并做出警告处分。直到1945年河南的八路军军区成立,戴季英才再次出来工作。

新中国成立后,戴季英被任命他为河南省开封市市委书记,这里是他曾经战斗多年的地区,工作也比较熟悉,而且当时开封是河南的省会,所以他的职务并不算低。但戴季英却对市委书记这个职务不满,认为自己工作经验丰富,应该有更高的职务,所以在1951年向毛主席写了一封信,信中表达了希望毛主席给他省级职务的想法。

毛主席收到信后十分生气。作为革命时期成长起来的老同志,首要任务应该是坚持为人民服务,而不是凭借自己的资历谋取私人利益,而戴季英的行为与毛主席和中央的倡导的要求有着很大冲突,并且一如既往地固执,没有丝毫的悔悟。不久后,毛主席对戴季英的行为作出明确指示:开除党籍永不录用。

革命时期的戴季英坚守本心为我党作出过贡献,后期虽然犯下错误,但个人忠诚度始终没有改变,他的一生充满了矛盾。被开除职务后,戴季英便一直居住在郑州,还曾为红25军军史的撰写工作提出过意见和指导,1997年11月29日,戴季英在郑州病逝,享年91岁。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河南   省委书记   党籍   根据地   兵力   红军   指示   职务   敌人   队伍   主席   地区   工作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