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1933年12月5日早晨,吉和轮载着一船旅客,正缓慢地往南京的方向行驶着。甲板上,一名青年男子迎风而立,不时举起手中的酒瓶痛饮。

他眼底乌青一片,望着波浪翻滚的江水,口中喃喃着海涅的诗,面上难掩凄楚。

轮船很快驶到了李白捞月的采石矶,男子闭上双眼,往甲板边缘走去,最后一脚踩空,整个人没入了清波碧浪中……

在那个充满着变革与烽火的年代,一个失意诗人的离世或许算不上是什么大新闻,但文学界的同仁们却难免为这位“清华四子”之一感到惋惜,纷纷讨论起了这场悲剧的原因。

究竟是失足落水?还是自视甚高走向绝境?这一切还要从朱湘的一生说起。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朱湘,1904年生于清朝末年的一个翰林家庭之中,在家行五,打小就被兄弟姐妹戏称为“五傻子”。

为什么说他傻呢?在朱湘五岁的那年夏天,家中宴客,众人都穿着一身轻便凉快的服饰,唯他一人穿着厚重的马褂,显得格格不入不说,还引起了满堂哄笑。

其实朱湘何尝不知道天热,他只是固执地认为在这样正式的场合,必须穿戴整齐才能显示自己作为主人家的尊重和体面

从这件小事中,我们不难看出朱湘从小就对“体面”十分重视,甚至到了偏执的程度,而这正是他人生悲剧的伏笔。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朱湘的母亲早亡,父亲亡故时他不过11岁,于是便被大哥接到了南京居住。

在很长一段寄人篱下的生活中,朱湘渐渐养成了郁郁寡欢和拘谨沉静的性格,他学会到书中寻找精神寄托,在武侠小说和童话故事中寻找安慰。

在知识的武装下,朱湘的孤僻性格逐渐被孤傲所取代,这一点在他15岁考上清华后也愈发明显起来。

清华中能人志士甚多,在时代潮流的冲击下,这座中国的最高学府中涌现出了许多崇尚科学民主的进步青年。

朱湘不甘人后,虽在诗歌上有所成就,却不善言辞,他看着在时代舞台上叱咤风云的同学们,只觉得口拙成为了自己在这个动荡时局中大展才华的阻碍。

在激荡的外在环境与自卑自负这种矛盾性格的双重作用下,朱湘开始将生活中的种种不如意放大,甚至将其归咎到了学校的制度上。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清华的生活是非人的……我投身社会之后,怪现象虽然目击耳闻了许多,但这些都是真正的人生,至于清华中最高尚的生活,却都逃不过一个假、矫揉。”

当时的清华是一所留美预备学校,校规十分严格,例如斋务处就要求学生在吃早餐时必须点名等。

朱湘为了抵制这项制度,常常故意缺勤迟到,于是在记满三个大过后就被开除了学籍。

彼时的朱湘,对这个结果不仅不惋惜,反而拍手称快——或许这正反应了他的潜意识,那就是逃离这个令他感到窘迫和自卑的地方,到别的地方去寻求他理想中的“体面”与尊严。

离开清华时,朱湘的生活已是捉襟见肘,为了谋一份好职业负担起妻儿的家用,他选择来到了美国的劳伦斯大学留学深造。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朱湘夫妇(左)与侄子

朱湘与刘霓君是少年夫妻,在朱湘留美期间,夫妻俩之间的书信往来从未间断,信上最常说的除了对彼此的牵挂,就是的问题。

都说贫贱夫妻百事哀,一次刘霓君想要一张朱湘的照片以解相思之苦,而朱湘却连照相的钱也拿不出来,这引起了远在国内的刘霓君的疑心,两人也因此有了龃龉。

妻子的纠缠和生活压力带来的焦虑,让朱湘根本无法安心学习深造,而让他下定决心离开美国的却另有其事。

当时的中国留学生经常受到外国人的歧视和侮辱,而朱湘本就敏感自卑,根本无法忍受这样的外部环境。

一次课堂上,当老师对着课件原原本本地念出“中国人像猴子”时,朱湘在一片不怀好意的笑声中彻底爆发了,无论老师如何道歉也没能挽留住他转校继而回国的步伐。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1929年秋,归国后的朱湘被安徽大学聘请为英文文学系主任,300元月薪虽不多,却也能够支撑一家人的生活。

夫妻二人重新过上了温暖而恬静的家庭生活,刘霓君在照顾年幼的儿子的同时,也不用再到外头找什么活计补贴家用。

但这短暂的温馨没能持续多久,就再一次在朱湘极度敏感的性格下化为了泡影。

朱湘在安大任教期间,一日偶然得知学校竟背着自己,将“英文文学系”改成了“英文学系”。

两者虽只有一字之差,但在教学内容上却有所区别,朱湘于是到学校大闹一场,结果非但没有争取到自己想要的结果,更是被安大开除,落了个“各大专学院不得聘请朱湘教书”的下场。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艰难世道中,失业的朱湘四处碰壁,妻儿都在家中忍饥挨冻,他于是将希望又放到了自己的文学事业上来,一方面为赚点稿费,另一方面则是证明自己的能力,企图在文学上找回尊严。

然而命运并没有因为朱湘的才华而给他几分怜悯,不久后,朱湘的幼子就因为没有奶喝,活活地饿死了。

幼子之死让朱湘的人生进入了冰点,妻子与他之间的矛盾越来越深,念着往日情分为他找了份工厂临时工的工作,还遭到了朱湘的严词拒绝。

朱湘憎恶自己的母校,但或许此刻在他的心中,自己还是那个清华才子,还是那个曾与闻一多、徐志摩齐名的新诗人,是鲁迅口中的“中国济慈”吧。

但世道待他何其不公,失败的婚姻,一波三折的事业,朋友舍他而去,就连在报纸上诗作的版面都不如其他文人的显目。

朱湘:15岁上清华,一生不愿打工导致幼子饿死家中,自己跳江身亡

朱湘夫妇

1933年春,朱湘登上吉和轮,中途因没钱补票而被查获,押到了船主面前接受众人的嘲弄。

种种不堪与屈辱成了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导致了朱湘之死。

法国著名社会学家曾在《自杀论》一书这样阐述道:“自杀主要不是取决于个人的内在本性,而是取决于支配着个人行为的外在原因。”

的确,童年的不幸决定了朱湘性格中的敏感和自卑,也让他缺少了一种能屈能伸的韧性

朱湘终其一生都在追求精神上的体面与富足,不愿放下身段去弥补物质上的亏空,其结果就是两边都得不到满足,最终在绝望中丧失了活着的信心。

这是时代的悲剧吗?我更愿意说,这是他不愿融入世俗人生的必然结果。

文/木中青

参考文献:《孤高的真情》《文人笔下的文人》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清华   华中   幼子   英文   体面   文人   中国   自卑   家中   性格   学校   人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