积小胜为大胜 以时间换空间

1、作者 | 一宁

2、来源 | “职场的学问与实践”公众号(ID:yuwenyushijian)

3、定位 | 给无数希望在职场有更好发展的人,提供思想和知识层面的帮助

希望有你的参与,可以一起做的更多


如果有兴趣一起读《毛选》,欢迎关注公众号,发送“毛选”二字,免费获得本书1-4册电子版,日常读书问题也可随时私信交流。


1938年5月,抗日战争正式开战尚不满一年,在陕北窑洞里的毛泽东提笔写下《论持久战》。


在这篇长达五万字的大作中,毛泽东先知般全景描绘了抗日战争的发展演化的脉络,他在抗日战争这盘大棋中,高瞻远瞩,谋算运筹,给陷入到绝望的人们注入了信心。


可以说,毛泽东的一生,走的就是“乾卦”的路子,阳刚豪迈,自强不息。


无论身处何等艰险之境,无论面对多么强大的敌人,他从来没有退缩与消沉,他总能冷静的分析出对手的弱点,寻找到克敌制胜之道,以弱胜强,指导党和人民一步步走向胜利!


透过《论持久战》的文字,你能感受到伟人的这种乐观自信、旺盛的生命能量及缜密的思维、高超的智谋与韬略。


他驳斥了亡国论与速胜论,预言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的战争形式及日本必然失败的结果。


他划定了抗战胜利的三大边界条件:中国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国际抗日统一战线的完成;日本国内人民和日本殖民地人民的革命运动兴起。


他提出了持久战的三个阶段:敌之战略进攻、我之战略防御;敌之战略保守、我之战略反攻;我之战略反攻,敌之战略退却。


他谋划了“防御中的进攻,持久中的速决,内线中的外线”的具体作战方针,分析了“运动战、游击战、阵地战、消耗战、歼灭战”等具体战争形式的具体打法。


他指出“民兵是胜利之本”,因此政治上动员军民是极其重要的问题。


……


有原则方针指导,有宏观战略布局,有具体战术打法。《论持久战》一书,已经是人类斗争智慧的顶峰。


就连毛泽东的老对手蒋介石也是服气,他密令配发《论持久战》,各高级将领人手一册。


时任国民政府军副总参谋长的“小诸葛”白崇禧读后说:


“毛先生的大作在今年5月问世后,本人已经多次拜读,并已向委员长作了诚挚推荐。我将毛先生的大作总结成两句话: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


积小胜为大胜 以时间换空间


“积小胜为大胜,以空间换时间”。毛泽东《论持久战》中的战略智慧,也可以指导我们的人生经营。


如果说三十岁之前的人生的探索、试错、寻路之旅,那三十岁之后就是安身立命之旅。


所谓“三十而立”,就是在三十岁需要弄明白:何以立?以何立?


也就是明确自己的人生使命,选择自己的生存发展的路径模式,并为之拼搏奋斗。


对我自己而言,阶段性的任务是成长为顶级的“谋士型、侠客型律师”,以律法为剑,以智谋为盾,消除人间不平之事。


因此,我在三十五岁之前的战略任务就是完成知识、技能、经验、智慧的沉淀储备,打造出核心竞争力。


这需要从两个层面提升。


道的层面,是提升韬略思维,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完成三百个经典智谋案例的深度分析。


术的层面,是打磨专业技能知识,具体的量化目标是通过三个难度极高的考试,实现“律师、注册会计师、税务师”的“三师合一”。目前,司法考试已经完成,注会任务完成一半,税务师尚未开启。


这个任务是极其严酷的考验,难度极高、挑战很大。这就要求我必须付出超乎常人的努力,必须要走出“舒适区”,进入“战备状态”!必须通过整体规划与系统学习来实现自我的脱胎换骨。


因此,零打碎敲的“游击战”是不行的,松松垮垮、信马由缰是不行的,必须有系统的方略计划!


此项计划的总体方略,我借鉴毛主席的《论持久战》,总结为十二字方针:“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


所谓“积小胜为大胜”,就是化整为零、步步为营,通过小胜利的积累从量变实现质变。


做任何事情不要上来就毕其功于一役,妄图一战而胜。人的时间精力是有限的,要合理配置时间精力与目标难度。


如果设置的难度太高,投入的资源看不到反馈效果,会极大挫伤积极性。


要通过任务分解,将大事业分解成小模块,这样一关关通过,用小胜利来看到效果,来激励士气,最终完成整体任务,取得总体的胜利。


比如,系统学习毛泽东思想。我需要研读中国近代史、党史,中共中央的文件,了解毛泽东所处的时代背景及面对的问题。

要通读九卷《毛泽东年谱》、各种版本的《毛泽东传》,深度了解毛主席的生平经历。

在此基础上,再读《毛选》、《文集》、《文稿》……


这些书堆积起来能有一人高,想要细致深度研究,这看起来似乎是难以完成的任务。


我的办法就是按照时间轴进行分解,“积小胜为大胜”。


比如,我会拿出一星期的时间来集中研究1921年的毛泽东,通过网络搜索1921年的中国及世界所发生的大事,通读《毛泽东年谱》中记录毛泽东所经历的重要事情。如果提到重要的文件及毛主席的文章,延伸阅读。


比如1921年毛泽东在《大公报》中发表《省宪法草案的最大缺点》,这是毛泽东反对时任湖南省长赵恒惕公布《湖南省宪法草案》的文章。我在阅读之前,先根据具体的问题自己去分析写作,然后与毛主席的文章做对比,找出差距。


再如,1921年7月,毛泽东参加中共一大,我就需要延伸阅读《中共中央文件选集》中1921年部分的一大制定的党章、第一个决议、各地方共产主义组织报告。通过阅读这些文献,深度思考学习一个初创组织是如何具体运营的。


在完成以上的研究学习后,我会把自己的思考记录下来,形成的文章在“文师堂”公众号“教员系列”专栏上发表,以写作倒逼自己深度学习思考。


完成1921年,接下来就是1922年,这样一年一年读下来,就能跟随毛主席一起成长。这样看似不可能完成的读书计划也就有头绪了。


通过一个个的小胜利累积,从量变实现质变,这是成功做事的方法论。这就是“积小胜为大胜”的价值所在。


所谓“以时间换空间”,就是要将战略性资源投入到战略性事业之中。充分利用好时间资源,以获取未来更大的生存发展空间。


我目前最宝贵的、最有价值的战略性资产就是时间。


但是时间又是最特殊的资源:


第一:它不可储存,是极其容易流逝的;

第二:它是稀缺的、有限的,所有人的一天都是24小时,除掉必要的休息、基本活动,可利用的时间总是有限度的,不会无限供给;

第三:它是必需的、不可替代的,无论是学习考试还是技术的训练,必需要保证时间量的投入。目前流行“一万小时法则”的概念,也就是说任何一项技能想达到大师级别的水准,必需有一万小时的练习时间积累。


针对时间的以上特性,我必须通过学习、工作实践等方式,将流变的时间资源转化成知识、技能、经验等恒久稳定的资源,通过这种资源置换,调整好人生的“资产负债表”,让自己有实力在更广阔的平台上发挥自己的价值。


这就涉及到时间精力管理。青年毛泽东也曾经探讨实践过。


1919年12月,毛泽东探索实行“工读主义”,他把每天24小时划分为六段。其中,睡眠8小时,游息4小时,自习4小时,教授4小时,工作4小时。


这样的时间分配是非常合理的。首先能保证充足的8小时睡眠及4小时的游息,实现充分的放松休整。在学习的8小时中,划分为自习(输入)和教授(输出),既能输入也能输出。再加上4小时的工作。这是完美的“工读合一”的时间管理方案。


我可以借鉴这种时间管理方案,在睡眠8小时,工作8小时这些固定时间的基础上,剩余的8小时为:读书3小时,思考写作3小时,游息练习2小时。


在保证足够时间量的前提下,去提升时间的利用效率。


我要牢记:青年人的时间利用程度直接决定未来人生的发展空间!


这就是“以时间换空间”的含义。


三十五岁是人生的事业荣枯线,随着这个节点的到来,我的焦虑感是不断上升,我的任务压力是很重的。有焦虑是好事,我是没有资格沉浸在舒适区的,需要“朝乾夕惕”。


通过这几年的奋斗,我发现自己的人生就是一个不断突围的过程。当你突破一个小的包围圈,发现有更大的包围圈等待着自己。稍一懈怠,便会迎来生活的当头棒喝!


生命不息,奋斗不止,我能从这种突围蜕变中体会到愉悦。


对男人来说,三十多岁就是黄金岁月,必须让自己的每一天都活出价值!


积小胜为大胜,以时间换空间!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5

标签:抗日战争   时间   智谋   空间   层面   深度   战略   小时   人生   资源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