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华北军事大演习

1981年9月14日,我军举行了一次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军事演习-华北军事大演习

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军规模最大的一次演习。在数十平方公里的开阔地上,硝烟弥漫、火光冲天、士气高涨,将一场现代化的军事演习展现得淋漓尽致。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华北军事大演习

演习结束后,邓小平检阅所有参演部队,期间,一位师长运筹帷幄、指挥得当的表现给邓小平留下了深刻印象。

他对身边的人说道:此人将来必定是栋梁之才,一定要重点培养。

这位师长究竟是谁呢?他又有什么样的本领,能引起邓小平的注意?

遭遇两次退伍危机

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

这句话用在廖锡龙身上,再适合不过了。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

1958年,18岁的廖锡龙从贵州思南县应征入伍,当兵是廖锡龙从小的梦想,所以进入部队后,廖锡龙训练十分刻苦,很快就成为训练军事骨干。

1963年,廖锡龙获得了一次提干机会,最后却因为文化水平有限被挤了下来。

虽然没有提干成功,但是廖锡龙还是被连队留了下来,既然在学历方面不出众,那就好好提高军事技能,廖锡龙在平时训练中更刻苦了。

1964年昆明军区大比武,廖锡龙在对抗刺杀比赛中获得了第一名,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提干机会。

然而在9月份,他带领士兵在销毁一枚雷管时,导致右手手指致残,作为“特等射手”,这对廖锡龙的打击很大, 从此他只能用中指去扣动扳机。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部队比武

1964年底,连队考虑到廖锡龙提干无望,并且已经在部队服役六年了,于是把他列入了退伍名单。

廖锡龙内心对军队十分不舍,每天都倒数着离开的日子,这时,廖锡龙人生中的第一位伯乐出现了。

一位首长来到连队观看郭兴福教学法的汇报演习,廖锡龙的出色表现让他印象深刻,赞不绝口。

得知廖锡龙因为文化水平和右手残疾无法提干,准备退伍时,这位首长觉得不能让部队失去这么一个好苗子。

于是立即跟师里汇报了廖锡龙的情况,就这样,廖锡龙被特批留在了部队,并且还得到了提拔。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转眼到了1976年,廖锡龙的人生又迎来了转机。

这一年,中央军委决定在三年之内裁军30万,作为作训科副科长的廖锡龙又被列为了精简转业对象,一如12年前,廖锡龙的心情沉到了谷底。

但是在部队一天,就要当好一个兵,廖锡龙在给战士们训练的时候,经常给他们传授刺杀技术,狠抓军事训练。

时任31师副师长的关福成得知廖锡龙在转业名单上,惜才的他在一次内部会议中表示:

“廖锡龙当战士时就是 军事技术的尖子,军事技术过硬, 带兵训练有两下子,还是让他留 在部队,到步兵团去带兵吧。”

就是这一番话,廖锡龙再次被留在了部队。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1978年,廖锡龙回到步兵第 91团任副团长。廖锡龙将从这里开始,闯出自己的一番天地。

对越战争战初露锋芒

1978年末,中国和越南的关系越来越紧张,战争一触即发。91团接到了一级战备命令,廖锡龙抓紧时间指挥临战训练。

1979年2月14日,91团奉命开赴中越战争前线,身为副团长的廖锡龙当然也在其中。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仅仅用了28天,中国人民解放军迅速占领越南北部多个重要城市和县镇,目标直指越南首都河内。

越南黎笋集团慌不择路,赶紧从柬埔寨往回撤兵,这时候我军对越南的“敲打”目的已经达到了,于是中央宣布,解放军从越南撤兵回国。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对越反击战的解放军

在回国的路上,有一个叫班绕散的越军据点,还没有与我军交过战。为了避免越军在我军撤军的路上反击,我军决定先下手为强,吃掉越军这个据点。

班绕周围山高林密,是连接边境重要的交通枢纽,附近分布着10余个高地,易守难攻。

拔掉两边的高地,91团回国之路将是一条笔直的大道。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班绕散地形图

91团决定由副团长汪启发带领1营从左翼包抄,廖锡龙带领3营从右翼包抄。

由于敌情不明,来不及现场侦查,只能边打边摸情况,这时候就需要指挥员沉着冷静、机动灵活地指挥作战了。

廖锡龙拿着地图走在队伍的最前面,一边分析地形,一边进行部署,廖锡龙决定不走班封公路,直接上山,并且把部队分成三路,相互呼应。

然而战场上情况瞬息万变,9连走错了路,又与营部中断了联系,暴露在敌人的火力之下,伤亡惨重。

这时廖锡龙当机立断,快速调整战略部署,命令8连和9连互换作战目标,9连在营部炮火掩护下,就地与敌人争夺高地。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指挥作战

8连沿着山脊发起冲击,夺下班绕散东侧的4个高地,然后乘胜追击,又夺下两个高地,迅速攻占了班绕散集镇,彻底断了敌人逃跑的后路。

经过5个多小时的奋战,班绕散地区战斗胜利结束。

回国后,91团被授予“二等功臣团”,廖锡龙所指挥的三营,被中央授予“英雄营”的称号。

者阴山一战成名

对越自卫反击战结束后,中国撤兵,但是越南并没有吸取教训,反而不断地在边境挑衅。

1984年4月,昆明军区决定收复云南边境的老山和者阴山一带。

陆军11军接下了收复者阴山这一艰巨的任务,命定廖锡龙带领31师赴者阴山作战。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正在部署作战

在战斗前夕,师组织科长正在准备战后的抚恤工作,其中一项就是提前准备好安葬牺牲战士们的棺材。

要在短时间内准备一大批棺材,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经过几天的紧张筹集,终于凑够了200口棺材。

200口棺材够不够呢?组织科长也没有把握,于是把这一消息报告给了师长廖锡龙。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正在进行沙盘推演

正在查看地图的廖锡龙听到组织科长的话后,转过头去冷冷儿地问道“你准备了200口?”

组织科长被廖锡龙严肃的眼神吓了一跳,以为是自己准备少了,于是赶紧说道:“不够,我马上再去办。”

“什么不够,是太多了!”廖锡龙声音一下就提高了八度。

“这次作战,如果用到200口棺材,我看我这个师长也就不用当了!”

战场上枪炮无眼,牺牲是难免的,200口棺材算不上多了。

“100口足够了,把剩下了给我退了!”廖锡龙深吸一口气,用坚定的语气说道。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4月份的云南,阴雨连绵,一连好几天见不到太阳,我军冒着大雨向西移动,对面的越军早就有了防范。

大面积铺设雷区,加固铁丝网,储备粮食,准备与我军进行持久战。

虽然他们准备充分,但是我与我军何时进攻,他们却摸不着头脑。

所谓用兵之法虚虚实实,廖锡龙准备在这上面做一下文章。

4月中旬的一个晚上,下方的公路上突然车灯忽明忽灭,山间小路上也有手电筒的光亮,炮弹声、,马达声轰鸣,村里的狗群受到惊吓,狂叫不止。

越军还以为我军发起了进攻,全都躲进了工事还击,打出的炮弹比我军多上十几倍,结果第二天,才知道是虚惊一场。

其实这是廖锡龙提前布下的一个迷惑阵,就是让对方摸不准我们的进攻时间。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观察敌情

果然第二天我军炮火一起,敌人一时难以断定,就在他们判断的空隙里,我军的进攻部队早已摸到了敌阵地前,攻下了高地。

总攻定在了4月30日,然而天公不作美,29日就下起了大雨,傍晚部队冒着磅礴大雨出发,平时走两三个小时的路程,怕是要极其艰难地走上一夜了。

按照原定计划,战斗将在4月40日凌晨6点打响,在战前会议上,廖锡龙曾斩钉截铁地说过,将用5个小时收复者阴山,如今还能完成任务么?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廖锡龙看着作案报告,在脑海中快速过了一遍,眼看总攻时间就要到了,可是还有连队没有赶到指定位置。

这时,廖锡龙果断做出决定,请求上级往后推迟20分钟,理由是:有几个连还没到位,雨太大对炮兵射击有妨碍,炮筒容易进水引起爆炸……

上级很快同意了他的请求,20分钟内,所有连队到达了攻击地点,大战一触即发。

这时,廖锡龙却又做出了一个决定,请求上级再推迟20分钟,其他指挥员们纷纷不解,毕竟延误了战机,关乎全局。

虽然战士们全都赶到了指定地点,但是无一不被雨水淋透,一夜急行军已是筋疲力尽。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推迟的这20分钟,对于他们来说非常宝贵,足以调整状况,迎接大战,上级也快速同意了廖锡龙的请示。

果然,战斗打响后,毫无准备的越军乱成一团,有人还在睡梦中,衣服来不及穿就赶紧跑到工事里,有的永远留在了睡梦中。

敌人的阵地上已是一片火海,他们却还在猜测,这是否是正式的进攻,还是只是为了迷惑?

这一次,廖锡龙可是真正的放出了大招,炮攻结束后,廖锡龙下令发起总攻,92团、93团分别发起进攻。

这一仗仅仅用了5个半小时,者阴山就收回到了我们手中,这次战役,我军牺牲98人,受伤17人,果然100口棺材也没用上。

几天后,部队后撤进行修整,全军上下举行了庆功宴,可是廖锡龙却缺席了。

他命令警卫员驱车来到烈士陵园,一路上,廖锡龙不断地向外探望,他在寻找白色的花。

按照家乡的风俗,白色的花代表对死者的悼念,来到烈士陵园后,他将白色的花放到了牺牲的战士墓前,并和战士们一起挥锹铲土,悼念烈士。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图:廖锡龙悼念牺牲烈士

战报传回中央,邓小平对廖锡龙大加赞赏:“此人应该重点培养,我看先让他当个军长!”

当月,廖锡龙便升任为11军的副军长,1个月后,直接转为军长。

1981年邓小平检阅华北大演习,一人脱颖而出,邓公:此人重点培养

实际上,早在1981年华北军事大演习的时候,邓小平就注意到了廖锡龙不俗的军事才能,并对身边人说廖锡龙气度不凡,要对他重点培养。

廖锡龙也不负众望,成为了一代将才!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4

标签:阴山   越军   华北   越南   连队   作战   高地   我军   棺材   脱颖而出   部队   重点   军事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