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1990年,邓小平去视察上海的经济建设工作,工作结束,邓小平去上海烈士陵园看望了自己的发妻——张锡瑷。

在这个墓碑中间,有一个长方形的黑白照片,这是张锡瑷留下的唯一的一张照片,照片中的张锡瑷19岁,正值青春年华,一头短发,眉清目秀,眼神中有星光闪过,给人以春天般的温暖。

陪同邓小平前去祭奠的邓楠忍不住问自己的父亲,“张锡瑷妈妈真的像照片中这样美吗?”

年近90岁的邓老听到女儿的问话怔了一下,他沉默了一会儿,似乎是在回忆漂亮的张锡瑷,回忆他们相遇的点点滴滴,也许他们的回忆太过甜蜜,邓小平欣慰的笑了,他对女儿说:“她是少有的漂亮啊!

“少有的漂亮”可见邓小平对张锡瑷极高的评价,也不难看出邓小平对张锡瑷无尽的思念。

张锡瑷是一位怎样的人?她与邓小平之间又有着怎样令人难忘的故事?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初遇在莫斯科,互相欣赏

1907年,张锡瑷出生于河北省房山县良乡镇,父亲也是位有革命理想的人,曾担任良乡火车站站长,参加过“二七”大罢工。

家中的环境耳濡目染的熏陶着她,使得张锡瑷从小就极为关注社会,在当时的社会,工人运动此起彼伏,革命的声势日益壮大,这些都在无形中影响着张锡瑷,当时的张锡瑷心中已经坚定了革命的理想。

当17岁的张锡瑷在直隶省第二女子师范学校读书时,积极参加学校举办的社会活动,学生运动,还加入了社会主义青年团。

1925年,张锡瑷积极参与国民会议促成会的活动,进一步经受住了斗争的考验,同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由于各项工作表现积极,下半年,张锡瑷与她的一个妹妹张锡端被中共北方党组织选派到莫斯科中山大学学习。

这是她和邓小平相遇的地方,也是梦开始的地方。

张锡瑷人长得好看,革命立场坚定,学习十分刻苦,可谓是美貌与智慧集一身的奇女子。这引起了许多同学的好奇,其中也有邓小平。

许多人向她表白,她却都是礼貌的拒绝。这让张锡瑷在中山大学更加出名了。

同学们介绍说,张锡瑷不仅是校花,还坚定的信仰无产阶级革命,她努力学习革命理论,还在群众中积极宣传先进的革命思想和马克思主义。

这让邓小平也开始关住张锡瑷,他发现这个女孩儿最常去的地方是图书馆,她总是去无产阶级革命理论那架书旁,慢慢走动选着,然后去旁边的位置,翻书学习,她学习的很认真,很安静,风轻轻的吹动着她的碎发,美的就像一幅画。

邓小平被这个美丽的女孩子吸引了,他主动前去打招呼。

“你好,你也是中国人吗?”邓小平轻轻的问道。

“是啊,我是中国人。”女孩儿抬头看了邓小平一眼,微笑的礼貌回道。

“我叫邓小平,以前在欧洲勤工俭学,刚从法国到这里不久。”

“欧洲,你在欧洲都做些什么呢?”明显这个话题引起了张锡瑷的注意,她颇有兴趣的问道。

“那个时候的巴黎,市场萧条,工人失业,社会动荡,我们没有足够的时间学习,就得去各处做工,很多学生都住进了巴黎的贫民窟和华侨协社所搭建的帐篷,还有的学生都病倒了。”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说完,邓小平轻轻地叹息,似乎感到惋惜,他看了看张锡瑷,见她正一脸认真的看着自己,眼中也浮现出一抹心疼和怜惜。

于是,邓小平继续说道:“没有办法,为了生存,我们就各处做工维持生计,我曾在钢铁厂当轧钢工人,在制作扇子和纸花的手工作坊做手工,橡胶厂当过制鞋工人,汽车厂当过钳工,短期兼职更是数不胜数。”

“那你怎么想到回来了呢?”张锡瑷问道。

“后来我认识到,这样的勤工俭学是无法达到改变国家落后的目的的,于是就渐渐放弃了‘实业救国’的幻想,现在我倾向于‘革命救国’。”

后来两人聊了很多,围绕着国家、革命、理想,青年时期的邓小平很是风趣幽默,经常把自己在欧洲遇到的各种事情编成有趣的故事讲给张锡瑷,张锡瑷就很是愿意和他聊天。

后来,他们经常在一起学习,先到苏联的张锡瑷教邓小平俄语,邓小平学习的很快,不久,他们就可以流畅的交流了。

他们还成立了不同的学习小组,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基础革命理论,听不同专家的课,然后组员之间互相监督。他们也会经常聚集在一起讨论学习的心得,在争论和思辨的过程中,每个人都成长了很多。

他们惊喜的发现,他们之间三观相合,革命理想也一样,渐渐萌生出了一些好感。

只是,还不到一年时间,由于国内大革命紧迫形势的需要,当年年底邓小平就奉命回国了。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再遇于武汉,喜结两姓之好

1927年蒋介石叛变革命后,邓小平被调往设在武汉的中共中央任秘书。

这一年的8月7日,为了挽救国民革命危机,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此时的邓小平作为中共中央秘书也参加了这次会议,此后的几年时间里,中国革命陷入了低谷,中国共产党的活动只能被迫转入地下,但是邓小平始终和党在一起,和革命队伍在一起,坚持战斗,在腥风血雨和白色恐怖中,于紧张和压抑的气氛之中,创造着新的希望。

此后不久,发生了一件令邓小平感到欣喜不已的事情,一天他在武汉意外见到了张锡瑷。

张锡瑷于1927年回国,回国之后,她领导参加了保定的铁路工人罢工运动,罢工之后根据组织上的工作安排,张锡瑷到了武汉,恰好分在武汉的中央秘书处工作。

两人都十分欣喜,他们一起工作,合作面对革命中的危险和困难;他们也会一起回忆之前在莫斯科中山大学相遇的情景;他们也会继续探讨马列主义,中国革命的前景和道路。

在一次次的相处中,两人对彼此的好感度直线上升,朦胧的情愫已在他们心中漫延开来。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后来,党中央迁往上海,他们二人随同前往,那时邓小平担任中共中央秘书长,张锡瑷就在他下属的秘书处里工作。

我们不得不感慨,有时候缘分就是如此的奇妙,冥冥人海中的两人,这次竟然真的又成为了同事,那时的两个年轻人风华正茂,朝气蓬勃,真可谓是年轻有为。

在上海时期的邓小平就是个积极乐观的阳光小伙,张闻天的夫人刘英回忆起那时的邓小平,感慨的说:“他很开朗活泼,时常有说有笑。”

这样能给人带来温暖和阳光的人,谁会不喜欢呢?于是,在这个时期,两个年轻人勇敢的选择了互相表白心迹,因为他们知道在革命过程中危险随时发生,他们不想给彼此留下遗憾。

1928年初,邓小平不到24岁,张锡瑷不到22岁,他们由同学、同志而进一步发展成为爱人、伴侣。

他们的婚礼简单而朴素,但却是两人永远无法忘记的美好。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这天,在上海广西中路一个叫聚丰园的四川菜馆的二楼,热闹非凡,当时在中共中央工作的许多同事都来了,包括周恩来夫妇,李维汉、王若飞等一共30多人,新郎个子不高,眼窝很深,看上去十分精干,新娘十分漂亮,梳着短发,白净的脸上闪动着一双大眼睛。

据当时的人的回忆,张锡瑷大约160厘米左右,眉清目秀,开朗活泼,说话轻声轻气,很温柔,待人诚恳热情。

因为当时他们在上海做地下工作,经常需要乔装打扮,当时张锡瑷经常穿旗袍,高跟鞋,邓小平经常穿长袍,戴博士帽,看起来两人十分般配。

当时的上海正处于白色恐怖时期,他们从事地下工作,犹如战斗在龙潭虎穴,毫不夸张的说就是在刀尖上跳舞。

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中,他们度过了他们一生中短暂的一年多的时光,那段时光十分甜蜜和幸福。

当时他们和周恩来夫妇住在一起做邻居,周恩来夫妇住在楼上,而他们就住在楼下,邓颖超说:“那时经常听到楼下的邓小平夫妻说说笑笑,洋溢着青春的气息。

1929年,由于工作需要,中共中央派邓小平去广西领导广西党的工作和组织武装起义。革命事业高于一切,邓小平告别已经怀孕的妻子,匆匆踏上去广西的征途。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生子难产,天人永别

在广西,邓小平化名为邓斌,他的掩护身份是省政府秘书,在这个身份的掩护下,邓小平领导发动了百色、龙州起义,创立了红七军、红八军和左右江革命根据地,革命取得巨大胜利,在大革命失败后的中国大地上又掀起了一个新的革命高潮。

1930年1月,邓小平奉命回上海汇报工作,结束之后马上赶去了上海宝隆医院,张锡瑷正准备分娩,这无疑是上天给他们的最好的礼物,邓小平十分欣喜,在走廊上焦急的等待着。

然而等来的却并不是顺利产子的消息,医生说张锡瑷难产了,顿时心中像劈过了一道雷,邓小平呆住了,他真的呆住了,他不知道为什么会变成这样呢?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心中闪过无数个念头,然而他能做的只有等待,时间一分一秒的过去,在万分焦急中,他终于等来了结果,孩子生下来了,可是张锡瑷却得了产褥热,邓小平十分心疼,他在医院日夜陪伴着妻子,然而结果非常不幸,他心爱的妻子离开了自己和刚出生的女儿。

邓小平抱着他的女儿发呆,他的心里像窒息了一样难受。这个小女娃刚出生就失去了自己的母亲,可是自己由于革命工作的需要又无法亲自照顾她,他只能将他的女儿暂时交给她的姨妈抚养。

然而,祸不单行,没过几天,这个小女娃也没能活下来,也许她太心疼自己的妈妈了,就去追随她的母亲了吧。

想想自己去广西之前,自己的妻子还关切的嘱咐自己,微笑的同自己告别,他们之间爱的誓言仿佛还在耳边,如今竟已天人永别,何其残忍!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然而自己作为一名革命者,是不能被打倒的,革命曾经也是妻子的愿望,自己一定要继续战斗,邓小平托中央特科工作人员李强代为埋葬妻子,然后就又匆匆赶回了广西。

在之后的革命生涯中,邓小平始终没有忘记张锡瑷,她永远在自己的心中,一个最温暖的角落,那里没有疼痛,没有痛苦,只有宁静和欢愉。

1949年上海解放后,邓小平进城第一件事就是寻找张锡瑷的墓,因为战乱的破坏,原来的公墓早已面目全非,在李强的帮助下,邓小平终于找到了张锡瑷的墓,他请人把她的遗骨取出,和当时另一位烈士苏兆征的遗骨一起,分别用棺木装好,放在了邓小平在上海居住的房子下面。

张锡瑷的遗骨和苏兆征的遗骨在那所旧房子里存放了20年,直到1969年,才被转移安葬到上海烈士陵园(上海龙华革命公墓)。

1990年,86岁邓小平来到发妻墓前,对邓楠说:她是少有的漂亮

斯人已去,今天的中国在邓小平的指引下已走上了繁荣发展之路,这是邓小平和张锡瑷共同的愿望,这又何尝不是一种别样的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7

标签:周恩来   中山大学   莫斯科   中共中央   发妻   遗骨   广西   武汉   上海   墓前   妻子   漂亮   工作   邓楠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