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烧37度3,看清孩子的小窃喜,我长舒一口气


发烧37度3,看清孩子的小窃喜,我长舒一口气

文|橙子妈妈。未经授权,谢绝转载。


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接到孩子从学校打回来的电话。


10月底一个周五下午3点多,我就接到了一个。“妈妈”的喊声一起,迅速进入戒备状态。


“我有点不舒服,37度4”。我竟然长舒一口气,在莫名的更差的心理准备面前,这点发烧算得了什么?我又有点小窃喜,有个名正言顺的机会可以提前回家休息,对这个阶段学习压力非常大的孩子来说,是多么难得!


迅速收拾好东西,奔出咖啡馆。那一天,我第一次真正体会到,我爸妈每次在我放假回家时认真准备一桌子饭菜是一种怎样的心情。


今天要分享的花花的文字,非常巧合地和我的这段经历相似度高达90%以上,大抵,天下的妈妈对孩子的爱都是很相像的。当我们用心去“看见”,我们的心里会更加柔软。


我和她不同的是什么呢?我想了又想——我没一个嘴巴抹了蜜糖的二宝。


——橙子妈妈



发烧37度3,看清孩子的小窃喜,我长舒一口气

我自迎风驰骋


01

自助火锅在向我招手

老师的电话来得正是时候



闺蜜生日,特地挑了个中午去吃大餐。


三个大学同学,二十几年的友谊,我们称之为“女朋友们”的聚会。


不必装逼,不必忌讳,随意吐槽,随意海吃。


考虑到我有两娃,又是行政班,铁杆闺蜜就总是挑我工作单位周围聚会,就这样,我还经常迟到早退,一度被冠以“鸽王”的称号。


三人挑了一个自助火锅,一盘一盘海满海满的牛肉刚刚上桌,正准备大快朵颐,大干一场,我的手机响了,一看来电显示——贾凌(化名,下同),我的手都抖了——是姐姐的班主任。


娃在上学,最怕的就是接到老师的电话。要么生病,要么犯错,反正肯定不是什么好事情。


我深吸一口气,朝闺蜜做了个“嘘”的动作,默默跟自己说:“淡定一点,不管你怎么想,老师来电话了,你怎么纠结、担忧,都不能丝毫改变事实,兵来将挡,水来土掩吧”。


02

还好,电话那头

37度3的姐姐不太糟



鼓足勇气,接通电话,来了个标准的商务招呼:“您好!”


“妈妈,是我。”姐姐的声音从电话那头传来。


我立即松了一口气,还好,哪怕打架了,至少受伤的不是自家娃儿。


“妈妈,我有点发烧,贾老师让我回家休息。”姐姐的声音很轻,有气无力的。


还好,还好,不是不小心把别人弄伤之类的,不是在学校犯了什么错误,不是老师让我领回家教育。


“发烧了?多少度啊?”心落到肚子里,我就开始解决问题。


“37度3,都是那个邻座,自己感冒,今天偏偏要来上课,搞得周围的同学都被传染了,大家都有点发烧了,贾凌也真是,都不管管她!”姐姐的声音有点低,但是语速很快,明显是走出了老师的视线范围,贾老师又变成了日常嘴巴里的“贾凌”。


“你感觉怎样啊?”我问。


“有点头疼,你能来接我回家吗?”姐姐干脆直白地说。


我盯着咕噜咕噜冒气的火锅,一筹莫展。且不说刚刚付的自助餐费白白打了水漂,此刻要是胆敢撤离,这个“鸽王”的称号我是戴定了。


这个点儿,队友更是指望不上了,不是在开会,就是在去开会的路上。


“我帮你打个车回家吧。”当机立断,我觉得姐姐的情况不是特别糟糕。


“好的,那你跟贾凌说一声,我到门房等车。”姐姐说完,是一段空白。


手机很快交到了班主任手里。


“贾老师,不好意思,孩子可能有点不舒服,下午可以请半天假吗?”我也立即变成了彬彬有礼的妈妈。


“可以请假的,请注意孩子的状况,要是发烧的话,需要持48小时内的核酸证明再来学校复课。”电话那头的老师也是个理智克制的成年人,照本宣科的告知我学校的防疫规定。


“好的,贾老师,我在上班,暂时不能到学校,家里有人在,我给她打个车回家休息一下,看看她的状况,再跟您联系,给您添麻烦啦!”我客客气气的跟老师说。


“我马上收拾书包到门房等车,是北门,你不要打错车。”姐姐接过电话叮嘱我。


03

身在曹营心到家

很好, 没我什么事



挂了电话,我赶紧打车。


真是越提醒自己不要想那头粉红色大象,就全世界都是粉红色大象。


我哆哆嗦嗦打了车,姐姐在门房等了10分钟,车子还没到。姐姐用门房电话call我。


我一看,打错地方了,打到分校的北门去了。


赶紧跟姐姐道歉,让她再等一会儿。重新打车。


半个小时之后,姐姐终于到家了。用家里电话给我报了个平安,我让她睡一会儿。也给贾老师发了个信息,告知孩子已经平安到家。


下午回到单位,异常的忙碌,一件事接着一件事。直到4点,我才有空喘口气,赶紧打家里电话看看姐姐的状况。


姐姐还在睡觉。


5点多,姐姐打我手机,告诉我刚刚量了体温、自己现在不发烧了,感觉好多了,爸爸回家烧饭了,让我放心。


我叮嘱她多喝点水,再休息一会儿,不要急,身体要紧,我会尽快回家的……


话才说到一半,姐姐就不耐烦的说“挂了”,“啪”一声,把电话挂了。


队友回家了,我也放心了,专心致志干工作。


04

女汉子也有柔弱的时刻



晚上下班到家之后发现,姐姐还在睡觉,妹妹在客厅玩,队友在厨房忙碌。


我一进家门,妹妹就轻声轻气地跟我说:“姐姐不舒服,你不要吵她哦,我们要照顾她。”


放下手里的东西,我还是忍不住走进姐姐房间看看她怎样。


房间的窗帘拉得严严实实,里面很暗沉。我的眼睛适应了一会儿,终于看到了囤在床上的姐姐。


摸了摸额头,还好,并不烫手。


“妈 妈 ”姐姐难得嗲嗲地喊了我一声。我顺势躺到被子上。


非常自觉地没有躺到被子里面。


怎么说呢,姐姐从小就不喜欢抱抱搂搂。刚刚学会走路,就基本不要抱了,队友一度怀疑她有多动症——总是在奔跑、玩耍,很少有安安静静躺在怀里的时候。幼儿园小班,姐姐就自己主动要求单独睡一个房间。小学的时候,我作为女生还偶尔得到许可跟她睡几个晚上。逐渐长大之后,她的床成了禁区——不允许我们随意躺(现在那只叫“叮当”的猫拥有了豁免权)。


暑假带姐姐去学校打疫苗,我看她戳针,心疼的不行,上去给她拉衣服、扶了她一下,她一把推开我,打针的医生都说:“妈妈碰一下没关系的”。但是,姐姐就是不喜欢别人碰她。


妹妹则与之截然不同,是个超级黏人的小豆包。每天要抱抱、要亲亲。下班回家必须先抱抱她,小脸蛋随时送过来给你亲一亲,睡觉之前也必须躺到爸爸妈妈中间求抱抱,好像把姐姐不要的亲亲抱抱都补偿给了爸爸妈妈。


05

为了“发烧”

我可使出了洪荒之力呢



小心翼翼的躺到姐姐边上,我们就有一搭没一搭的聊起了天。


“还要做核酸才能去上学啊……”姐姐有点担心的说。


“没关系,做核酸就做核酸呗,你现在感觉咋样啊?要不要去医院啊?”我安慰姐姐。


“我还好,就是周围同学都说发烧,我就感觉自己也不行了。”姐姐说。


“好几个同学都发烧啊?”我问。


“是的呀,我们一起去校医那里量的。去医务室的路上,我特别希望自己发烧,我使出了洪荒之力,祈祷把热量都集中到额头上来吧,热量上涌吧、上涌吧、让我发烧吧。一量,还真是37度3,我们一起去的几个同学都有点低烧。”姐姐笑嘻嘻的说。


“早知道还要做核酸,这么麻烦,我就不去医务室,抗一抗拉倒了。”姐姐有点懊恼。


“哈哈,你的祈祷灵验了,不过我可不希望你发烧。”想想去医务室路上祈祷自己发烧的姐姐,有点好笑,又有点心疼。高中的第一次月考刚刚结束,估计她也累的够呛。


“我就是有点感冒,其他还好。”姐姐接着补充。


“歇半天也没啥,我有时候也很想翘班啊,我就跟贾凌说你生理期不舒服吧。”我也被姐姐带偏,开始直呼 “贾凌”的大名。


“吃 饭 啦 ”妹妹喊开饭的声音中断了这次难得的“卧谈”。


06

养大宝送命

养二宝续命



宝贝闺女不舒服,队友下午早早回家炖了一锅鸡汤,还烧了一个姐姐最爱吃的红烧排骨,顺手给我炒了一盘青椒茄子(这个有些奇特的食材组合,属于我家乡的土菜,是我的最爱)。


晚饭吃得酣畅淋漓,四个人都是肚饱腰圆,叮当也一直绕着桌子欢快的转圈,撒泼卖萌,从每个人那里都得到了数量不等的鸡肉解解馋。


妹妹永远是餐桌上的主力军和气氛担当。


一边吃一边说:“啊,排骨太好吃啦!我还要一碗鸡汤,青椒我吃了会喷火哦,要我喷给你们看看吗?”


和姐姐的内敛相比,妹妹简直就是个行走的夸奖机器。


和小伙伴一起去广场玩,队友帮她把自行车拎下台阶,妹妹会特别自然的来一句:“哇,爸爸好大力气啊!” ——搞得同行小伙伴的爸爸一愣一愣的,就那么一辆儿童自行车,值得如此大张旗鼓的表扬吗?


妹妹还会特别炫耀的告诉所有小伙伴儿:“我爸爸是首席厨师专家!”——她爸爸烧的任何菜都是最!好!吃!的!


发烧37度3,看清孩子的小窃喜,我长舒一口气

果然首席厨师专家,花生米都炒得这么好看

颗颗都是爱,妹妹说得对



吃完饭,姐姐的精神明显好了很多,主动说:“我明天还是去上课吧。”


队友走过去摸了摸她的头,说:“那你今天晚上早点睡,明天早上起来再看看状态。”


一场“发烧”,以半天假期结束了。


07

当你奔赴向前 我并不想只是目送

我要从“看见”里与你并肩



每次送姐姐到学校门口,看她背着硕大的书包走进校园,我都有种无法言说的感觉。


她也是在走进一个修罗场,并且,她自己并没有太多选择的权利,只能坐在那里听老师讲课,跟着课表,完成这一天的任务。


即使啥也不干,单单每天坐上10个小时,想想我都觉得累。


何况,学校也是个小型社会,也有各种“明争暗斗”,也有复杂的人际关系。而这一切,她需要独自去面对。


“看见”她的压力、努力,包容她偶尔的任性,是我们力所能及为她做的一点微不足道的事情吧。


清晰记得橙子妈妈9月17号日签,关于一个妈妈的感触:


看着儿子的背影融入在入学孩子的人群里,我真的在想:


这些表面看起来若无其事的孩子们,其实内心里面承受着多少成年人看不见的压力!


如果我们“看不见”他们,他们要付出多少力气,付出多少代价,才能走过青春期?


如果作为父母,我们也“看不见”她所承担的一切,以为那是她必须经历的理所当然,一味地去要求她、去责备她、去埋怨她,她又能依靠什么走过这段孤独的青春岁月?


发烧37度3,看清孩子的小窃喜,我长舒一口气


08

人生辽阔

愿我们都能“被看见”



其实不仅仅是对孩子,对我们自己亦是如此。


“被看见”本身就是一种力量。


我第一次深刻体会到“被看见”的幸福,是一个周日的早晨。


我到妹妹小床边上,亲亲她,喊她起床,她突然问我:“妈妈,你今天上班?”


我一愣,是的,这个周日我要加班,但是我没说呀,这个小朋友是怎么知道的呢?


看着我惊异的表情,妹妹指了指我的耳朵:“你戴的这个耳环。”


我一下子有种被击中的感动:这是一个独属于我自己、有点任性、密不外宣小秘密。


买各种耳饰是我的爱好之一,我有很多副耳环,但是,平常上班我只戴其中的两副,并且,这两副耳环是绝对不会在休息日戴的,没想到妹妹注意到了我的这个小秘密。


因为一副耳环,她敏锐的判断出“妈妈今天要上班”。


那一刻,我被深深的温暖了。


好像我在职场和家庭夹缝中的所有的委屈、挣扎、付出,在妹妹说出“你戴了这幅耳环”的时候,就全然的被理解和包容了。


我“被看见”了。


队友经常加班回家,听到他的脚步声,妹妹会像个迎宾员一样站在门口,大门一打开,就拍着手还带着节奏、踏着步的大声说:“欢迎 回家!欢迎 回家!欢迎 回家!”


妹妹的表演太过卖力,有时候我和姐姐也会忍不住被感染,加入这个欢迎队列,造成一种夹道欢迎红毯明星的架势。


这个时候,社畜队友或许也会体会到那么一点点温暖吧。


姐姐的“生病”,我想她只是有点累,想偷个小懒、给自己放个假而已,如果我和队友一味地劝她坚持、指责她想逃学,或许姐姐会真的生病。


而且,我相信,在她打电话给我的那一刻,她是真的身体不舒服。


“看见”孩子的困境,和孩子站在一起解决问题,而不是和问题站在一起指责孩子。


人生辽阔,见自己,见他人,见众生,愿我们都能“被看见”。


作者:橙子妈妈。“青春期手册”平台创始人,资深媒体人,家有青春期男孩一枚。专注研究青春期身心发育、亲子关系、情绪管理。“做终身学习的父母”践行者。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孩子   门房   核酸   队友   口气   姐姐   妹妹   妈妈   老师   电话   学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