伪挫折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伪挫折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生活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言论:


“现在的孩子太玻璃心了,动不动就觉得委屈。我们那一代人,被父母、老师冤枉的事儿多了去了,哪一件会真往心里去。”


“如今青少年的自杀率居高不下,抑郁症越来越年轻化,还不是因为父母太宠,老师太惯。孩子从小受不了委屈,将来到社会打拼会很麻烦。”


“孩子从小就是要接受挫折教育,家长只有多给孩子一些挫折教育,才能帮助孩子练就强大的内心。”


正是在这种思想的影响下,很多家长走入了挫折教育的误区。而错误的挫折教育,不仅不会让孩子变得强大,还会给孩子带来匮乏感、挫败感,让孩子变得自卑、怯懦、缺乏安全感,反而失去了对抗挫折的能力。

伪挫折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错误的挫折教育

容易陷入三大误区




家长最常用的“挫折教育”,是打击教育,因为它不需要成本,分分钟都可以进行。具体做法是:拿孩子和其他孩子做比较,常常打击、批评孩子,哪怕孩子把事情做对、做好了,也要从中挑刺,以此来鞭策孩子。


家长以为,这么做可以防止孩子骄傲自满,但实际上,如果孩子做每一件事情都只能得到负面的打击,得不到正面的鼓励,孩子自然会认为自己没有能力做事。久而久之,可能会造成“习得性无助”。


所谓习得性无助,是指个体经历了某种失败后,在情感、认知和行为上表现出消极的特殊的心理状态。


患上“习得性无助”,会让孩子畏惧失败。于是他会极力避免做可能失败的事情,变得消极、抑郁、焦虑,甚至自暴自弃。




另一种错误的挫折教育,是吃苦教育。吃苦教育的表现方式为:人为地给孩子创造一些无法承受的生存困境,让孩子吃苦,从而达到教孩子珍惜幸福的目的。


比如,王小波在《沉默的大多数》中举过一个例子,他在云南插队的时候,曾吃过“忆苦思甜饭”。饭里煮的是芋头杆、南瓜藤,吃得大家偷偷干呕,半夜在厕所门前排长龙。


王小波在文章最后说:“我不觉得这是在受教育,只觉得是折腾人。”


的确,一味地让人去吃苦,让吃苦成为单纯的受罪,不仅无法起到教育作用,而且还会造成对方的愤怒和怨恨。


其实,父母并不需要刻意地让孩子吃苦,而是需要在孩子遇到必须吃苦的事情时,有意识地培育孩子吃苦的能力。


就比如,家长不必为了培养孩子吃苦的能力,而故意哭穷,降低生活水准;但在带孩子出门旅行或者参加野外活动,碰到食宿条件比较差的状况时,父母要鼓励孩子接受。


又比如,父母可以教会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像帮忙收拾碗筷、扫地拖地等等。孩子在家务中也能体会到父母的辛苦,这又何尝不是一种挫折教育呢?




挫折教育的第三个误区,是把挫折教育等同于痛苦教育。一些家长会故意制造挫折,让孩子陷入痛苦的情绪,认为孩子越频繁地体会痛苦,内心就会被锻炼得越强大。还有一些家长,会漠视孩子的痛苦,认为孩子的痛苦没什么大不了,甚至还会指责孩子大题小做。


然而,家长的这种痛苦教育,有可能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前几年,上海卢浦大桥曾发生过一起事件:一名17岁的男孩突然从车里冲了出来,直直地从桥上跳了下去。后来经报道,原来男孩当天在学校与同学发生了矛盾,可母亲非但没有安慰他,还指责他。母亲冷漠的态度成为压垮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致使他毫无留恋地跳下桥去。


其实,我们很能理解男孩母亲的心情。或许,和同学发生矛盾,这在母亲看来真的不算什么大事。又或许,母亲指责孩子,只是希望他能坚强起来,不为这点小事伤神。


但就如同窦文涛在《圆桌派》节目中说的那样:“你不能总觉得孩子娇气或者经不住打击,因为有些时候,逼得大人跳楼的可能是股票崩盘,可是对孩子来说,玩具坏了跟股票崩盘是等价的,他觉得这个比天都大。”


可见,如果孩子身处痛苦的情绪,父母不仅不能给予开导安慰,反而还要用冷漠、指责来对待,那么孩子很可能会陷入情绪无法自拔,甚至做出过激的行为。

伪挫折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怎样做

才是正确的挫折教育?

既然错误的挫折教育可能会给孩子带来各种不良影响,那么究竟怎么做,才算是正确的挫折教育呢?


挫折教育的第一个关键,是给予孩子爱与支持。


一个人要想战胜挫折,需要的是勇气和能力。而身为父母的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给予孩子足够的爱与支持,让孩子相信自己有能力去战胜它,也让孩子相信,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还有父母能成为他坚强的后盾。


反之,如果父母只有冷漠、否定、差评,那么孩子就会觉得自己在困难面前孤立无援,没有决心和勇气尝试着战胜挫折。


挫折教育的第二个关键,是培养孩子正确看待挫折的态度。


孩子考试失利时,你是怎么说的?


是批评孩子“你不是读书的料”,还是毫不走心地说一句“考差了没什么大不了,下次考好就行?”


正确的态度是:


我们首先要承认挫折。也就是让孩子承认,考得不好很可能是这段时间学得不好,而不是给自己的失败找借口。


接着,我们要正视挫折,寻找原因。比如,我们可以和孩子一起分析试卷,剖析错题,找到错题的原因。


之后,我们要解决挫折。比如,我们在找到不扎实的知识点之后,要及时查漏补缺,把知识点搞懂、搞透。


最后,我们要鼓励孩子。我们要主动表扬孩子正确应对挫折的态度,并鼓励孩子不要灰心,继续尝试。


只有父母将正确对待挫折的方式教给孩子,孩子才有可能做到“赢得了,更输得起”,形成积极、乐观的思维方式。


挫折教育的第三个关键,是教会孩子解决问题的方式和经验。


要想战胜挫折,不仅要有勇气、有正确的态度,还要有实打实的能力。在生活中,父母不该过度保护孩子,将孩子置身于“温室”之中,而是要让孩子在生活中得到锻炼,积累克服挫折的经验。


比如,我们可以给孩子安排一些有挑战性的事情,像带孩子野营、徒步旅行等等。也可以在孩子遇到挫折时,指导孩子克服困难的方法。


孩子拥有战胜挫折的能力,那么当他们在遇到困难时,自然会变得更自信,更乐于尝试。

伪挫折教育,毁掉孩子的一生

拨迷见智

开启自在之门

挫折教育,是一个经常被误解的概念。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人为地去制造挫折,让孩子饱受打击;也不是当孩子正高兴的时候,突然喊停,扰乱他们的兴致。


这样的做法,不是磨练,只是折磨。


真正的挫折教育,是当孩子遇到挫折时,父母用爱与陪伴,带领孩子直面困难;是去激发孩子的潜能,让他们有坚强的内心、强大的能力,去独自解决问题。


要知道,让人对抗挫折的是勇气,而创造勇气的,是爱与鼓励。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挫折   孩子   勇气   痛苦   态度   家长   父母   正确   母亲   能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