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双减政策落地三个月,教育培训行业哀鸿遍野。

作为教育培训行业的龙头老大——新东方的日子属实不好过:学生大量退课,市值缩水2300亿港元,预计裁员将近4万人……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俞敏洪用一种壮士割腕的离场方式,让无数网友感慨不已。

对比费尽心机拖欠薪金的老板,他妥善安置离职的员工,迅速结清了员工的工资和安置费。

对比“双减”后有些拿着孩子报名费跑路的同行,他向已缴费的家长承诺:无条件按比例退款。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另外,考虑到国家大势所趋,新东方遗留下数以万计的崭新桌椅,没有机会再使用。

于是他将8万套价值5000万的桌椅捐给有需求的乡村学校。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因为,他觉得:“不糟蹋”。

自己还在淋雨,却想着为别人撑把伞。

事情一出,立马冲上了热搜。

当人们将目光转向他的家庭才发现,成为一个善良、有格局的企业家,俞敏洪离不开他背后的女人:

他的母亲,李八妹。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01

读书,是改变命运的不二法宝

1962年,俞敏洪出生在江苏省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

在他的记忆中,同村的孩子是不读书的:大点儿的孩子下田干农活,小点儿的孩子在街上疯跑。

当时三年自然灾害刚过,普通家庭能够饱腹已经很艰难了,哪有闲钱去让孩子读书呢?

唯独俞妈妈是个例外,她格外重视孩子的教育,从俞敏洪四岁起,便省吃俭用给他买许多书:从小人书到小说,再到国内外名著。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她希望儿子能明白书中的道理,更希望自己的儿子能凭此走向更加广阔的天地,而不是碌碌无为,重复祖辈面朝黄土背朝天的一生。

只是天资平庸的俞敏洪辜负了母亲的期望,连续两年参加高考,还是落榜了。

村里人嗤笑这个大龄考生:同龄人或者参加了工作,又或者考上了大学,唯独他还在啃老。

俞妈妈顶着村里人的非议,费尽周折,将他送到了县政府办的补习班。

在那个缺衣少食的年代,在社会最贫瘠的农村,那个不识字的母亲倾其所有,为孩子托举出了一个未来。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母亲对于知识的渴望,照亮了俞敏洪的路。

后来,俞敏洪也成了照亮无数莘莘学子人生的那盏启明灯。

每次演讲,俞敏洪总是不厌其烦地说:读书是改变普通人命运的捷径。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他给老师开出的待遇是整个教培行业最高的,就是希望老师能无后顾之忧,一心教学。

2003年非典最严重的时候,学校停课,无数补习班趁机涨价。

唯独俞敏洪反其道而行:到当年高考结束,新东方对全国复习高考的考生,免费开放新东方远程高考英语辅导课程。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比起一时的利益,他更希望越来越多普通家庭的孩子步入大学。

在纪录片《高三》中,有一个连铁路都不通的地方——武平市,这里的学生,唯有通过高考才能走出去,班主任王锦春曾用这样一句话激励孩子们:“自古华山一条路,唯有高考通罗马。”

这个世界上有太多像武平市学生那样的孩子,没有伞,只能努力奔跑。

俞敏洪想尽己所能,为他们撑把伞。


02

面对困难,永不言弃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也是孩子学习的榜样。

俞妈妈格外认可这句话,她很少对儿子说大道理,却在为人处世中教给了儿子最重要的道理:永不言弃,决不妥协。

俞妈妈年轻时,是纺织厂的工人,后来因为生病被厂里调去做记录员。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起初,俞妈妈非常害怕,她没上过学,不识字也不懂算数,而记录员这个岗位免不了写写算算。

有人给她提出建议:可以让厂里领导再帮你调一个岗位不就行了。

俞妈妈摇了摇头。

转身去找同村的识字先生,从阿拉伯数学,再到基本的汉字,俞妈妈在家整整写了三天,才正式上班。

再后来,俞敏洪开始创业,俞妈妈毅然决然地揣着多年的积蓄,来到千里之外的陌生城市,助孩子一臂之力。

办理营业执照,和房东谈房租,指导工人施工,管理机构的财务……很难想象一个年过半百的农村老太太经历了多少困难才能做完这些事,但俞妈妈从未抱怨过一句。

处惊不乱、平和以对。

这是俞妈妈面对困难的态度,也是她留给儿子最大的财富。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俞敏洪创业初期,免不了应酬喝酒,最严重的一次是在半个小时喝了一斤半的白酒,当场晕了过去。

再次醒来,是在医院的病床上,医生抢救了2个小时才把他从死神的手里拉过来。

当时他哭得一塌糊涂,发誓说:“我不干了,我要关掉学校。”但当天下午还是准时出现在了课堂,给同学们上英语课。

他没有真正撂挑子不干,他知道:放弃意味着失败,只有坚持下去,才能继续前进。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现在,国家双减政策下,教培行业必须退场,而且创业数年,即使市值缩水,俞敏洪的身价也是我们无法估量的。

已经年近花甲的他完全可以趁此时退休,开启养老生活,但他却积极谋求转型,计划成立一个大型的农业平台,和几百位老师通过直播带货,帮助农产品销售,支持乡村振兴事业。

面对压力、失败,这次俞敏洪依旧选择了直面苦难,死磕到底。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网上有一句话:“人生绝不是一场凯旋,而是一场不断的失落。但你应该明白,每一次失去都是新生的起点,每一次失去都是超越的动力。”

面对困难和所有的未知,在失败跌倒后能重新站起来,才是生活的强者。

俞敏洪和俞妈妈都是如此。


03

善良,是一个人最大的福报


父亲是村里的木匠,母亲是村里的队长,姐姐是赤脚医生,按理说,俞敏洪的家境要比同村人好得多,但提起童年,俞敏洪最深的印象却是穷,因为俞妈妈太过无私,时常因为帮助他人,而忘记自己。

小时候的某一天,突然下起瓢泼大雨,他家和隔壁邻居家都晒了稻谷,邻居家里没人。

母亲带着他先把邻居家的谷子收完,等到要收自己家的稻谷时,稻谷已经被淋湿了。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后来,俞妈妈开办了家庭工厂,出色的生意头脑和交际能力让他们家在80年代就成为了万元户。

但有了钱后的俞妈妈并没有改善自家生活条件,而是拿出钱修路办学校。

俞妈妈常对俞敏洪说:

“不能看不起穷人,千万不能忘记我们也是穷苦农民出身的人,能做点好事,一定要尽力而为。有人求你,要想法子帮忙。”

“我一生爱做好事。常对你讲,国家有难,人人有责,叫你扶贫,总算你听我的,我心里就称心。”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正是受了母亲无私帮助他人的影响,俞敏洪从小就乐于助人,到北大时,也常常帮助身边的同学。

大学四年,俞敏洪一直坚持一个人打扫宿舍,为舍友打开水,毫无怨言。

后来在俞敏洪创立新东方的过程中,这些曾经受过他帮助的同学成为他的合作伙伴。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2017年,他出了新书《行走的人生》,他将得到的版税559595.52元,全部捐给农村地区的孩子们。

2019年,他捐赠给贵州、四川、湖南、新疆等十余个省份的贫困山区近2000万元。

新东方退场,俞敏洪,再见

这次捐出去的8万套桌椅,如果换算成钱,价值在5000万以上。这笔钱,对于如今的俞敏洪何其重要,但他还是义无反顾捐给贫困地区。

双减政策下,所有培训机构的老板黯然退场,唯独俞敏洪被所有人称赞,想必是因为他在日复一日中坚守的善意。

《孟子·离娄下》有言:“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人生就像储蓄罐,投入的每一分善良,都会在未来的某一天,悉数回馈。

写在最后:

今年1月,俞妈妈去世,俞敏洪在悼念母亲的文章中写道:“母亲的为人处世,给了我很大的榜样,也造就了我一生的立足之本。”

为人父母,或许我们无法给予孩子富裕的条件,但我们可以像俞妈妈一样:

培养孩子热爱读书的习惯,托举孩子向更好的自己迈步;

以身作则,培养孩子在面对困难时,依旧有爬起来的勇气和毅力;

教会孩子做温暖之人,清澈善良,自带光芒。

点个赞,愿父母共勉,也愿俞敏洪转型成功,东山再起。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04

标签:新东方   记录员   稻谷   桌椅   村里   困难   儿子   母亲   妈妈   孩子   俞敏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