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耻辱条约?为何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输的条约?

自从宋辽签订了“澶渊之盟”后,历经千年,无数的人都对这个盟约的内容争论不休。大家都想知道,在这个盟约中,宋辽双方,到底谁赚了、谁赔了;或是大家都赢了、还是谁都输了。有意思的是,当时,也就是身处在那个年代的人,不管是辽国百姓,还是宋朝子民,大家的看法都一样一一自己这边赔了!

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耻辱条约?为何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输的条约?

辽国人认为,根本就不应该签这个协议,当时最英明的方案,是避开重兵防守的澶州城,直接去攻击兵力空虚的宋朝首都!一旦攻下对方首都,宋朝便大势己去了,到时候,辽国就能重演耶律德光大帝“占领中原都城,成为天下之主”的壮举。所以说,辽国人认为自己赔了。

当然了,宋朝人也认为自己赔了。宋朝人认为自己赔钱的原因,跟寇准、杨延昭想得差不多,无非就是不应该给钱,应该背后偷袭敌军,活捉萧太后,再挥师北上,夺回燕云十六州,再现我汉唐盛景,等等。

总之一句话,辽人认为自己赔了,宋人也认为自己赔了,这个结果,堪称双输。

其实,当历史的车轮转到今天后,跳出古人的逻辑圈子,以一个现代人的视角,再重新回顾这段历史时,我们就能发现,在签署了“澶渊之盟”后,不管是辽,还是宋,它们都没有赔,都赢了,堪称双赢。

辽国赢的原因,有四:

第一,签署完“澶渊之盟”后,萧太后大愿己了,她再也不用害怕自己死后,南面的宋朝会挥师北上,把大辽赶回大漠去了。如今,有了宋朝的和平保证,她终于可以把这个国家托付给儿子了。

第二,宋辽签署和平条约,从此天下太平,再无战事。那个困扰了辽国历代国君的斡鲁朵们(辽国禁军),终于无事可做,只能马放南山、刀枪入库了。从此之后,辽国再无威胁国家统治的藩镇,这个国家终于完成了统一。

第三,每年得到了30万岁币,对于宋朝而言,可能是九牛一毛(后面再说),但是对于辽国来说,这可是一笔巨款。此后,这笔钱将切实地增加辽国皇帝的收入,让这个国家富强起来。

第四,由于两国再无兵戈,边境也将重开贸易。在这贸易的过程中,辽国将不断地学习中原王朝的经济、文化,并在中原文化的帮助下,从一个草原文明的国家,进化成为一个农耕文化的“中原王朝”!

可见,“澶渊之盟”对于辽国的好处不少,又凭什么说在签署了这个和约后,辽国赔了呢?

其实,辽国上层的人清楚地知道,我们赚了,而且是赚大了。否则的话,在自己的史书中,他们也不会那样自豪地写道:辽圣宗以来,辽国吏治清明,开疆拓土,与宋朝关系非常好,天下太平,维持了两百年的基业(《辽史・天祚皇帝本纪四》)。奠定这个基业的人,就是承天太后萧燕燕,以及这个“澶渊之盟”。

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耻辱条约?为何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输的条约?

所以说,签署了“澶渊之盟”后,辽国人是赚了,而且还赚了个五谷丰登、盆满钵满。

辽国人赚了,宋朝人也赚了,只不过他们那种赚法,得好好地算一算。诚然,对于宋朝而言,“澶渊之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条约。因为在中国近代史的定义中,只要这个条约有“割地”“赔款”的字眼,就是一个耻辱条约,这个没得商量。

在这两条中,“澶渊之盟”在领土这条“红线”上是守住了,但却赔了款,不管这笔钱是叫“岁币”,还是叫“助军旅之费”总之是给了对方钱,还一年给一次!

所以说,因为有赔款这条,“澶渊之盟”是一个不折不扣的耻辱条约。但是,中国近代史上定义的赔款,是赔给了对方一笔不菲的钱!这笔钱数量巨大,让老百姓苦不堪言,所以オ要痛骂这些耻辱条约。然而,在这个问题上,“澶渊之盟”中那送给辽国的30万岁币,到底给百姓增加了多少负担,这个需要好好地算一算。

根据《宋史・食货志下一・会计》记载,当时宋朝的赋税收入,仅钱币(现金)一项,就高达“二千二百二十四万五千八百缗”。古代的缗,也叫贯,就是1000个铜钱。根据当时的兑换率计算,1两银子能换1缗钱,1匹绢能换1.2缗钱。换算下来,每年送给辽国的30万货币,大约为34万缗钱。

34万缗钱,在约2222.6万缗的国家收入中,仅仅占了1.5%。不用任何经济学家发言,任何一个人都知道,这个比例,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其实,宋朝的现金收入,仅仅是这个国家财政收入的一部分。如果把粮食、布匹、矿产、各地土特产全算进去,宋朝一年的全部收入,要比您想象的还要多。

根据《续资治通鉴长编・卷六》记载,“澶渊之盟”签署后,宋朝仅仅体养生息了两年,景德三年时,宋朝的国家赋入总数,就已经达到了“六千三百七十三万一千二百二十九贯石匹斤”。这个数字,虽然写清楚了是赋入总数,但有学者认为,这依旧只是宋朝财政的一部分。

不管这个数字到底虚报了多少,这都是一个惊人的数字。可见,在宋朝全部财政收入中,那30万岁币所占的比例,还不足0.5%这么一个比例数字的钱,到底给百姓带来多大负担,打个比方来说吧。

如果把送给契丹的30万岁币,推到每一个百姓头上,平均每个人分推四个铜板,也就是买一个烧饼的钱。试想一下,宋人每年少吃一个烧饼,就能换一个天下太平,这是一笔多么好的买卖!

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耻辱条约?为何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输的条约?

当然,在宋人眼中,话不能这么说,这个比例再小,那也是钱。凭什么我就要掏这个钱?何况,这还是送给敌国养兵的钱!我把钱给你,你练好了兵,回头再揍我,这不是缺心眼吗?所以说,这个岁币再少,那也是钱,不能平白送给别人。

因此,这个“澶渊之盟”,就是一个耻辱的条约,宋人赔了。拿钱给别人,确实很耻辱。但是,如果花了很少的钱,却赚了一个巨大的利益,这种做法,还能叫赔钱吗?

这个问题,就需要商榷一下了。咱们还得算一个数据。看看宋朝拿出30万岁币,买一个天下太平,这笔买卖到底划算还是不划算。这个数据,就是宋辽开战期间宋朝花费的军费。

根据王增瑜《宋朝军制初探》记载,当时国家养兵的标准,一个中等士兵每年的工资,大概为50缗。咱们前面讲了,在签订“澶渊之盟”前,为了应付辽国的进攻,宋朝在北面的常规驻军的数量,就有整整三十万。三十万驻军,一人50缗,一年就要花费国家1500万缗!这只是常规驻军的工资,不包括开战时的各种军费开支,那些什么抚恤、赏赐的钱,更没计算在内。如果把开战时的军费算进去,那宋朝投入的钱,基本上就是一个天文数字了。

您知道吗?两国交战时,宋朝应付一场中等级别的战争,就需要投多少钱?整整3000万缗。再说一遍,整整3000万缗!大炮一响,黄金万两,这可是一句大实话。有多少钱,也不够战争这个怪物花。

对比这个庞大的军费,如果有这么一个条约,每年只拿出30万岁币,也就是河北正规养兵费用的2.27%,就能换取一个和平,从此让神州大地再无兵戈,让天下黎民笑口常开,面对这样一个“花很少的钱,却能办成大事”的和约,换成是我们,签,签还是不签?

忘了补充一点,如果签了这个和约,天下太平后,就不需要那样大规模地养兵了。届时,河北各州可以大规模地裁撤边防部队,那些裁军后省下来的钱,可就不是几十万、几百万了。

还有,如果签了这个和约,两国就可以互通贸易了。届时,以宋朝这个世界第一超级经济强国的地位,要想挣契丹人的钱,还不小菜一碟?虽然每年,宋朝都要给辽国30万的岁币,但通过经济手段,宋朝又何止挣回十个30万,二十个30万。如果宋朝想的话,挣回一百个30万,也完全可以这种贸易模式,史书上还给它起了一个好听的名字一一“取之于虏,而复用之于虏”。

综上所述,通过这种“经济学分析”,结果显而易见。用每年30万岁币换个和平,这个买卖实在是划算,宋朝没赔,还赚大发了。

澶渊之盟到底是不是耻辱条约?为何有人说这是一个双输的条约?

所以,签署了“澶渊之盟”后,不管是辽还是宋,都赚了。当然了,以上总结,只是我的个人理解。如果你讨厌我的结论,权当是听了一堆废话。虽然从经济学角度讲,宋辽罢兵休战后,大家都赢了;但从历史的角度讲,签署“澶渊之盟”的那一刻,不管是宋,还是辽,他们全都输了,而且输得一无所有,最终输得亡国灭种…

辽国输了,是因为签署了这个条约后,辽国将不可避免地开始全面汉化。而汉化的结果,就是让这个充满朝气的、信仰强者的国家,变成一个暮气沉沉、小人当道的世界。最终在百年之后,死在了更加年轻、更加信仰强者的“民族”之手。

宋朝输了,是因为签署了这个条约后,宋朝开创了一个先河,创造了遇到困难,就可以妥协,为买平安,可以赔钱”的先例。纵观后面的两宋历史,在对外冲突中,为了解决和西夏、金国的对外冲突,大宋的做法就是一种一一花钱买平安。不管宋朝打赢了,还是打败了,全都会给对方金钱,以和平的方式解决两国争端。这个办法的始作俑者,就是澶渊之盟的签订者宋真宗赵恒;绍兴和议、隆庆和议、嘉定和议等这些耻辱条约的初稿样本,就是这个“澶渊之盟”。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14

标签:澶渊   条约   耻辱   宋人   天下太平   军费   和约   宋朝   万岁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