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主席的一生兢兢业业,克己奉公,为中国的革命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他几乎从来都没好好休息过。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主席

1951年,在新中国成立不久后,正是国家百废待兴时,然而,参加抗美援朝的毛岸英却不幸牺牲。

得知毛岸英牺牲的噩耗后,毛主席心情十分悲痛,他以个人的名义向中央请了两个月的假,想离开北京到乡下休息一段时间。这也是毛主席一生中仅有的一次休假。

1951年2月28日,毛主席坐火车从北京来到了石家庄,他进入事先选好的一家保育院,说是休息,其实毛主席根本就没停下他手中的活,而是在怀念儿子的同时,开始着手编辑《毛选》,并且每天还要处理从北京等地送来的大量来信、电文等。

两个月后,重新振作起来的毛主席返回北京,继续投入到他以往忙碌的工作中,为了新中国的建设和发展放眼全局,决胜千里!

杨开慧牺牲后,毛岸英和两个弟弟被送到上海

1922年10月24日,毛岸英出生于湖南长沙板仓,他是毛泽东与杨开慧的长子,由于当时社会时局多有变动,小小年纪的毛岸英就跟随父母,一起过起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1927年,大革命失败后,在严酷的白色恐怖中,杨开慧为了躲避反动派的搜捕,就带着三个儿子回到老家长沙县板仓,继续开展革命工作,此时的毛泽东也于同年上了井冈山,创立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杨开慧 毛岸英 毛岸青

然而,杨开慧与几个儿子最终却没能逃过厄运。1930年10月24日,湖南军阀何键秘密逮捕了杨开慧,只有8岁的毛岸英和母亲一起被敌人抓进监狱。

在狱中,小小年纪的毛岸英,亲眼目睹了母亲与敌人进行勇敢的斗争,更是看到了母亲英勇就义时的惨烈场面。

杨开慧牺牲后,经过地下党的努力,把毛岸英保释了出来,随后,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毛岸青与毛岸龙,被叔叔毛泽民送到了上海的大同幼稚园,因为毛泽民也在从事革命活动,随时都有可能遇到危险,没有办法把他们带在身边。

没过多久,党组织因顾顺章叛变,再一次遭到破坏,不得已的情况下,幼稚园被迫关闭,孩子们也被迫疏散。

毛岸英和两个弟弟毛岸青、毛岸龙,先是到了地下党员董健吾家中生活了一段时间,后来由于党中央迁到江西瑞金,资金链中断,毛岸英就领着两个弟弟在上海街头,开始过起了流浪的日子,由于三个孩子年龄太小,他们吃尽了苦头。后来,他最小的弟弟毛岸龙不幸夭折(也有失踪一说)。

直到1936年的夏天,地下组织经过多方努力把毛岸英和毛岸青找回,后来,组织派人把两兄弟送到了苏联,在莫斯科接受长期的系统教育与正规训练。

毛岸英和弟弟被送到苏联学习

毛岸英和毛岸青在苏联生活期间,也十分想念父亲,但直到1938年才跟父亲取得了联系。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

1938年,有去苏联的同志,就给毛主席带回了毛岸英和毛岸青兄弟俩的照片,看到两个儿子的照片后,毛主席非常激动,他反复端详着两个儿子的照片,不禁热泪盈眶,随后就写了一封信让人寄给毛岸英,一个月后,他又给两个儿子写了一封信,并寄去自己的照片。

毛主席写给两个儿子的信的内容:

亲爱的岸英、岸青:

时常想念你们,知道你们情形尚好,有进步,并接到了你们的照片,十分的欢喜。现因有便,托致此信,也希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写信给我,我是盼望你们来信啊!我的情形还好,以后有机会再写信给你们。祝你们健康、愉快与进步!

毛泽东三月四日

从信中的内容可以看出,毛主席对两个儿子的重视,即使隔得再远,也阻不断一个父亲对儿子的惦念。

自从有了两个儿子的消息后,毛主席就十分惦记他们的生活和学习状况,在繁忙的工作中,毛主席总会抽出时间给毛岸英和毛岸青写信,更是希望他们多看一些中国的经典书籍,因此,还寄过一些书籍,有《三国志》、明清小说等。

不过,这些书籍在邮寄过程中却丢失了,毛主席知道毛岸英和毛岸青并未收到他寄的书籍,于是就又给兄弟俩寄了一次书,另外,他还写了一封关心两个儿子的信。

信中写道:

惟有一事向你们建议,趁着年纪尚轻,多向自然科学学习,少谈些政治。总之注意科学,只有科学是真学问,将来用处无穷。

这封信写在1941年,毛主席用情真意切的话,向两个儿子传递了一个父亲对他们的希望,要他们做一个独立的人,多学习自然科学。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 毛岸青

在苏联时,毛岸英就已经是一名红军战士了,他还参加过进军白俄罗斯、波兰和捷克的战斗,还曾立过战功,获得过中尉军衔。

1946年1月,当得知毛岸英即将回到中国的消息后,斯大林还专门接见了他,并赠送给他一支手枪。

毛主席抱病去机场接毛岸英

1946年,毛岸英随同苏共派往延安的医生,一同乘飞机从苏联回到他日思夜想的祖国。

当毛岸英到达延安时,毛主席抱病到机场去迎接儿子,这也是他们父子分开近二十年的首次相聚,毛主席激动的心情溢于言表,正是因为他情绪上非常开心,身体很快就好了很多。

和大多数父亲一样,毛主席对多年不见的儿子甚是关怀,父子俩在一起有说不完的话,但他和儿子在一起只吃了两天饭,就让岸英到机关食堂吃大灶。

大灶里每天吃的只有山药蛋、小米饭,因为在当时,别说普通战士了,就连毛主席吃得也非常简单。

毛主席平时不仅对自己要求严格,更是对毛岸英“约法三章”要求他和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由于毛岸英和所有战士们一起吃大灶,很快就融入到群众与战士中。他还让毛岸英脱掉身上的军装,让他穿自己穿过的衣服。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主席 毛岸英

毛主席在详细了解了毛岸英这些年的学习和生活状况,他对岸英说,之前他一直在苏联学习,接触到的是苏联的人文和知识,恐怕对中国目前人们的生活情况还不是很了解,也缺乏最基本的锻炼和实践,他要求岸英,一定要好好补上“劳动大学”这一课,还让他跟着当时的劳动模范吴满有学习种地。

毛岸英穿着父亲打过很多补丁的衣服,到了大山里的农村,跟着劳模吴满有整天在地里干活,谁也想不到,这位曾经在苏联获得过中尉军衔的战士,竟摇身一变,成了一位会种地的庄稼人。

据吴满有回忆,毛岸英在农村劳动期间,特别能吃苦,而且都是抢着干农活,没用多长时间,很快就学会了种地、铺场等农活。有不懂的问题,他也会虚心向吴满有请教,完全看不出他是毛主席的儿子,和当时村里其他青年一样,是一个优秀的劳动能手。

当毛岸英抽空回到延安时,毛主席看到他两只手上布满了大小不一的血泡,他虽然很心疼儿子,却从不表露出来,只是说道:“老农的手上都有老茧,你的手上却只有血泡,说明你还没学好,等老茧厚起来了,就在劳动大学毕业了。”

毛岸英与刘思齐相识

在农村搞土改工作期间,毛岸英结识了刘思齐。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刘思齐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她八岁的时候在延安参演了一出话剧—《弃儿》,由于小思齐表演得非常精彩,观看的人们无不表扬她的演技。话剧一结束后,毛主席还亲自接见了小思齐,得知她就是烈士刘谦初的女儿后,毛主席感慨颇多,这么小的孩子就失去了爸爸,而且她的爸爸还是为革命牺牲的,于是,毛主席就把她认作了干女儿。

后来,毛岸英与刘思齐有了更多的接触后,他们便相爱了。

一天,毛岸英高兴地跑到毛主席的窑洞说,他谈恋爱了,并且想和思齐领证结婚,毛主席也很开心,毕竟思齐是自己看着长大的,儿子能找一个知根知底、品行端正的女孩,也是他愿意看到的。

但毛主席马上问毛岸英:“小刘今年几岁了?”

毛岸英回答:“还差几个月就18岁了。”

一听到不满18岁,毛主席有些不高兴地说:“现在不能结婚。”

因为当时规定,男的满20岁,女的满18岁才可以结婚。

尽管毛岸英列举了他身边的好几个例子,说那些人也不满18岁却可以结婚,但毛主席却坚决反对:“法律是每个人都要遵守的,你们也不例外。”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 刘思齐

毛岸英原本是想得到父亲的祝福,没想到却遭到父亲的反对,他委屈极了,于是便失望地离开了父亲的屋子,一个人沉思起来。

不过,毛岸英很快就理解了父亲的苦衷,毕竟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更要在党内带头做好表率,随后,他主动对毛主席说:“爸,我仔细考虑过了,等思齐满18岁再结婚,思齐也同意了。”

毛岸英与刘思齐结婚

1949年,在北平解放后,为确保党中央能够安全进入北京,毛岸英就和扫雷专家提前进入北平,参加了北平扫雷行动。

在新中国成立后,刘思齐也终于满18岁了,到了合法的结婚年龄了,因此,两人就领了结婚证,在毛主席的主持下,以及其他领导的共同祝福下完婚。

在毛岸英婚礼当天,因为主席身边没有什么值钱的东西送给他们,于是,就把自己去重庆谈判时穿的一件旧大衣送给儿子当结婚礼物。

过了几天,毛岸英还问毛主席:“爸,怎么没有思齐的礼物。”

毛主席拍了拍儿子的肩膀,语重心长地说:“白天你穿上御寒,晚上你们两个就当被子盖,这样两人就都有份了。”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刘思齐 毛岸英

毛岸英参加抗美援朝

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中央决定组织志愿军参加抗美援朝,一听说保家卫国,毛岸英立即向毛主席和党中央递交了他当志愿军的申请书。

此时,距离他和刘思齐结婚也才刚刚一年的时间。

毛主席对于毛岸英的做法是支持的,但中共中央的几位领导人却不答应,毛主席身边的人更是极力反对,就连毛岸英当时单位的领导都说:“岸英在单位里负担的任务很重要,不好离开,还是不要去朝鲜参战了。”

但无论谁劝阻,毛岸英还是坚持参加抗美援朝的决定。

1950年10月7日晚上,在入朝鲜前,毛主席专门设家宴为彭德怀践行,毛岸英作陪。

吃饭的时候,毛岸英放下筷子,郑重地对彭德怀说:彭叔叔,抗美援朝,上前线打仗,可有我一份。”

彭德怀想都没想,就一口拒绝了,他说道:“不行,去朝鲜有危险,美国飞机到处轰炸,你还是在后方,搞建设也是抗美援朝。”

彭德怀打过很多仗,他明白战场上瞬息万变,敌人的子弹是不长眼睛的,而毛岸英又是毛主席的长子,万一有个三长两短,他怎么向主席交待。

然而毛主席却说:“我这个儿子不想在工厂干了,他想跟着你去打仗,早就交上了请战书要我批准,我没有这个权利,你是司令员,你看要不要这个兵?”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彭德怀

彭德怀最终还是没能说过这倔强的父子二人,于是点了点头说道:“好,有勇气,你这位参加过二战,打败过希特勒的坦克中尉,人不大,现代化作战经验还是蛮丰富的嘛!”

看到彭德怀终于点头答应了他的请愿,毛岸英高兴地说:“彭叔叔,我要在你的指挥下,做一个好兵。”

在正式入朝前,为了不让妻子担心,毛岸英决定不告诉刘思齐自己去了哪里,只是说要去一个地方执行任务,时间稍微久一点,若是长时间还没有收到他的信件,也不必太过担心。

在朝鲜战争一爆发后,毛岸英接到任务,便和几名工作人员跟随彭德怀一起飞往沈阳。

10月13日,毛岸英回到家里才知道,在他走后不久,刘思齐因为急性阑尾炎刚刚做了手术,毛岸英虽有千万个不舍,但为了保家卫国,他不得不暂时选择和妻子分开。

第二天,毛岸英就匆匆告别了妻子,随后便随彭德怀等人赶赴东北。彭德怀当时还感慨地说道:“毛岸英是我们志愿军的第1个志愿兵。”

他们从东北出发,跨过鸭绿江,最后成功到达朝鲜,毛岸英当时的主要工作是彭德怀的秘书兼俄语翻译。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入朝前的最后一张照片

去了朝鲜的战场上,毛岸英没有因为自己是毛主席的儿子,而享受过特殊的待遇,因为除了几个领导人知道他的真实身份,没有其他任何人知道,而他在作战前方,就是一名普通的志愿军战士。

1950年11月25日,志愿军发现三架敌军的轰炸机从志愿军司令部驻地上空飞过,但没有投弹,所有人都以为轰炸机飞走了,不料,诡谲的敌机却突然掉转过头,重新飞到志愿军司令部上空,接连向地面投下几十个凝固汽油弹,作战室瞬间火光冲天,浓烟滚滚。

在大火中,正在作战室值班的毛岸英和参谋高瑞欣没能及时撤离,壮烈牺牲了。

望着作战室已成为一片火海,这时有人向彭德怀报告:“办公室的人员,除了岸英和高瑞欣同志没跑出来,其他同志已经安全脱离,看来岸英和高瑞欣同志牺牲了。”

听到这个不幸的消息时,彭德怀的脸一下子就白了,这个久经战场,横刀立马的彭大将军顿时泪流满目,他久久不能说一句话,等到他缓过神来的时候,才用低沉地声音说:“岸英和瑞欣同志牺牲了,牺牲了。”

因为火情来势汹汹,毛岸英和高瑞欣的尸体都已被烧焦,甚至都没法辨认出身份,有人在一具尸体跟前,发现一只烧焦了的表壳,这才确定是毛岸英的遗体。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

当人们在清理毛岸英生前用过的东西时,只发现他有一个很小的帆布包,里面有几件旧的衣服,一把小剪刀以及几本他心爱的书。

彭德怀心想怎么向毛主席交待呢,他当初极力劝阻毛岸英参战,就是怕出意外,但如今沉痛的事实就摆在面前,他脑子里一团乱麻,仿佛每走一步,都行走在刀山火海之中。

经过反复琢磨,他给毛主席的汇报中,写下了26个字,却用了一个小时,电文发出后,收电员吓坏了,他们不敢把消息直接报告给毛主席,而是先向周总理作了汇报。

周总理知道后,心情非常沉重,他知道毛主席在这一段时间,几乎没怎么好好休息过,而此时又是战争的关键时期,所以在和其他几位领导商量后,决定暂时不把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1951年1月2日,抗美援朝志愿军第2次战役取得胜利,朝鲜战场的战局基本扭转,于是中央军委决定将毛岸英牺牲的消息告诉毛主席。

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 十分悲痛

当毛主席得知毛岸英牺牲后,半天都说不上一句话,而是一根接一根的抽烟,随后说道:“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呢?战争嘛,总是要死人的。”

后来,彭德怀回到北京后,亲自向毛主席汇报了作战情况。

提到毛岸英的时候,彭德怀这样说:

“主席,你让岸英随我到朝鲜前线后他工作很积极,可我对你和恩来几次敦促志司注意防控的指示不重视,导致岸英和高参谋不幸牺牲,我应当承担责任,我和志司的同志们至今还很悲痛。”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

毛主席听完后沉默了好久,他颤抖地手从烟盒里想要取出烟,但几次都没有拿出来,最后还是身边的人帮他取出了烟,毛主席抽着烟看着窗外萧条的柳枝,轻轻地吟诵道:

“昔年移柳,依依汉南,今看摇落,凄沧江潭,树犹如此,人何以堪?”

毛主席念出这短短的几句诗,却让彭德怀听得满含热泪。

毛主席怀着失去儿子的沉痛心情,只能暗自流泪伤心,在接过毛岸英生前的物件后,他便将这些物品珍藏起来放在一个柜子里,后来,毛主席搬过好几次家,但每一次他都不让这个柜子离开自己身边。

毛岸英牺牲后,对毛主席的打击是巨大的。当时朝鲜战局已经基本稳定了下来,从没有休息过的毛主席,决定休假两月。

1951年2月28日,毛主席乘火车到了石家庄,他到了一家保育院,一边怀念长子毛岸英的点点滴滴,一边开始修订《毛选》,他将悲痛独自一个人咽下,整日忘我地埋首于那些书卷之中。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主席

两个月后,稍作休息的毛主席便回到北京,因为国家还有很多事情要他回去处理。

回到北京后,毛主席很快投入到忙碌的工作中,把党和人民的事业放在首位,继续辛劳的操持着国家大事。

他把对儿子的思念深埋于心底,就像他把岸英的衣物深埋在柜子里一样,他无论搬到哪里,都要把岸英的遗物带在自已身边,这一珍藏就是26年,就连他身边的警卫员都不知道。

直到1990年,在毛主席去世14年后,工作人员在清理主席的遗物时,才发现了这个柜子。柜子里的旧衬衣,一双袜子,一条毛巾和一顶军帽,被主席叠放得整整齐齐,使在场的所有人看到后,都泪目了。

从未休过假的毛主席,在毛岸英牺牲后,第一次休假两月,离京赴石

毛岸英烈士遗物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延安   牺牲   苏联   朝鲜   志愿军   作战   北京   儿子   父亲   两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