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前言:战争是为政治所服务的,但战争的进行往往伴随着死亡。在古代时战争时常发生,动辄双方几十万大军在战场上厮杀,无论作为胜利方也好,还是作为失败方也罢,每次战争都会夺去双方大量士兵的生命,留在战场上的只有一具具尸骸。但我们都知道尸体如果长时间不处理,直接堆积放任不管的话,极易增生瘟疫等传染性疾病,那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都是怎么去处理?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影视剧中战场

京观一筑,耀武扬威,震慑八方

在古代史料的记载中,“坑”这个词语往往屡见不鲜,而“坑杀”也指的是处理士兵尸体的一种方法,但这种处理方法并不是字面意思上那样挖个坑将其埋了,而是彰显强大、震慑敌人的“筑京观”。

“筑京观”的意思就是战胜一方,将失败方士兵的尸体全部集中堆积在一处,通常是在大路的两侧,以便于更多的人能够看到。用土夯实后,形成一个类似于金字塔的形状,这个用尸体筑成的塔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京观”。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筑京观图

“筑京观”的处理方法由来已久,甚至可以追溯到原始社会晚期,这时候各个部落之间发生冲突,进行厮杀过后为胜利方为彰显强大就采取这种处理尸体的方式。不过史料记载中最早的京观是在《左传》中,春秋时期,楚军大胜晋军,大臣潘党建议将晋军士兵的尸体筑城京观,不过楚庄王以自己功德不够而拒绝了。

不过在记载中我们可以看出,筑京观这种处理方式已经成为了交战双方中一个不成文的规定,而且这时候的人们已经习惯并传承了这种处理方式,在史料的记载中自春秋时期到明朝时期这种处理的方式也未曾间断过,由此可见这是处理战场尸体的主要办法。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长平之战遗址

浅埋与焚烧,皆是草草了事

另一种处理方式就是常见的埋与烧。在古代时,人们死后讲究入土为安,不过战争结束后的这种入土,可不是古代人们举行葬礼时的那种仪式,通常都是在战斗结束后就地掩埋,而且这个埋也是为了防止滋生瘟疫。因此在埋时都是草草了事,怎么省事怎么来。

例如东魏与西魏进行的玉壁之战,由于战争结束后对尸体仅埋了一层浅土,因此在玉壁大战遗址西城墙外的断崖处,白骨依稀可见。另外在史上闻名的长平之战,在掩埋尸体时也都是省事用了一层浅土,到了唐朝时已经有大量白骨露出地表,唐玄宗未继位时途径长平只见“头颅似山,骸骨成丘”。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玉壁大战遗址

不过这种埋虽然是草草了事,但在古人的观念中,草草了事的埋也比火葬好的多。古人讲究“身体发肤,受之父母”,身体的完好也意味着自己的孝道,因此火葬对古代的中原人而言更多的是意味着一种带有惩罚意义的羞辱或是侮辱,所以才会有“剖棺焚尸”这种说法。

例如在公元前284年,燕国军队攻打齐国即墨,掘开了城外的墓地,焚烧死尸,即墨人看到后“皆涕泣,俱欲出战,怒目十倍。”后来随着佛教的传入及推广,火葬这种方式才被部分人所接受,不过当时的朝廷还是屡屡禁止火葬。正是由于火葬在古代带有侮辱的意义,所以也会被战胜方用作处理战败方尸体的方式。


=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影视剧中战场

弃之荒野无人收

以上都是能够得到简单处理的,战场上瞬息万变,就算是处理尸体也得等到战争胜利之后,但如果局势太乱,随时可能进行下场战争,因此战争结束留下的尸体也有得不到处理,弃之荒野的。例如唐朝自高宗起与吐蕃在青海湖一带进行拉锯战,各有胜负,唐军先先后后在此地死了数十万,死者无人收敛。就如同杜甫诗中的“古来白骨无人收”。

古代战争结束后,战场上留下的遍地尸体怎么办?

影视剧中战场

当然除了上述的处理方式外,朝廷也会派人去收敛尸骨,表达的也是对战场战死士兵的一种尊敬。但不论是哪种处理方式,战争带给人们的伤害都是巨大的,所以更要珍惜来之不易的和平。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0

标签:即墨   尸体   古代   战争   草草了事   白骨   史料   遗址   遍地   战场   方式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