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文案丨懵懂

编辑丨安澜

图片丨网络

1982年,已经是美国赫赫有名的核子物理学家,冯玉祥次子冯洪志,向邓小平申请从美国回到中国定居,邓小平却摇了摇头,没有同意。邓公这是为何?

1982年9月《人民日报》刊登了一则邓小平和冯洪志亲切交谈的报道。在那个当下国内形势一片大好,邓小平是国家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而在外漂泊多年的冯洪志在美国的事业也是风生水起。落叶归根,他想要回国的想法似乎也顺理应当,为何他却一直未归呢?这一切还得从冯洪志小时候开始说起。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洪志

虎父无犬子,天生傲骨,成就不凡

冯洪志1917年出生于北京,他是冯玉祥的第二个儿子,母亲是冯玉祥的原配妻子刘德贞。但母亲早早离世,他就一直跟着继母李德全生活,也因此得以受父亲冯玉祥的亲自教导。

冯洪志出生时正赶上军阀混乱割据,当时国内的百姓生灵涂炭,民不聊生。所以父亲冯玉祥虽然是闻名在外的“西北王”,家庭条件不错,却也始终保持着艰苦朴素的家风。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

父亲在家时家里的饭桌上总是摆着一堆小窝窝头。冯洪志知道窝窝头难以下咽,但父亲能吃,他也可以跟着吃。一开始他并不是太能理解父亲这种行为,后来父亲跟冯洪志解释到:

“孩子,不要觉得这个不好吃,现在还有很多人吃不上饭呢。”年幼的冯洪志似懂非懂,但也明白了父亲的良苦用心。父亲这是想让他就知道生活的不易,长大后做一个有本事的中国人。

不久后,在冯洪志12岁时,他和姐姐冯弗伐被父亲送往苏联留学,后来他们二人还进入到德国柏林工业大学学习机械方面的知识。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在求学期间他认识了许多达官显贵的儿子,其中就包括蒋介石的儿子蒋经国。冯洪志不像其他富家公子哥一般在生活上肆意挥霍,他过得十分节俭。但他也没有羡慕旁人,自己倒也轻松自在。然而后来发生的事情却让冯洪志一下子红了眼。

1941年,中德断交,冯洪志也被迫回国。此时的中华大地早就已经被日军的铁蹄践踏得不成样子,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冯洪志被这一惨状震撼到了,他迫切地想为国家做点什么,想为人民做点什么,但是又好像无从下手,不知该从何处做起。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被日军侵略过后的村庄

也就是在这一时期,父亲为他做出了表率。年过花甲的冯玉祥响应献金救国的号召,为国奔走。他不辞辛苦到大街上去募捐,从城市街头到农村沟渠。他穿着一双布鞋走遍千里,在大街小巷为民众做演讲,号召广大民众“有钱出钱,有力出力。”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在为抗日演讲

冯洪志跟着父亲穿过四川崎岖的山路,一遍一遍的喊着:“收复失地,还我河山”的口号。父亲的所作所为让他深受感动,他对父亲也越来越敬重。

虎父无犬子,父亲冯玉祥对于冯洪志这个儿子也非常满意,随着抗日战争的不断胜利,他也希望让儿子帮他继续完成建设祖国的心愿。

远隔重洋赴美留学,却被困美国二十多年

于是在1945年初,冯洪志又远赴美国留学学习工业方面的相关知识。因为本身冯洪志的理工类的知识就学得非常好,此次冯玉祥送他去美国留学是为了让他学习更多先进的技术。冯洪志自然也是不负众望,先后取得了硕士和博士学位。这下冯玉祥高兴坏了,儿子学有所成,可以回国报效祖国了,可没想到天不遂人愿。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蒋介石

抗战胜利之后,蒋介石发动内战。冯玉祥主动请求去美国考察,后来还在报纸上猛烈抨击蒋介石政府的腐败与无知,呼吁和平民主。1948年,冯玉祥应我党邀请回国参与政协会议筹备工作。归国途中,在黑海遭遇轮船失火,不幸罹难,享年66岁。他终究是没看到新中国的太阳,就命丧在外,这位“布衣将军”就这样离开了。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布衣将军冯玉祥

后来冯玉祥遇难的消息传回国内,举国哀悼。党中央向冯将军表示深切哀悼,然后一致决定把冯将军的骨灰安葬在泰山。在泰安市冯玉祥将军墓前还有这样一句话:

“此志不移,誓死抗倭;尽心尽力,我写我说;咬紧牙关,我便是我。”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这几句话是冯老生前自己写给自己的,放在此处,也更能彰显冯将军的气节与傲骨。当然冯洪志也跟父亲一样,天生傲骨不服输。

当他知道父亲遇难时,他悲痛万分,不能自已。他迫切地想回到国内,但是迫于当前的国际国内环境形势,他也没有办法,只能默默地在美国等待时机。

1949年,新中国成立。冯洪志此刻的心情难以言表,他以为自己的机会终于来了,激动地没有睡觉,连夜收拾行李准备回国。但他已经学有所成,手握名校学历,在美国学术界崭露头角。美国方面怎么会放过这样一个稀缺性人才,又怎么可能让他就这样轻易回国。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果不其然,他刚到机场还没进机场口,就被美方拦下,他就扣住了。后来美方又多次施压,他没办法只能再接着等了。等是没问题,但现在有个现实的问题摆在他眼前,他必须得先找份工作安身,既然现在回不去,只能暂且先委屈一段时间了。接下来他的选择也让所有人吃了一惊。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勉励冯洪志书信

按照正常的逻辑来说,作为拥有加州大学研究院博士学历的高材生,怎么会受委屈。找工作投个简历不就好了,那不是有大把的公司争着抢着要。

但是别忘了,他当时是在美国,美国对在外华人就业的门槛本来就高,就算有学历在手,好多大公司为了巩固地位,迎合政策排除异己,立下了一条不成文的规定。规定就是:“要想在大公司有一份体面的好工作,就必须先加入美国国籍。”好多当时在华务工人员,为了生活也不得不向现实低了头。冯洪志要是也这样做,那他生活上的问题还有别的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一张美国绿卡的诱惑力还真是挺大。但冯洪志哪里肯干这种事,他坚决不加入美国国籍。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60年代的美国唐人街

但那时的冯洪志也是刚刚结婚,生活过得也很是拮据,他需要养家糊口照顾妻儿。既然大工作做不了,他就去一家车间做起了车工。认识他的朋友都觉得冯洪志疯了一般,放着大好的前程不做,居然做起了一名车工。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在冯洪志看来职业不分贵贱,靠自己的双手挣钱他并不觉得有什么丢人。后来在他的努力下,他从底层做起,慢慢地从车工到技术人员后来再到自己创办公司。他用自己的实力狠狠地打了那些曾经质疑和看不起他的人一记漂亮的耳光,也赢得了众多行内人士的尊重。

事实证明,是金子哪里都会发光。不改美国国籍,一样可以生存下去,并且活得精彩。正当冯洪志在美国过得有声有色的时候,一个振奋人心的好消息从大洋彼岸传来。

在外漂泊多年终于回到祖国怀抱

1972年,尼克松访华。中美逐渐打破坚冰,关系日渐改善。此时的冯洪志已经年过半百,在美国等待了20多年的他终于等来了祖国母亲的召唤,他可以回到中华大地上了。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尼克松访华

不久,冯洪志就收到了一封来自中国驻美国联络处的通知,通知告诉他说,联络处的黄振主任想要请他到联络处来一趟。冯洪志也是非常高兴前去赴会。

见面当天,冯洪志特意穿了一身中山装。黄振也早早地站在联络处大门口迎接。二人相见后都很激动,黄振先迎上前去伸出手跟冯洪志握手,二人的手久久没有松开。黄振开口说道:“冯先生,我们一直在打探您的消息,如今终于找到您了。”冯洪志也是颤颤巍巍地点了点头。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黄振

然后二人就进了屋内,入座后,冯洪志难以抑制住自己内心的感情,把自己这些年的经历像倒苦水般都说了出来。黄振之前对冯老先生的经历也大致了解过,但是现在由冯先生自己说出来,对眼前这位长者更加敬佩了。他由衷对冯洪志说:“冯先生您跟您父亲一样,都是我们中华民族铁骨铮铮的热血儿郎。”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

黄振还告诉冯洪志说,如果他有什么要求或者需要联络处帮忙的地方,尽管开口,能做到的他们一定做,做不到的也替他想办法解决。冯洪志没有说话,现在的他已经名声在外,物质上也不缺乏什么了,他唯一惦念的只有一件事

冯洪志孤身一人踏上求学路,在美国苦苦等待,坚持不入美国国籍,为的就是有一天自己能够以中国人的身份回到自己的祖国,回到自己的家乡。于是冯洪志对黄振说:“我希望能给我一张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护照,我能拿着护照回国。”黄振听到冯先生情真意切地说出这番话,他不禁感慨良多,并下定决心,对冯洪志说:“先生放心,您的愿望我一定帮您实现。”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冯洪志父子

他们二人会面后没多久,黄振履行了他对冯洪志的承诺,为他准备好了回国的护照。冯洪志终于如愿坐上了回国的飞机,与此同时他和自己家中的兄弟姐妹也通了消息,告诉他们自己即将回国的消息。家中一众亲友也翘首以盼等待他的归来。冯洪志如愿回到国内,和亲友团聚见面。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后来冯洪志为了祖国的发展,经常往返中美之间,为祖国带去新的知识和技术。慢慢地,他的心态发生了变化。

冯洪志坐在飞往中国的飞机上,之前几次往来都是匆匆忙忙。如今他有时间看看这路途中的山川河流,在上空俯瞰祖国的大好河山。他不免得又湿了眼眶。就像诗人艾青那句诗说的那样:“为什么我的眼中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他的心中对祖国有了更多的期盼与眷恋,于是他有了一个更深层的想法。

与邓小平会面,表明自己心中所想

1982年,冯玉祥将军诞辰100周年纪念活动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此次活动中也把冯老将军的后代再次聚集到一起。当年的十个兄弟姐妹,如今仅剩下冯洪志,还有他的二姐冯弗伐妹妹冯理达、冯颖达和弟弟冯洪达等五人在世。在场的人也难免感到伤心难过,再加上是纪念父亲百年诞辰,众人更是数次激动落泪。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冯玉祥家庭

不一会儿,工作人员告诉他们,邓小平要前来慰问。冯洪志非常高兴,他兴奋地等待邓小平的到来。邓小平到达会场之后,和在座的每一个人都亲切地握了手,还对冯氏子女表达了关切并询问他们还有什么心愿。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等问到身边的冯洪志时,冯洪志也是直接了当地跟邓小平说:“邓公,如今我只有一个心愿,在外漂泊的日子久了,也上了年纪,落叶总是要归根的,我想要申请回国定居,在国内继续发光发热。”

邓小平听了冯洪志的回答,并没有直接说什么,但是却摇了摇头说道:“我觉得你可以不用着急回来”。这让人有点费解,其实冯洪志这个要求不算过分,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也是完全可以实现的,为什么邓小平会这样说呢?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邓小平(中)

思忱了半刻,邓小平对冯洪志解释道:

“洪志同志,我之所以觉得你不用着急回来主要有两方面的原因。首先第一个方面,你已经在外打拼多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人脉资源,现在中国经济建设刚刚走上改革开放的新道路,的确需要更多精尖人才。但是毕竟你在国外更轻车熟路一些,可以更好地帮助祖国。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1982年的北京


第二点就是,现在国家呢还没有完全统一,你在国外的话可以利用这层关系多方沟通,也能更好地为国家统一做贡献呀。”

听了邓小平的这番话,冯洪志明白了其中的意思,也不那么执着于回国了。接下来他又为自己订立了一个新目标。

促进祖国经济建设,为两岸关系奔走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听了邓公的解释,冯洪志明白自己还可以做很多事情。于是他就开始着手准备这一系列事情。回到美国后,冯洪志先是从经济方面入手,组织创建了美国泰山工业公司。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他自己本身对于企业公司什么的并不是有太多追求,给公司起名为泰山,一方面是为了缅怀父亲,因为父亲被葬在泰山,和泰山有着深厚的情感;另一方面,也是表现自己为国建设的坚定信念。通过建立这样一个公司,引进更多先进的技术,从而吸引更多的人才,从而更好地为祖国经济建设出力,一举两得,何乐而不为呢。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然后冯洪志又联系了一些当年逃到美国的国民党军官。这些人曾经都是父亲冯玉祥的老部下,冯洪志把事情跟他们一说,他们自然也是一呼百应,愿意为祖国效力。而且冯洪志在上学时和蒋经国来往密切,二人关系很好。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蒋经国

后来冯洪志在回国之后还特意去到浙江奉化,不仅前去蒋介石故居拜访,而且还去到蒋介石原配夫人也就是蒋经国的生母毛福梅的墓前吊唁,还亲手捧了三抔黄土,把它们放到锦盒里包好,还拍了几张照片一同送给蒋经国。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毛福梅墓

蒋经国和母亲的感情非常深,冯洪志这一举动可真是给蒋经国带去不少心理慰藉。当时蒋经国母亲惨死在日寇的铁蹄之下,他从外国赶来,悲痛万分,声泪俱下,并亲手在母亲的墓碑前写下“以血洗血”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而且在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他对两岸问题只口不提,置之不理。所以往返两岸之间非常麻烦麻烦。但是蒋经国看到冯洪志送来的这些东西,心中有些动摇了。

与此同时,冯洪志还给蒋经国写了一封长信。他向蒋经国仔细阐述了要促进祖国统一,开放两岸探亲的想法。信中言辞凿凿,情感真挚。在蒋经国收到冯洪志的信件一个月后,开放大陆探亲的消息就传遍大街小巷。至此两岸关系正式破冰,大陆两岸的同胞可以见见自己多年未见的亲人,一时间盛况空前。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开放大陆探亲图

在冯洪志的努力推动下,两岸关系得以进一步发展。蒋经国去世后,他还特意准备前去吊唁,没想到还没出发就被台驻美办事处的工作人员拦住了,他们告诉冯洪志必须要拿美国护照才可以,中国的不行。这可把冯老爷子气坏了,他大声呵斥道:“中国人回自己的地方不能用自己的证件,居然需要你们外国的证件,简直莫名其妙。”

后来这件事传回国内,引得无数爱国人士为之愤慨。一石激起千层浪,冯老爷子这种不卑不亢的气节也为促进两岸统一起到了积极作用。

拳拳赤子心,深深中国情

如今冯洪志已经104岁高龄,身体康健。虽然拥有千亿资产,但他依旧生活简朴,住在一家公寓里。身处异国他乡,依然心系祖国,每当国家有难时,他总会第一时间伸出援手。

1982年冯玉祥之子想回国定居,邓小平为何摇头?事后发现此举甚妙

谨以此文,致敬冯洪志老先生。愿老人家身体健康,万事顺遂。也祝愿我们的祖国更加繁荣昌盛。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之子   泰山   联络处   在外   美国   此举   蒋介石   事后   将军   祖国   蒋经国   父亲   多年   发现   邓小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