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婆姨骂了毛主席,当地政府要执行死刑,毛主席却亲自为她翻案

陕北婆姨因何事骂了毛主席?

1941年6月3日,陕北地区政府正在召开县长联席会议。

开会前还好端端一个天气,晴空万里,岂料会议开了一半,突然天空阴云密布,电闪雷鸣,下起雨来。突然间,一个炸雷爆响,雷电穿入会议室,造成数人死亡。

消息不胫而走,传遍四邻八村。当时,延安尚处在国民党军队的包围之中,枪炮声不时传来;再者,延安附近的村子里,又混进了一些敌特坏人,于是不久便借此传出了谣言,说这是

老天爷对共产党、红军的惩罚。

对此,中央社会部认为是一件重大事件,不可掉以轻心,因而派出好多人到处调查,追查制造谣言的坏人。

陕北婆姨骂了毛主席,当地政府要执行死刑,毛主席却亲自为她翻案

延安城北面有一个村子叫傻村,村里有一个女人叫伍兰花。

伍兰花的男人又呆又傻,生了三个孩子却活蹦乱跳,一个也不傻。傻男人领不了家,一个六口之家(还有一位白发苍苍的婆婆)的担子全落在了伍兰花的肩上。

陕北本来就是很苦的地方,加之三十年代受国民党政府的黑暗统治,伍兰花是怎样把一家人养活,其中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是一般人所难以想象的。只是红军到了延安,实行土地革命,她家才分得5亩坡地。.

陕北是个靠天吃饭的地方,风调雨顺,农民所产的粮食尚可果腹,遇到天旱雨涝,就只有挨饿的份了。历史的脚步走到四十年代,偏偏连年大旱,加之这里又突然来了几万人的红军,

都要张嘴吃饭,因此粮食问题显得尤其突出。在前方天天打仗的红军战士,不吃饭是不行的,粮食问题再突出,边区政府也伍兰花家是村里有名的贫困户,第一年公粮任务公布后,伍

兰花实在无力完成任务,就去找村干部诉苦。村干部知道她家的情况,但又不敢开免缴公粮的口子,经研究答应把缴公粮的期限推迟到下一年。

谁知第二年又欠收,伍兰花别说缴上年的公粮,就是当年的公粮也难以缴上。

每年秋天,县、乡、村三级千部的主要任务是催缴公粮。一天,乡里的几个千部来到傻村,检查公粮上缴情况。村千部们汇报说,别的人家都好说,只是伍兰花家不好说,求乡里的干部们出面去动员。

村干部领着乡里的干部来到伍兰花家。伍兰花正盘腿坐在炕上飞针走线纳鞋底,见村里、乡里的干部找上门,不问也清楚是催缴公粮的,就板着脸不理睬,仍然纳她的鞋底。

乡干部们对着伍兰花,讲了不少革命道理,启发她为革命做贡献,主动上缴公粮。可乡干部们说得口干舌燥了,伍兰花仍一声不吭,像乡干部们不是跟她说话一样。

村长实在看不下去了,就抢上去把伍兰花手中的鞋底夺过来,仍在炕上,然后气狠狠地说:“人家乡里的干部跑了几十里路来找你谈话,你怎么能这样?”

伍兰花是个烈性女人,手里的鞋底被村长夺去后,一股怒火直冲脑际,“唬”的一声站起来,从炕上跳到地上,嘴里说一声“缴吧,缴吧,缴了我就等死!”然后气呼呼地从地洞里提出一小口袋的粮食。

陕北婆姨骂了毛主席,当地政府要执行死刑,毛主席却亲自为她翻案

她把粮食扔到门边,用颤抖的声音说:“拿去吧,这是我们一家人一年的口粮”.

乡里、村里的干部见伍兰花从地洞里拿出了粮食,认为这是“私藏粮食”。一个乡干部生气地宣布:“马上把粮食没收充公!

-直蹲在地上的傻子丈夫,听说要把粮食没收充公,立刻“哇哇哇”地嚷叫开了,人们虽然听不懂他在说什么,但心里明白,他是在替妻子伍兰花辩护。

伍兰花也猛地扑到粮食口袋上,用双手紧紧抓住粮食口袋,生怕别人抢去。

“你真是一块榆木疙瘩!”一个乡干部怒不可遏地训斥道,“前方的部队为咱们穷人打仗,已经快要断粮了,可你们还忍心把粮食藏起来.....

伍兰花嘴里讲不出多少道理,但她心里清楚,这一小口袋粮食是她全家人的命根子,粮食一旦被没收,全家人就得被饿死。想到此,她再也忍不住了,就脱口高声说道:“天那...黑啊...没了粮食我可怎么活啊....”.她说着眼里流下两行凄楚的泪水。

“......你敢骂我们的共产党和红军!”村长大声质问。

“骂了又怎么样!”伍兰花收住眼泪不服气地说,“骂了共产党,还骂毛主席哩。前阵打雷, 咋不把他打死.....

“好哇,你骂毛主席!”一个乡干部火扑扑申斥一声,然后命令村干部说,“你们还呆着看什么,快把她给我抓起来!”

伍兰花被抓起来后,她的问题逐级上报,一直报到中央保卫部。

事有凑巧,当时正赶上中央社会部大张旗鼓地追查谣言,伍兰花便被定为典型,问题的性质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因此,中央保卫部给她定了一个“反对共产党、反对毛主席”的罪名,决定枪毙她。

伍家婆姨一骂,骂出个“塞北好江南”

当时,中央办有一个内部刊物叫《情况汇报》,是送给中央首长看的。伍兰花事件被登在了《情况汇报》上,康生看到后就报呈给毛泽东看。

住在枣园办公的毛泽东,日理万机,每天要看很多电文、文件和材料,但当他看到《情况汇报》后,还是抽时间把保卫部决定枪毙伍兰花的那篇文章详细地看了一遍。当他发现伍兰花是因为骂了他而被判死刑时,一股说不出的滋味涌上心头。

他的呼吸变得急促起来,觉得这件事他必须过问。于是,他喊来他的秘书,吩咐把伍兰花带到枣园,他要亲自问问情况。

伍兰花被带来了,她并不知道坐在自己对面的人是谁,只好低头不语。

“你为什么要骂我,让雷打死我呢?”毛泽东微笑着问。

听口气,伍兰花已明白,坐在自己对面的人就是毛主席。她慢慢抬起头来,不满地瞥一眼毛泽东,想说什么,但只是嘴唇动了动,却什么话也没有说出口。

“我这个脑壳真值钱喽!”毛泽东风趣地说,“国民党要它,用枪用炮;你倒好,要用雷打....”他想了想,又接着说:“要我死嘛,很简单,可你总得说出一个要我死的道理来嘛!”说罢,

他倒一杯水,送给伍兰花。

伍兰花气犹未消,也不喝水,双目怒视着毛泽东,恶狠狠地说:“雷打不死就让火烧死,火烧不死就让水淹死,反正咱活不下去嘛!”

“活不下去?”毛泽东似乎从伍兰花嘴里听出了什么问题。就坐下来,用极认真的口气说:“有什么你就说出来让我听听。’

伍兰花见毛泽东并没有生她的气,就把她缴不上公粮,一时气愤骂了毛主席的情况诉说了一遍,然后又把村里的老百姓因负担过重,生活苦不堪言的情况也说了不少。

毛泽东认真地听完伍兰花的话,心里像打翻了五味瓶,说不出是一种什么滋味。

他满脸怒气,像有什么事惹恼了似的,什么话也没有说,就大步向窑洞外走去。

保卫处长钱益民一直站在窑洞外,见毛泽东生气地走出来,弄不清是什么原因,想问又不敢问,只好拉开一定距离,悄悄跟在毛泽东的后面。

毛泽东一直走到延河边,眼望着翻滚的延河水,嘴里大口大口地吐着气。

过了好一会儿,他才扭头把站在远处的钱益民叫到身边,若有所思地问:“益民,你的名字是谁给你起的?”

“是我爹给我起的。”钱益民立刻回答说。毛泽东又问:“你爹为什么给你起这么个名字?”

钱益民弄不清毛泽东为什么要问这个,想了想还是如实回答说:“家父当年给我起这个名字,大概是希望我长大能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吧。”

“是啊,”毛泽东重重地点了点头说,“连一个老父亲都知道让自己的儿子多做一些有益于人民的事情,何况我们一个党呢!”稍停片刻,他又吩咐钱益民说:“那位叫伍兰花的妇女,马上护送她回去...”.

钱益民不解地相曾毛泽东。

毛泽东解释说:“她是好人,敢讲真话,是为我们提意见的好同志。把她送回去,请你告诉地方政府,在生活上要照顾她。她家的生活是很苦的。”

就这样,伍兰花被送回家里。释放伍兰花后,毛泽东便给西北局宣传部下达了指示,要

他们深入群众,认真调查一下延安群众的负担问题和生活状况,并将调查情况及时报告。

两个月后,一份来自张家村乡的调查报告,放到了毛泽东的案头上。在这份调查报告中说: 1941年,张家村乡的负担,尽管比革命前的1934年有了大幅度的减少,但从抗日战争爆发后,随着政府征收公粮数额的增加,群众的负担又逐年加重。

1938年,征收公粮1万石; 1939年,征收公粮5万石; 1940年,征收公粮9万石; 1941 年,征收公粮21万.....

看毕这份调查报告,毛泽东又找来几份自然灾害的报告。那上面有保安遭受雹灾的情况,有延安等地遭受瘟疫的情况。报告中说,仅盘龙一区,就有五万多人因瘟疫而丧生。

望着这两份报告,毛泽东心事重重,一个劲地抽着烟,一支抽完又接一支。他知道,照这样下去,人民是难以生活下去的,共产党和红军也会失掉人心的。一个十分严重的问题摆在了毛泽东的面前,需要他作出果断的处理,提出解决的办法。经过久久的思考,毛泽东宽广的额头终于舒展开来,他叫来一个通讯员吩咐说:“你立刻到延安去,让西北局和延安留守处的负责人明天来这里见我。”

“是”。通讯员敬一个礼,转身就走了。

第二天凌晨,西北局负责人高岗、边区政府主席林伯渠、八路军留守处负责人肖劲光等同志急如星火地骑马来到枣园。他们走进毛泽东住的窑洞,发现炉子上放着几个烤芋头,心里不是滋味。

毛泽东脸色阴沉地坐在办公桌旁,招呼大家坐下后,便把那份来自张家村乡的关于农民负担的调查报告和枪毙伍兰花的报告丢到大家面前,然后语气沉重地说:“这个请你们看看。看我们是来陕北干什么的!”

几个人匆匆地把两份材料传阅一遍。他们一个个屏声敛息,谁也不说一句话,不时偷偷看一眼毛泽东。窑洞里的空气变得凝重而沉闷,静得连每个人的呼吸声音都能听得一清二楚。

陕北婆姨骂了毛主席,当地政府要执行死刑,毛主席却亲自为她翻案

毛泽东点燃一支烟,深深地吸一口,终于开口说话了。他说:“不错,我们到这里是来革命....”.他又陷入了沉思,再不说什么了。又过了好一阵,他才接着说:“现在,日本军队、国民党顽固派要困死、饿死我们。怎么办?”他用目光巡视大家一圈,见没有人说话,就接着说:“我们死了不要紧,总会有人站出来革命的。但人民死了谁来革命呢!”

在座的几位负责同志已听出了毛泽东召他们来枣园的意思了, 不由赞许地点点头,表示同意毛泽东的看法。

毛泽东又猛抽一口烟,提高声音说:“我说有三个办法:第一是革命不下去了,那就不革命了,大家解散回家:第二是不愿解散,又没有办法,大家一起等着饿死。”说到此,他喉咙哽咽,声音发抖,稍稍停一下接着说:“第三嘛,那就是靠我们的两只手,自力更生,发展生产,大家共同克服困难!”说到这里,

他把手一挥,像指挥千军万马前进一样。

高岗、林伯渠、肖劲光等同志都认为毛泽东提出的意见很好,很有价值。他们认为,只要按毛泽东提出的第三种办法去做,眼前的困难一定可以克服。人民群众的负担也可以大大减轻。交换意见后,他们不愿过多地耽误毛泽东的时间,就告辞而去了。

此后不久,毛泽东代表党中央,向边区党、政、军发出了“自己动手、丰衣足食”的号召,要求人人参加生产,解决吃饭、穿衣问题。

发生在1942年那场震撼世界的“大生产运动”,便由此而诞生了。

“大生产运动”就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耕地面积从1937年的8626006 亩增加到 1940 年的 11742082 亩,同比增长30%;粮食产量从1937年的126 万石增长到了143万石左右。

而边区的无关人员在1941年年末就裁撤了将近1598名工作人员,大大减轻了人民的负担。

也正是因为在党中央毛主席的号召之下,八路军和边区战士雨水相融,展开了一场浩浩荡荡的“大生产运动”来摆脱困难,而王震将军也硬是将南泥湾打造成了陕北的“塞上江南”,至1943年底,八路军已经能够做到自给自足不需要再向陕甘宁边区的百姓征粮了。

两年后的一天,一位干部要到基层去搞调查研究,临行前向毛泽东请示,问还有什么指示。毛泽东不知怎么,突然想起了他替伍兰花翻案的事来,就吩咐说:“你路过傻村,去看看那位要让雷打死我的伍兰花。看她现在的生活好了没有,还让不让雷把我打死呀!”

这位干部几个月后回来,向毛泽东汇报工作,没有忘记临行前毛泽东的吩咐,专门汇报了伍兰花一家的情况,然后说:“伍兰花一家现在的日子好多了,自己种的粮食自己吃,政府免了她家的一切税,还有意照顾她,派了互助组,帮她种地。她呀,像变了一个人似的,逢人就说毛主席是神,还说毛主席就是让雷打,也是打不死的!”

此时,抗日战争即将进入反攻阶段,八路军有了很大的发展,各个战场打胜仗的消息频频传来;经过“大生产运动”,共产党、八路军粉碎了敌人的经济封锁,变得丰衣足食,形势一派大好!

毛泽东站在延安的黄土坡上,听了这位干部转述伍兰花的话,不禁放声大笑起来。

他笑得那样爽朗,他笑得那样开心.....

陕北婆姨骂了毛主席,当地政府要执行死刑,毛主席却亲自为她翻案

而说来也巧,在1943年的“劳模评选上”,这位骂过毛主席的伍家婆姨也赫然在列,经过此次事件她逢人就夸毛主席的好,在大会评比上毛主席特地邀请她一起看扭秧歌表演。

在建国之后,伍家婆姨又一次作为劳动模范才陕北千里迢迢来到了北京,毛主席专门隆重接见她,在天安门城楼上,她握着毛主席的手久久不肯松开。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09

标签:陕北   枣园   延安   公粮   边区   乡里   兰花   粮食   干部   情况   政府   婆姨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