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1980年,这一年,韩先楚67岁。我们的旋风司令告别了长达23年的地方大军区司令员任期,进京任职,当了京官,先是担任军委常委,然后担任全国人大副委员长。

第二年,也就是1981年,68岁的韩先楚再一次回到湖北红安老家,这也是他最后一次回老家。

韩先楚一生热爱他的家乡,热爱革命老区的乡亲们,这最后一次回老家,韩先楚又给家乡人民办了好几件大好事,送给家乡人民一份又一份大礼包。

这是1981年的秋天,韩先楚回到鄂东北农村进行实地调研,全部行程历时20天,除了回到自己的老家湖北红安外,韩先楚还去了麻城、大悟、孝感、罗田、黄冈等地,那是他当年战斗过的地方,也都是孕育红军的革命老区。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其中最值得一说的是,是回到将军自己的老家,吴家嘴村。从红安县城,到吴家嘴村,有20公里的路程,中国古诗说得好,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一路上韩先楚明显有点心潮澎湃了。

平时他都是坐在车的后座上,警卫员坐在副驾驶上。这一次,韩先楚主动坐到了副驾驶上,他说前面视野开阔,要好好看一看家乡的一草一木。可能他也有一种预感,这将是他最后一次回来了。他贪婪得想把家乡的一草一木都记在脑海里。

吴家嘴村是一个很小的村落,村边有一汪池塘,村口有一棵百年大枫树,茂密的树荫遮天蔽日,在韩先楚小的时候就有了。汽车开到村口,韩先楚下了车,乡亲们早已经围了上来,问长问暖。

韩先楚忙着和大家打招呼。突然,走上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太太,喊着韩先楚的乳名,“祖宝!”韩先楚一看,一眼就认了出来,赶紧上去喊了一声“秀姐!”泪水早已经夺眶而出。

他们已经分别50多年了。小时候,韩先楚家里穷,非常穷,连饭都吃不饱,母亲在他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姐姐出嫁了,为了讨一口饭吃,韩先楚有时候不得不去姐姐的婆家寄人篱下。

幸好,本村有一位秀姑娘,对韩先楚很好,经常周济他,帮助他,韩先楚和秀姑娘情同姐弟,所以称她为秀姐。阔别50多年,秀姐已经是一位70多岁的老太太了,身子骨还算硬朗。

少年子弟江湖老,红粉佳人两鬓斑。一晃他们都老了,相见如在梦中。韩先楚和秀姐手挽手一起向村里走去。这时,一位老汉走了过来,未见其人,先闻其声。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本文作者在韩先楚故居前留影)

祖宝,你官当大了,不认人了。韩先楚一看那人,是儿时的发小,陈尊友。韩先楚走过去饱以老拳,这是他和老朋友特有的见面礼。韩先楚上下打量着陈尊友,不禁皱起了眉头。

他的穿着太奇怪了。头戴一顶破毡帽,身穿一件破棉袄,下面穿一条单裤,还卷着裤脚,脚蹬一双草鞋。这日子过得,春天不是春天,冬天不是冬天。

韩先楚能看懂,这是典型的农村乡下四季装,不管春夏秋冬,都可以这样穿。那不是赶时髦,而是因为穷,没有衣服穿。在韩先楚的记忆中,陈尊友之前就是这副样子。韩先楚乐了,笑着对发小说,陈尊友,你咋球搞的,几十年了,还是这副老样子。

陈尊友回答说,你这大官咋球当的,50多年了,还让我这么穷?这句话说得,字字扎心,让韩先楚心内一震,百感交集,哭笑不得。是啊,革命成功几十年,老区人民还这么穷困。真是邑有流亡愧俸钱。

说着说着,韩先楚其他几位少年好友都来了,大家聚在一起,带着韩先楚走进他的故居,原来的茅草房已经不见了,两间旧瓦房是解放后由当地政府改建的。

建房之前,当地政府征求韩先楚的意见,韩先楚曾多次拒绝,建成之后,故居一直被公家使用。韩先楚和大家一起走进故居中,他抱起一个孩子,吩咐警卫员赶紧打开箱子,把他带来的香烟和糖果分给大家。

发小陈尊友拿起一支香烟,高兴地说,土包子开洋荤了,咱也抽抽北京大官的好烟。却怎么也点不着,原来是他把过滤嘴的香烟拿反了。韩先楚被逗得哈哈大笑。

韩先楚详细询问了秀姐的家庭情况,生产队长也过来了,韩先楚问他全村有多少人,全年收入多少,生产搞得怎么样,有什么困难。生产队长说,全村3092口人,全年收入只有77元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韩先楚还有一个发小,叫陈尊棋,他全家4口人,只有一条被子。很多父老乡亲连基本的温饱都解决不了。流血从来不流泪的铁汉子韩先楚流着泪说,革命成功几十年了,乡亲们还是这个样子,我韩先楚对不住大家。

老将军立即命令秘书,统计一下有多少困难户,等他回到武汉想办法。韩先楚这不是在作秀,也不是领导下基层考察走过场,他是真的要为家乡人民办好事,办实事。

在老家待了3个多小时,韩先楚不停地走街串户,了解乡亲们的疾苦,他还来到田野里,指指点点说,这里应该兴修水利,这里应该植树造林,他特别交代生产队长,一定要留够农业种子,不能闹饥荒。

在河滩边,韩先楚饶有兴致对发小说,还记得吗,小时候,咱们在这里和隔壁村的孩子打架?一位发小接过话说,当然记得了,我还给你捡过石子呢,从那时候起,大家就认为你是我们的司令。

这话说得大家都笑了。小时候就带头打架的韩先楚,日后果然成了打架王,战神,没有什么敌人是他的对手。不愧是天生的将种,天才的将星。

然后,韩先楚走到了村口,在那棵百年大枫树下,他饱含深情地对乡亲们说,等将来我退休了,回来给乡亲们当个顾问,大家一起改变乡村的贫困面貌。

这是肺腑之言,也是韩先楚晚年的一个心愿。可惜,韩先楚也是年近古稀的老人了,这也可能是他最后一次还乡。韩先楚提议,大家一起在大枫树下合影留念。

于是留下了一张珍贵的合影。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送君千里,终须一别。韩先楚要走了,他非常留恋脚下的这片土地,非常留恋身边的乡亲们。秀姐拉着韩先楚残疾的左手,泣不成声,再三要求他常回来看看。

陈尊友拉着韩先楚的右手,久久不愿放下,他豪爽地对发小说,政策好了,你放心当你的官去吧。汽车已经发动了,韩先楚的另一位发小,气喘吁吁地跑过来,把自家养的3只老母鸡塞进了汽车里,要给韩先楚补补身体。

韩先楚大声地对大家说,秀姐,友哥,乡亲们,我要请你们去北京玩玩,看看皇帝坐的金銮殿。汽车缓缓驶出,韩先楚还一直不停地和乡亲们挥手告别,直到再也看不到人影。

在回去的路上,韩先楚和来的时候判若两人,来的时候他很激动,一路上都在不停地说话,可是现在,他陷入了苦闷的沉思,一句话都没有说。看到乡亲们的现状,他感到很难过。

离开红安后,韩先楚一行又去了麻城、黄冈等县,参观了一些工厂,林场,召开了十几次座谈会,还特别瞻仰了各地的烈士陵园,拜祭为革命而牺牲的英雄们。

11月14日,韩先楚返回武汉。前面说了,韩先楚下去调研,绝对不是走过场,绝不是给乡亲们开空头支票。后来,他真的请吴家嘴老家的秀姐、陈尊友等老乡去北京玩了几天,开了眼界。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陈丕显和粟裕)

在武汉,韩先楚向湖北省委书记陈丕显和省长汇报了自己实地调研的情况。韩先楚说,老区人民为中国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的牺牲和贡献,可如今他们的生活太苦了,深感对不住他们。

省委书记和省长非常赞同韩先楚的意见,向他的工作表示感谢,当即拍板,减免老区各县当年上交的公粮,并增加抗旱经费。在当时那个年代,减免一年的公粮,对于农民来说,可是一件大喜事,很多农民被交公粮压垮了。

这是韩先楚送给老区人民的一个大礼包。

还不止。第二天,韩先楚又给武汉军区司令员周世忠打电话。周世忠是开国少将,也是湖北红安人,和韩先楚一样,都来自于红25军,而且在韩先楚担任福州军区司令员的时候,周世忠给他当了很长一段时间的参谋长、副司令员。

韩先楚的话在周世忠那里是很管用的。韩先楚请周世忠考虑解决老区人民一些救济物资。周世忠满口答应,并立即安排军区后勤部门去落实,很快,100多套军用棉被、大衣、棉帽,送到了家乡人民手中。

1981年,韩先楚回老家,省委书记拍板:减免老区当年上交公粮

(本文作者在韩先楚将军墓地前)

韩先楚又给当时的铁道兵司令员陈再道打电话,给家乡生产队解决了一部分拖拉机和推土机,提高农业效率。陈再道是韩先楚的长辈,在他落难的时候,是韩先楚向毛主席进言,陈再道成功复出,到福州军区当了副司令员,成了韩先楚的副手。

对于韩先楚的深恩厚德,陈再道感激于心,如今韩先楚有所求,有所需,他当然不会推辞。

韩先楚又给国家民政部程子华部长打电话,请他考虑给老区军烈属和退伍老红军增加优抚费。程子华当过红25军的军长、军政委,那是韩先楚的老首长了。

对于韩先楚的请求,程子华很快也落实到位了。

回到北京后,韩先楚向中央递交了一万多字的调查报告,并在政治局会议上做了汇报。对于韩先楚的意见和建议,中央领导予以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

韩先楚还请国家计划部门多多照顾老区办厂、发展多种经济,增加老区人民的收入。耿耿之情,赤子之心,韩先楚为家乡人民做的点点滴滴,家乡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旋风司令韩先楚打仗是一把好手,为人做事,治国理政,同样让人拍手叫好。那是因为他从来就是一个务实的人,办实事,讲实效,一心一意为人民服务。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4-26

标签:公粮   老区   麻城   省委书记   红安   司令员   拍板   湖北   武汉   乡亲   军区   家乡   当年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