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家教家风|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家长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北京市妇联系统化传播家庭教育理念,今年联合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父母必读》杂志社,推出“感恩·与爱同行”家庭教育主题,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方式,提升家长家庭教育能力,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引导家庭成员厚植“爱党爱国爱家”的家国情怀。




打动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有故事性和深刻的精神内涵的,这些不仅是父母在做感恩教育时要下的功夫,也是父母的职责所在——满足孩子物质需求以外,更要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给孩子提供精神滋养。




在这个专栏的前两期,我们分别请到了《觉醒年代》导演张永新和空后蓝天幼儿园园长薛小丽,分享了影视作品和幼儿园的感恩故事。


同时,我们也希望在这个栏目中,听到不同专家的关于感恩的见解。


所以在接下来的几期专栏文章中,我们将邀请不同领域的专家,结合他们的研究领域和实践工作,聊一聊感恩的内涵。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本期我们特别邀请到首都师范大学的田国秀教授分享她对感恩的理解。


田老师结合尊重和情感两个关键词,分析了如何发现感恩教育的素材,如何在生活中培养一个懂感恩的孩子。



关键词一:尊重


首先,感恩的第一个关键词是尊重,即关注我们身边的每一个个体,尊重他们的付出,这个尊重的背后就是感恩的体现。


感恩不只是投之以桃,报之以李


孩子所理解的感恩都是极其具体的,比如感恩照顾我的妈妈、给我做饭的姥姥、送我上学的爸爸、带我做游戏的老师……


孩子对感恩的表达直接而简单,比如把幼儿园的糖果带回家给妈妈,和好朋友一起分享玩具,或者是对他人说一句谢谢。


所谓投之以桃,报之以李,谁对我们有恩,我们就心怀感恩或者通过实际行动回报他们。


但是,这个层面的感恩更多的是一种本能性的,包括动物可能都有。


比如我们说小狗对主人很忠诚,其实就是带有一些感恩的意味,因为主人照顾它,它是通过忠诚来回报主人的。


所以,除了让孩子了解到要感恩为我们直接提供帮助的人以外,还应该关注到身边的每一个个体,尊重他们的付出,尊重的背后是感恩的体现。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尊重每一个人的付出,尊重的背后就是感恩


从社会生活的角度看,每个人都不能离开他人而独立存在。


虽然有些人没有直接为我们提供帮助或服务,但因为他们在工作岗位上的付出,才能保证我们的生活有序开展。


当我们带孩子去超市买东西,可以给孩子讲一讲:


之所以能在超市里买到西瓜,离不开农民伯伯的种植和管理,离不开货车司机把西瓜运到超市,还有保证路途畅通的交警叔叔、超市里的理货员等等。


让孩子意识到虽然这些人没有直接有恩于我们,但我们同样应该心怀感恩,正是因为每个岗位上的人都兢兢业业做好了本职工作,我们才能享受到便捷的服务。


从国家的角度看,我们常说为生活在这样一个伟大的国家而幸福,要让孩子知道这份幸福离不开无数的革命先烈,离不开参与新中国生产建设的劳动者,离不开我们身边的服务者……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他们都是新时代的建设者,都在为实现伟大的目标努力奋斗。


感恩的本质是责任,有索取更要有回报。



关键词二:情感


感恩的第二个关键词是情感。


从某种意义上说,感恩的背后一定是包含情感元素的,让孩子把感恩意识内化为行为准则也需要情感的催化作用。


用好情感催化剂,让感恩成为个人的行为准则


无论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孩子都能知道感恩是一种美德,要做一个懂得感恩的人,这是认知层面对感恩的强化。


如何把认知变成孩子的行为准则,中间必须要有一个重要桥梁——情感,情感是不可或缺的催化剂。


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时,要积极主动地寻找和加入情感元素。


情感感化更容易在家庭中实现,因为家庭是靠血缘关系和情感纽带维系的,父母要抓住机会对孩子进行情感熏陶,帮助孩子把感恩融入到行动中。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有一次,我在看一档名为《艺术人生》的节目,这期节目邀请的是著名音乐家谭盾、钢琴家郎朗和交响乐指挥家余隆。


主持人提了一个问题,“你所从事的音乐艺术和我们的祖国有什么关系。”


3位音乐家不约而同地说:当演奏中国乐曲的时候,内心的自豪感和幸福感油然而生。


尤其是余隆,谈到在天坛大殿指挥来自世界各地的音乐家演奏中国乐曲的时候,深刻感受到正是祖国的强大,中国的乐曲才有机会被更多的人听到。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看这个片段的时候,我潸然落泪。


坐在一旁的儿子问:“妈妈,您为什么哭了呀?”


我回答说:“我被他们的故事感动了,他们为伟大祖国的自豪感也唤醒了我对祖国的感情。”


说完这些,我并没有结束和儿子的对话,而是继续告诉他:“你即将去国外留学了,我希望你也开始思考一个问题,未来你的求学之路和这个国家有什么关系。”


“这个问题我需要想一想。”儿子回答。


“我希望将来被问到这个问题时,你会说我希望用自己所学的东西为这个国家做一点事情,不一定是惊天动地的大事,却是可以回馈国家的。”


这段对话就像一颗种子种在了儿子的心里,儿子时刻都牢记着要热爱自己的国家,肩负对祖国的责任。这算是一次有效的爱国主义教育吧。


不过要提醒的是,父母自身的真情实感才能打动孩子,这也是父母对孩子进行感恩教育的前提。


保持对生活的热爱,让感恩教育更动人


如何调动父母的情感,发现这些感恩教育的契机呢?


最根本的是父母自身要保持对生活的热爱,心怀感恩。


只有热爱才能欣赏世界的丰富多彩,才能捕捉到不经意的美感,才能在日复一日的生活里,过得有滋有味。


父母以这种状态生活,才能打动孩子,才能把感恩的情感传递给孩子。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尊重+情感——感恩教育蕴含在生活之中


最近我看到一个短视频,内容是6月18日的北京朝霞,分别在故宫、颐和园和北海等几个地方拍摄。


恢宏壮观的画面配上《我爱你中国》的优美旋律,就是一场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看到这个视频,我很受触动,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立即分享到了朋友圈,并留存打算分享给3岁多的小孙女。


我想,当我的小孙女看到这个视频后,一定会问这是哪里,为什么会如此漂亮。那么我会给孩子讲一讲故宫的角楼、北海的白塔和颐和园波光粼粼湖面上的十七孔桥。


也一定会说到这样的美景离不开我们对整个生态环境的保护,让孩子了解到每个人为了保护环境而做出的努力,形成她对这些人的尊重和感恩意识。


另外,这个视频的背景音乐是《我爱你中国》,这是归国华侨叶佩英演唱的,是电影《海外赤子》的插曲。


我们可以找来叶佩英的原唱,重温一下这部老电影,和孩子一起分享看电影的感受。还可以结合电影放映的年代,给孩子讲讲自己的成长故事,讲讲那个年代发生的国家大事。


这样一来,一个小视频承载的意义不仅停留在欣赏的层面,而变成了一次很好的感恩教育契机。


你看,感恩教育的素材在生活中无处不在,关键在于父母要用好尊重和情感这两个关键词,以生活为载体,把感恩教育更加丰富的内容介绍给孩子。


家庭家教家风 感恩教育,父母关键做到这两点


打动孩子的感恩教育一定是有故事性的,而故事性的营造就需要父母调动自己的情感,融入自己或他人的经历。


讲给孩子的内容一定要有深刻的精神内涵,对他人的尊重作为最基本的价值观蕴含其中。


这些不仅是父母在做感恩教育时要下的功夫,也是父母的职责所在,不仅要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也要丰富孩子的精神世界,给孩子提供精神滋养。


心怀感恩,也是在搭建个人的社会支持系统


心怀感恩是一个帮助孩子搭建社会支持系统的有效工具,简单来说,只有你愿意帮助别人,别人也才愿意帮助你。


说到社会支持系统,有些父母可能会感觉陌生,这说的是当我们遇到困难的时候,可以求助的对象和可调动的资源。


在孩子遇到困难的时候,父母可以为孩子提供无条件的支持,但父母只是孩子社会支持系统的一部分,而且父母只能陪伴孩子一段时间,孩子完整的成长离不开社会中的很多人。


为此,爸爸妈妈的一项重要任务就是帮助孩子学会与他人相处,积极主动地与社会建立连接,稳固孩子的社会支持网络。


来 源


父母必读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3-12

标签:父母   家风   故事性   心怀   中国   家教   关键词   关键   精神   孩子   家庭   情感   社会   国家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