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事儿

    我打电话给老夫子,问:“你哪天有空?和我说说王阳明吧。”我知道老夫子写过一篇关于“陆王心学”的论文,以我的对王阳明的肤浅认识,找他当一回老师应该是绰绰有余。

    很遗憾,我没能把这套书看完,不是不想,而是不能。作者当年明月只把《明朝那些事儿》出到了第六本,在这里,努尔哈赤刚刚壮烈牺牲,皇太极和多尔衮还没有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朱由校依然主攻木匠并兼职当着皇帝、魏忠贤把大明王朝搅得天昏地暗;袁崇焕刚刚以坚贞和勇敢赢得了宁远之战……两百多年的历史一笔拉下来,倒也挺好看。当年明月说要以小说的笔法来正史,因为“历史可以很精彩”。我是觉得,迈远了再回头看便有了一个大视野,历史于是都变得很精彩,而身在其中的人肯定不觉得,都作为演员上台了,当然只能体会剧情的紧张或无奈,没有我们茶余饭后悠闲与舒畅。

    这就是一部小说,一部关于明朝的小说,没有主角。但是我赞许作者追求事实的态度,他一直坚持从正史中找背景再辅之以自己的推论,甚至有些战役的战场他也亲自跑去实地勘验,于是,这样的描述脱离了空洞的猜测,有了实实在在的落脚点,让人相信确有其事,而非不着边际、媚俗欺众的戏说。关于历史的记录卷帙浩繁,除非历史学家或者兴趣盎然之辈,谁有耐心去一一解读?一般人是没有的。但是,我们不能因为缺少有效途径而漠视呼应与沟通,历史已为过去,可我们还活着,没有过去就没有现在,也没有未来,不知晓自己的历史就有产生精神虚空的危机:我们无法追寻自己文化与信仰的本源。

    我从很从中国哲学的论述中看到过“王阳明”这个名字,一个名字和一个儒学派别。可是,通过当年明月的“小说”,我震惊地看到了一个集“军事家、哲学家、文学家、政治家”于一身的全才!一向认为,文学家、政治家、哲学家这些是要可以通过自身努力与学习获得的,对天赋要求不高。可是军事家就不一样,这不是躲在户牖之中就可以知道天下的儿戏,那意味着战场、生死还有谋略和胆识,这让我高山仰止。从啃死书、苦思格物到知行合一,王阳明完成了一个纯粹的知识分子到一个有着强大社会责任感的“圣贤”的转变,这一个转变,让书本知识变成了拯救苍生、报效民族的有利武器,这是智慧的提炼过程。而在王阳明身后,就是王学、是士大夫、是一群一群清高但是以天下为已任的读书人,他们前赴后继、死而后已。

    他们让我感动。

    读书是为了什么?------“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这就是信仰,中华民族从来不缺乏信仰,只是我们遗失了对历史的关注与继承,更丧失了对自我的反省能力。

    这一部好看的“历史”,当年明月说“明代人物众多,但能上兄弟这篇文章的,毕竟是少数,因为篇幅有限,好人也好,坏人也好,只有名人才能露脸”。当我读到第三本的时候,终于回过神来,准确地说这一部“明朝名人名事录”,记得以前读过另一学者吴思的《血酬定律》,他笔下的明朝那个腐败昏庸完全是令人发指。可是,到了《明朝那些事儿》里,统统一笔带过。所以,网上给了这本书另一个称呼“草根历史”。这样的弥补可能也不坏,我们没有读大部头正史的耐心,不如给点轻巧的,至少普及了一些历史知识。

    我知道,自己从这本书里得到的,远远不止一些历史知识。我问老夫子,你到底哪天有空呢?他想了一下回答:29号晚上吧,上午我还要考最后一科《中国哲学》。

    看来,一切都刚刚好。
******************************

书名:《明朝那些事儿》
作者:当年明月
阅读时间:2009.2.19—3.27
个人评分: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13

标签:日志   网友日志   明朝   历史   明月   正史   老夫子   当年   事儿   军事家   小说   立命   文学家   努尔哈赤   宁远   政治家   作者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