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麻痹性贝毒在生物间的传递过程和贝毒净化的研究进展

摘要从国内海洋生物和国外海洋生物的研究进展2个方面概括地介绍了麻痹性贝毒在生物间传递过程的进展情况;总结了几种相关的加速贝毒净化的方法,并对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为研究麻痹性贝毒提供理论帮助。

关键词麻痹性贝毒;传递过程;贝毒净化;研究进展

AdvancEintheResearchofTransmissionandMetabolismofParalyticShellfishPoisoningin theFoodChainofMarineEcosystemandItsAcceleratingDetoxification (1 The Fishery Technology Spread Station of Dalian in Liaoning Province,Dalian Liaoning 116023; 2 The Fishery Technology Spread Station of Changhai; 3 The Fishery Technology Spread Station of Lvshun; 4 Aquatic Animal Epidemic Prevention Station of Jinzhou District in Dalian)

AbstractIn this paper,the research process of transmission and metabolism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was briefly introduced from domestic and abroad,some related methods of its accelerating detoxification were summarized,and the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were proposed in detail in order to provide reference for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research in theory.

Key words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PSP);transmission shellfish;detoxification;research advance

麻痹性贝类毒素经过生物体内的代谢和生物体间的逐级转移、传递后,最终的归宿主要为以下2种:一是净化>积累,毒素传递终止在某一营养级,这类情况危害相对较小;二是积累>净化,毒素沿食物链转移后,使多个营养级染毒,且更为严重的是,可能生成毒性较强的物质,从而作用于各级消费者。

由于担心麻痹性贝毒在生物体内富集对人类产生危害,一些发达国家已纷纷建立起相应的贝类监测体系,并制定了非常严格的贝类卫生标准[5]。我国作为一个海洋贝类养殖大国,由于此领域基础研究的欠缺,还未形成配套的卫生质量标准及监测和检测计划,致使贝类出口及国内安全卫生消费都受到很大的影响。本文针对麻痹性贝毒在海洋生物间的传递过程和贝体内毒素排出的方法等问题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以期对我国在此领域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1麻痹性贝类毒素在生物间的传递过程 2贝体内PSP 毒素排出的方法

2.1将贝类转移至清洁水体使其自净

最明显的方法莫过于将受污贝转移至清洁水体(不含有毒藻),使其自净。但有资料表明,排泄率因种而异。其中一些种的排毒效果较好;另有一些种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仍然保持较高的毒性;还有一些种在转移后不仅排毒慢且毒性水平有所上升。况且转移大量贝类是一件劳动力密集、耗资巨大的工作。Desbiens等[20]进行的试验是通过垂直移动水体中的贻贝来达到减轻PSP 累积的目的。结果表明这种方法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在高PSP 毒性水平时,这种垂直重置的方法会受到限制。

2.2温度刺激 2.3臭氧法

一些早期的研究报道认为臭氧能够有效地使贝体内的PSP失活[22],但截然相反的结果也是存在的[23]。Blogoslawski认为当受污于产PSP 甲藻细胞的双壳类的自身生理状态没有改变时,臭氧能够有效地使PSP 失活。赤潮发生时也有研究表明臭氧化的海水能阻止贝类(紫贻贝、沙海螂等)累积PSP。但臭氧在排泄胞囊或排泄已在组织中驻留很长时间的毒素时就显得无能为力。因此,臭氧法并非是一种有效安全的加速排毒方法。而且就目前的水平,很难实现人工大规模高效排毒系统。

2.4烹饪法

烹饪法一直被认为是一种加速排毒的好方法,是最后一道防线。但需要指出的是烹饪法并不能消除中毒的威胁,但它可以降低毒性水平。如果初始的毒性水平很低,那么通过烹饪法可以有效地将毒性减弱到安全水平。Medcof等[24]利用3种典型的烹饪法(煮、蒸、炸)进行了试验,结果表明既使很短时间的烹饪操作也能为消费者增加一定程度的保护[24]。由于烹饪法的作用在于毒素因动物体高温下失水而随同渗出,并不是因化学分解毒素失活[25],所以经烹饪处理后的蛤仔,动物体本身的毒性水平虽然下降了,但汤中的毒性水平还很高,因此部分抵消了烹饪法的优势。目前值得推荐的烹饪法是油炸法。它的优点是:温度更高、排毒更有效、能避免过多的毒素渗入汤中。

2.5罐头加工 2.6其他方法

除上述方法之外,有文献记载的还有盐度刺激法、电刺激法、调pH 值法及氯化处理法等。但到目前为止,各方法均存在不完善的地方。有的不安全,有的太慢,有的经济可行性差,有的其终产品无论从外观还是从味道上都无法被接受。但全球有毒赤潮的发生呈上升的趋势,发展有效的加速排毒方法是极其必要的。这仅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要发展高效可靠的监测体系,监测有毒赤潮的发生,使养殖场能够有计划地安排生产。并结合养殖一些快速排毒种类(如贻贝)、能躲避有毒藻的种类(如大部分牡蛎)以及可食用部分毒性较小的种类(如扇贝),从而使经济损失降到最低限。

3结语

近年来,由于工业废水、生活污水等大量排入,造成海水富营养化,导致赤潮频发。赤潮中藻类大量繁殖,对贝类养殖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更是危害人类健康,有关PSP的中毒事件屡见不鲜,而我国开展PSP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麻痹性贝毒在双壳贝类体内的动力学研究起步比较晚,仅涉及PSP毒素在贝体内的累积、排除和转化规律等有关问题。PSP毒素作为海洋生物活性物质药物的研究,也少有文章报道。

海产贝类作为我国主要出口创汇产品之一,还未形成配套的卫生质量标准及监测监控体制。由于无法提供养殖海域贝毒监测资料,自1997年欧盟对我国的养殖贝类产品禁止进口以来,到目前为止欧洲市场一直未对我国开放。为了维护和发展我国贝类养殖业,确保海产品的食用安全和促进海产品的出口贸易等,我国应在以下几个方面加强研究:一是加强保护近岸海域养殖生态环境;二是研制快速检测PSP使用的试剂盒;三是PSP毒素标准品的制备;四是寻找PSP中毒的治疗解药;五是制定我国PSP的监测方案和水产品的HAPPC体系。

4参考文献 [2] SHUMWAY,SANDRA E.Phycotoxin-related shellfish poisoning;bivalve mollusks are not the only vectors[J].Reviews in Fisheries Science,1995,3

(1):1-31.

[3] OIKAWA H,FUJITA T,SATOMI M,et al.Accumulation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in the edible shore crab Telmessus acutidens[J].Toxicon,2002

(40):1593-1599.

[4] HAMASAKI K,TAKAHASHI T,UYE S I.Accu-mulation of paralytic shellfish poisoning toxins in planktonic copepods during a bloom of the toxic dinoflagellate Alexandrium tamarense in Hiroshima Bay,western Japan[J].Marine Biology,2003(1

4

3):981-988.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18

标签:论文   农学论文   动物学论文   烹饪法   赤潮   贝类   研究进展   臭氧   毒性   毒素   体内   水平   过程   生物   我国   方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