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德育教育

一、教育说服法以及情感陶冶法

教育说服法是通过晓之以理启发和引导学生自觉地接受社会道德行为准则,改正错误的道德观念,从而指导道德行为的一种教育方法。现代心理学认为教师晓喻的道理和提出的要求,只有在学生心悦诚服时才能转化为学生的道德要求,进而产生道德动机推动道德行为 因此,如果学生对教师讲的道理不能理解和接受,压制和强迫不但不能取得预期的教育结果,还会产生负效应。因此教育说服法就更显得必要和重要。教育说服法很多,如主题班会、思想品德课、座谈会等。积极的情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是构成良好品德的重要因素。因此,创设富有强烈情感色彩的教育情景,使学生在特设的道德情景中受到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熏陶,从而陶冶情操、修养品德,既是品德教育的重要内容,又是品德培养的有效方法。

二、实践锻炼法以及耪样模仿法

学生品德的养成,无论是道德认识的提高、道德情感的激发、道德意志的锻炼,还是道德行为方式的掌握和道德习惯的养成,都离不开各种实践活动。学生的优良品德不仅要在各种实践活动中形成,也要在不断丰富和深化的实践活动中得到完善和提高。同时由于高中生活泼好动、精力充沛、积极好学、求知欲和上进心强,而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各种实践活动恰恰特别符合他们的兴趣爱好,能满足他们的多种需要。我在实践中也大量地采取各种实践锻炼方式,创设各种情景,在课堂上让学生对特定事情采取他们所认为有效且符合道德规范的措施,然后以探讨的方式附于集体讨论法,最终得出一定的道德评价。耪样模仿法是引导学生通过模仿英雄模范和其他先进人物的思想言行,促进良好品德形成的一种教育方法。学校领导作为一校之长,不仅是人类文化科学知识的传播者,还是学生人生道路的导航者。校长与班主任与学生朝夕相处,其思想品德和言行举止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着学生。在学生心目中,学校领导是最直接效仿的榜样。为了充分发挥自身的榜样,我作为学校领导,要学生做到的首先自己做到,一方面对学生传授道德规范,另一方面努力加强自己的品德修养,努力做一个高尚的人。在与学生的交往中,严格要求自己,处处以身作则,既重言教,又重身传,努力做学生修养品德的表率。

三、爱国情怀法和集体荣誉感

爱国主义精神是当今青少年所必须具备的品质,中华民族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进程,时代在变迁,科技在进步,爱国却是永恒不变的核心主题。青少年是中国梦的继承者和弘扬者,初中政治教育更是要在青少年形成基本价值观、政治观和人生观的时候树立起他们的爱国主义情怀,这样才能在成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栋梁,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在初中政治教学中课堂是一个主阵地,我们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和特点,灵活多变的设计教案和展开针对性的教学手段。鉴于政治这门科目的性质,教材遣词造句特别讲究,严肃性强、抽象性强,因为在教学过程中难免会让学生感到课堂枯燥乏味,尤其是向爱国主义情怀这样内涵丰富的抽象性概念。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该积极开展对教材的二次加工、多多利用生动有趣的案例将知识具现化,并运用教学手段和策略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他们的学习热情,比如开展角色扮演活动、创设情境法、模拟讨论法以及多媒体技术等。综合论之,无论采取哪样的教学手段均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以及提高课堂效率,帮助学生理解和内化爱国主义情怀的基本内涵。

四、引导学生明是非辨善恶法

一个人道德品质的体现在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而为之一直以来都是提倡学生学会的行为准则,只有能够明是非,辨善恶才能规范自己日常中的行为,从而提高自己的道德品质和综合素养。一时的某些行为并不能说明是否具备道德品质,只有形成内心的观念和行为准则并在它的驱使下践行某一道德行为才是具备道德品质的表现,因此道德品质的培养是一个积累和沉淀的过程,而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这些品质就需要学生建立基本的明是非,辨善恶的能力,规范一言一行,以致于内化道德准则从而获得道德品质的培养。在初中政治教学过程中,学生辨别是非黑白的能力需要教师进行引导,注重学生的一言一行,鼓励的宣传好的人和事,对那些做错事或者具有相关倾向的学生加以教导防范于未然。此外,利用对比教学法培养学生明辨是非、善恶能力方面具有非常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我曾经给学生讲解过这样两则对比案例:甲在经过一路边时随手丢垃圾,乙见到有人丢也跟着丢而丙同学经过时不仅没有跟着丢垃圾反而将垃圾捡起来放入就近的垃圾桶中。这样一则案例简单却发人深省,甲同学是最初丢垃圾的人,而乙同学的行为虽然有所不同却与甲没有本质区别,丙同学的行为和乙的行为形成鲜明对比。通过这样的对比教学法学生对于对与错、是非黑白、善于恶就会形成一个基本的认知能力。

五、加强学生实践教育法

德育教育光靠课堂上说教是没有明显效果的,只有通过实践,增加学生接触社会的机会,才能使学生领会道德标准的意义,教师应对学生予以严格要求、严格训练,使学生更多、更好地观察了解社会各个方面,使学生把对道德的认识转化为道德行为。我校多次组织专题报告,请交通部门的交警到学校做交通安全教育报告,并以实例教育学生安全的重要性,又请派出所的民警到校做法制教育的报告,讲述打架斗殴对社会和家庭带来的危害,以及应承担的法律责任,使全体学生的法制观念明显增强,在实践中受到了良好的德育教育和熏陶。

学校要发挥主渠道作用,坚持育人方向,根据学生实际来制订计划、开展活动。各班级、各年级、学校总体都要积极宣传新人新貌、好人好事;开设事迹展馆,提倡文明礼貌、社会新风尚;强调思想进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好德育基地,配合教学,强化德育效果,学校应建立健全学校、家庭长期联系制度。一方面帮助家庭了解学生品德发展情况,并根据学校工作重点确立家庭教育任务,互相弥补不足;另一方面根据家庭教育是互动教育的特点,通过子女成长影响家庭的价值观。形成学校、社会的教育合力。总之,充分发挥各渠道优势,学校、家庭、社会相互配合,提高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效果,实现整体育人的目的。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5-07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善恶   品德   是非   道德品质   道德   初中   德育教育   教师   家庭   学校   社会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