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小学德育教育的思考与探索

一、前言

随着独生子女时代的到来,学校德育已显得不可替代。小学阶段作为基础教育的初始阶段,在这一阶段对小学生开展德育教育已成为社会共认的事实。因此,遵循小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而进行有效的德育教育,对提升小学生的思想品德素质、精神面貌以及其他方面的发展尤为重要。

二、我国小学德育教育现状分析

(一)德育内容过于抽象化和理想化

小学教育中现存的德育教育主要问题在于内容太过抽象化和理想化,且德育目标要求过高。因德育教育内容大都是一些大道理,远离了小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操作性不强。且超出这一时段向前向后延伸则是终身德育。德育内容的理想化,导致德育教育与生活的脱节,必须考虑到怎么把德育教育融入到小学生的生活中、活动中和课堂中,以弥补德育教育与小学生实践生活的断裂。

(二)德育方式以说教和灌输为主

小学教师因缺乏对教育形式的充分认识,进行德育教育时,灌输给学生大量理论性知识,榜样师范法、自我教育法较多使用,而品德实践课及情感陶冶则采取。随着人们思想进步,道德形式亦进步了,因世界不断前进,如果家长和教师还落在后面,便无法教育孩子,那么这种目的就毫无意义。

(三)德育教育开展缺少专业师资

教师更多的是关注小学生的智育,把德育与智育分开进行教学,甚至把这两者教育看做是不同教师的职责。所开展的德育教育仅以品德课方式进行教学,难以有效渗透到其他学科的教学中,导致小学生专业知识的学习与思想品德教育相脱离。研究还发现小学的德育课缺少专门教授德育的教师,究其原因在于丰富的德育教育研究成果,仅在教育研究者圈子里面循环,而较少与一线教师和其他实际教育工作者联系,教学与学生品格教育撕裂为两个部分、两张皮。

三、创建多元小学德育教育形态

(一)丰富德育教育内容

1.始终遵循以课堂为主阵地的目标

伴随着年级升高,小学生在不同年级对相同德育内容反应不同,所以要特别注意不同年级德育教材内容的选编,将《小学品德课程标准》中德育要求通过分年级的系列德育活动加以落实。对于低年级学生,德育目的在于养成好的习惯;而对于高阶段五、六年级的小学生,德育工作重点是树立其健康向上的社会公德意识进行理想主义、集体主义、遵纪守法等道德品质教育,重视日常行为规范的巩固。

2.始终遵循让品德培养回归生活的理念

学校德育教育对小学生起到了导向作用,教育内容要密切联系小学生的生活,深入小学生日常生活,根据其兴趣、爱好,组织各种德育教育活动。课堂上开展的德育教育时,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小学生的原则,以小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为主线。

(二)开展多样的德育教育形式

1.树立榜样,开展德育教育

榜样示范是有效发挥德育功能的方法,教师、家长,同伴是小学生主要的学习榜样,对小学生的说服力是极大的,对小学生的思想品德形成有着重大的影响。学校教育要十分重视榜样的示范教育作用,为人师表作示范。教师所树立的道德形象即为学生的道德榜样,学生道德成长的关键需要教师的旁证。学校根据本校的办学特色修订师德规范建立文明教师评比制度,制订教师待客礼仪、对待学生礼仪,注重身教胜于言教,以良好的仪表风范作学生的表率。

2.创设情境,激发德育情感

模拟情境中的角色包括:理想角色、童话角色和现实角色。角色扮演可以使小学生得到切实的感受,因为只有感同身受,换位思考,主动地去反思自己、检讨自己,从而感悟德育内容。由于角色扮演使小学生亲身体验所扮演角色的言行举止,感受深刻,能够较容易地产生较大心理变化。教师不要以说教者的身份出现,要学会聆听,让学生主动的袒露心声,内化其德育品质。所以,在德育教育中,恰当使用这种方法,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参与活动,体验德育内涵

学校德育工作要始终遵循让德育融入到社会活动的理念,让小学生参与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活动,重视其在社会活动中的体验和感悟,增强德育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在德育教育中积极创造条件,让小学生亲历社会实践活动,唤起小学生生命的全部热情。

(三)促使教师德育专业化

教师踏入工作岗位以后,从关注自己到关注学生这一过程转变中,所接受的师德培训课几乎没有,很难进行德育教学。教师在小学生的德育教育中的作用是重大的,德育教育的开展首先取决于教师自身道德水平。正确认识到道德教育中不可回避的问题,教育要培养通往哪个方向的道德,即什么是道德?所以,教师应该把握好自身的德育专业化,积极主动的去学习,寻求自身德育发展的途径。

四、结语

重新审视德育,笔者越来越清晰地意识到,德育教育效果的好坏与否不全是在于教师德育教学情况,学校德育教育并非无所不能,不能仅靠学校单方面教育,还应看社会和家庭各方面的德育教育。目前,小学德育的教学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与小学生德育培养目标相差很远,所以要从小学生培养目标的角度和学生发展的角度出发,给予德育工作一个全新定位,把教书和育人两大教育功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以多种多样的第二课堂活动为内容,丰富校园文化生活和小学生课外活动,进而促进小学生生动活泼地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页面更新:2024-06-06

标签:论文   语言论文   德育   德育教育   小学   榜样   小学生   道德   教师   学校   内容   学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08-2024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bs178.com 闽ICP备11008920号-3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844号

Top